分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在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占人口死亡数的1乃一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一70%。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约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其中以北京、天津最高。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有增多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80年代分别增至62.O/lO万、37.4/10万和19.8/10万。此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综合性

       心 绞 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本病还可由主动脉办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引起。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其疼痛的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痛,有压迫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或颈与下颌部,常发生于体力劳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疼痛的时间一般为持续几分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往往可迅速消失。
  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古人都有精辟的论述。“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后方》。《金匮要略》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盛为主,亦有心气不足者,故设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治疗本病。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及大量红花、降香,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有血府逐瘀汤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是难治病之一。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的综合治疗,临床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而且前景越来越广阔。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冠心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年老体虚或劳累过度更易发生。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肝、脾、肾等脏腑。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医门治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阐述了本病由阳虚感寒而发病。
  2.饮食不当 过食肥甘,饮酒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发为心痛。
  3。情志失调 思虑劳心,气机失畅,可致胸阳不展;或思虑伤脾,痰湿内生,痹阻胸阳;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
  4.年老体弱 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不足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血脉运行不利而发病。肾阴不足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阴伤气耗,心脉失于充养而运行滞涩,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瘀阻络,皆致胸阳不运,心脉痹阻,发为本病。
  综上所述,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瘀血、痰浊、气滞。病机主要是五脏虚衰,心脉不通。病理性质分为虚实两个方面:阴寒、瘀血、痰浊、气滞痹阻心脉者为实;气血亏虚、阴阳不足、五脏亏衰、心脉失于充养者为虚。然邪气之生多因于脏腑的亏损,阴寒、痰浊、瘀血等因虚而聚。故本病总属标实本虚、虚实夹杂之证,但可有偏于标实、偏于本虚之不同。病邪方面,寒、瘀、痰、气滞往往相互影响,但多以单一病邪为主而兼夹其他,应加以辨别。
    (二)西医学认识
  1.病因 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和下述易患因素有关。
  (1)年龄 常在40岁(男性)以后发展明显,产生症状可能和长期存在其他易患因素,例如高胆固醇血症及或高血压、吸烟等有关。
  (2)性别 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女性常在绝经期后发生。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所致。 ,
  (3)血压 血压持续升高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
  (4)血脂异常 胆固醇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以前认为甘油三酯对动脉硬化危害性小的理论已被否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亦密切相关。
  (5)吸烟 有一定关系。
  (6)糖尿病 常可并发。
  (7)肥胖 体重超过正常的20%,尤其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者,动脉粥样硬化可急剧恶化。
  (8)体力活动 经常体力活动者,较少发生冠心病。
  (9)遗传 冠心病多有家族史。
  (10)其他:如性格易于激动,进取性强及有好胜心者易患冠心病。
  2.发病机制 对心脏给予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近年来,中西医进行相关病机方面的研究,尽管中西医彼此具体的相对应的关系未能完全确定,但亦有一定相互的关系。
  (1)瘀阻型的冠心病心绞痛,查血液流变学几乎全表现出血液的粘稠度增高;另外,个别病例表现为舌下静脉曲张、紫暗。经过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后,二者都得到改善。
  (2)气血阴阳虚损病人,发现病人血清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皆减少,经过补血养阴补气壮阳的治疗后,可提高血中NOS、NO的含量,从而舒张血管,扩张冠脉,促进
循环,抑制内皮素调节其基因表达等。
  (3)同时,根据药物的不同功效,亦进行了中药对心脏作用的不同机制研究,发现中药扩冠、降粘、降脂、抗心律失常、减少心肌耗氧量等机制,从而为辨病治疗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作用。
     [临床表现] .
  (一)症状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如下:
  1.部位 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
  2.性质 疼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
  4.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1次,亦可1日内多次发作。
     (二)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律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4或第3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办关闭全所致,第2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三)心绞痛的分型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作如下归类。
  !.劳累性心绞痛 其特点是疼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包括以下几种:
  (1)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最常见,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相仿(3—5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疗效。
  (2)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过去未发生过,C/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性心绞痛时间未到1个月。有过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已数月不发生疼痛,现再次发生,时间未到1个月也可列人本型。
  (3)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限、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亦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
  2.自发性心绞痛 其特点是疼痛发生与体力或脑力活动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减少有关。疼痛程度较重,时限较长,不易为含用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以下几种:
  (1)卧位型心绞痛 休息或熟睡时发生,常半夜、偶在午睡时发作,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能与做梦、夜间血压降低或发生未被觉察的左心衰竭,以至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心肌灌注不足有关。也可能由于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工作量和需氧量增加所引起。本型也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2)变异型心绞痛 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7段可压低。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患者迟早会发生心肌梗死。
  (3)中间综合征 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l小时或以上,但无心肌梗死的客观证据,常为心肌梗死的前奏。
  (4)梗死后心绞痛 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指心梗后未坏死的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又发生疼痛,随时有再发生梗死的可能。
  3.混合性心绞痛 其特点是患者既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生心绞痛,亦可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加时发生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狭窄使冠状动脉血流贮备量减少,而这一血流贮备量的减少又不固定,经常波动地发生进一步减少所致。
  (四)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类为4级。
  工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步行或登楼;步行两个街区以上、登楼一层以上或爬山,均引起心绞痛。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1—2个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Ⅳ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可发生心绞痛。
     [辅助检查]
  1.心脏X线检查 无异常发现或见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2.心电图检查 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1)静息时心电图 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了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7段移位。心内膜下心肌容易缺血,故常见S7段压低0.1mV(Imm)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所谓“假性正常化”)。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特异性不如ST段,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差别,也有助于诊断。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有关导联ST抬高。 .

  (3)心电图负荷试验 最常见的是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可增加心脏负担以激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踏板或蹬车,其运动强度可逐步分期升级,以前者较为常用,让受检查者以迎着转动的平板就地踏步。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步态不稳,室性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心肌梗死急性期,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者禁作运动试验。传统的二级梯运动试验、心房调搏和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试验、潘生丁试验现已很少用。
  (4)心电图连续监测 是指临床上常用的动态心电图。
     3.放射性核素检查
  (1)2。‘TL一心肌显像或兼作负荷试验,。‘TL(铊)随冠状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所摄取。休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部位的心肌,.则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缺血区。不能运动的患者可作潘生丁试验、腺苷或多巴酚丁胺作负荷试验。近年来用。“、Tc—MZBI作心肌显像取得良好效果,并已推广。 .
  (2)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 静脉内注射焦磷酸亚锡被细胞吸附后,在注射””n,即可使红细胞被标记上放射性核素,得到心腔内血池显影。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4.冠状动脉造影 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少量造影剂。这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管腔直径减少70%一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一70%者也有一定意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中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予考虑介入性治疗或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5.其他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动作异常,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可显示血管壁的粥样硬化病变。此外,血管镜检查也可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诊断要点]
  {1)心绞痛的症状及体征。
  (2)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
  ①发作性ST—T的缺血性改变。
  ②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③,“铊心肌灌注显影运动试验阳性。
  ④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有狭窄。
  具备上述第1项和第2项中任何1条者可诊断心绞痛。
    [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 根据疼痛和程度、时间、心电图及心肌酶、血肌钙蛋白检查可鉴别。
  2.心脏神经官能症.多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深呼吸或叹气后减轻。活动时胸痛不加重。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肋间神经痛 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经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时局部有牵拉疼痛。
  4。;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心肌炎、严重主动脉办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
  5.消化道疾病 如食道炎、食道裂孔疝、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等。
  6。颈椎病 特别是交感型者,出现心绞痛临床上多见。
    [防治方法]

  一、一般治疗
  1.劳逸结合 发作期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发病时还应加强巡视,观察舌脉、体温、呼吸、血压及精神情志变化,做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准备,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静脉通道。
  2.保持心态平衡 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思无度,保持心情平静愉快。
  3。积极治疗易患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二、饮食调护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
  (2)戒烟忌酒。
  (3)人参田七汤,取人参、田七各lOg,加瘦猪肉或鸡肉适量,炖汤食之,每周1—2次。可大补元气,通血脉。
  (4)田七虫草粉,每次各2g,每日1—2次,可长期服用。可补肾活血通脉止痛。
  (5)河车虫草粉,每次各2g,每日]一2次,肾阳肾气亏虚者可间断服用。
  三、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寒凝心脉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桂枝lOg,通草、细辛各5g,大枣8枚。桂枝、细辛散寒、通阳止痛;当归活血通脉,通草人经通脉;大枣养脾和营。若寒甚而心背绞痛者,加制附片、蜀椒、薤白、荜菝各lOg。
  2.痰浊闭阻
  主症: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全瓜蒌、薤白、制半夏各15g,陈皮lOg,干姜5g。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陈皮温行气滞而破痰结;干姜温通化痰。痰多咳嗽者,加杏仁lOg,茯苓15g;舌苔黄腻,痰黄者,去干姜加竹茹15g,胆星、黄连各3g,天竺黄lOg;胸闷气塞,加桔梗、苏梗、制香附各12g。
   3.心血瘀阻
  主症: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牛膝、赤芍、枳壳各lOg,桔梗、炙甘草各5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升降相配,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生地凉血活血;炙甘草益气。胸部闷胀,气滞明显者,加檀香、沉香各3g;痛剧,恶寒肢冷者,加细辛5g,桂枝lOg。
   4.心肾阴虚
   主症:胸痛时作,口干咽燥,心悸心烦,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津少,脉细带数。
  治法:滋养心肾。 .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5g,麦冬、山药各12g,枸杞子、茯苓、龟板各lOg,炙甘草3g。熟地、枸子、龟板滋肾养心;麦冬滋养心阴;茯苓、山药健脾益气使滋而不腻。潮热、盗汗、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各lOg;胸闷痛者,加当归、郁金各lOg,川芎6g,丹参15g;头晕、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热者,加天麻、女贞子各15g,生石决明、生牡蛎各30g。

   5.气阴两虚
  主症:胸闷胸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黄芪、党参、白芍各15g,白术、茯苓、熟地各12g,麦冬、当归、炙远志、陈皮各lOg,五味子、甘草各6g。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熟地、白芍、麦冬滋阴养心;当归活血通脉;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陈皮行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6.阳气虚衰
  主症:胸闷气短,心痛时作,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予参附汤加味。红参lOg,制附子30g(先煎),桂枝、田七、生姜各log,炙甘草6g。红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肾壮阳;桂枝、生姜温阳;田七活血;炙甘草益气。肾阳虚,夜尿多者,加锁阳,巴戟天、鹿角胶各lOg:心阳虚脉结代或迟缓者,红参加用至15g,细辛5g。以上方药,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30天为1疗程。
    四、专病专方
  (1)速效救心丸 每日3次,每次4—6粒,含服,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功效活血理气、增加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2)苏合香丸 每服l一4丸,疼痛时用,功效芳香温通、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寒凝气滞证。
  (3)苏冰滴丸 每日3次,每次2—4粒,含服。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亦可用于真心痛属寒凝气滞证。
  (4)冠心苏合丸 每日2—3次,每次]丸(3g)。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亦可用于真心痛。
  (5)补心气口服液 每日3次,每次lOml,功效补气养心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虚明显者。
  (6)滋心阴口服液 每日3次,每次lOmto功效养阴和血止痛,用于胸痹心痛阴虚明显者。
  (7)寒证心痛气雾剂 心痛发作时每次舌下喷雾l一2次。功效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心痛惧寒怕冷苔白者。 .
  (8)热证心痛气雾剂 心痛发作时每次舌下喷雾1—2次。功效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用于心痛烦热苔黄者。
  (9)麝香保心丸 每日3次,发作时加含服1次,每次2粒。功效芳香温通、益气活血止痛,用于气虚阳虚寒凝血阻的胸痹心痛。
  (10)活心丸 每日3次,发作时加含服]次,每次1—2丸。功效养心活血,用于气虚血瘀的胸痹心痛。 .
  (11)复方丹参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20~40m1,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一14天为1疗程.功效活血化瘀,用于有瘀阻的胸痹心痛。 、
  (12)葛根素注射液200 400ra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O一14天为I疗程。功效扩冠、降粘、降压、降脂等,适用于各类型心痛。
  (13)川芎嗪注射液120-~200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一]4天为1疗程。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有瘀阻的心痛。 .
  (14)灯盏细辛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一14天为1疗程。功效扩冠、降粘、降脂等,适用于各类型心痛。
  (15)生脉注射液、参附针、参麦注射液、参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根据其作用可辨证使用之,临床上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五、针灸及其他治法
  1.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冠心病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课题,而且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据统计全国各地治疗心绞痛1810例,多以心俞、厥阴俞为主穴,配内关、膻中、通里、足三里、间使等穴,并结合辨证加减选穴,10--20次为1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5次即可见效,之后继续治疗2—3个疗程,心绞痛总有效率66%一96.4%,心电图有效率为52%-64.]%。
  实验研究证实,针刺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冠脉的侧支循环,增加心肌的供氧量,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损伤的代偿能力,能调整心律、增强心脏的泵功能,改善组织的末梢循环,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对有些害怕针刺的病人则不宜,否则引起血管包括冠脉收缩,甚则痉挛,反而加重心脏缺血而使病情加重。
  2。贴敷法 贴敷法是将药物作用于皮肤并通过经络直接影响内脏疾患.常用于贴敷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为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类,如当归、乳香、没药、红花、川芎、丹参、血竭、王不留行、细辛、冰片、麝香、石菖蒲等。这些药物大部分是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因此可以抗心绞痛发作。常用的贴敷穴位有心俞、膻中、内关、神门、三阴交以及脐部等。临床报道用麝香心绞痛膏外敷于心前区处及心俞穴,或用苏木等制成的脐效冠心膏涂敷于脐,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心脏超声波、血管激光治疗 可以促进微循环,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4.体外反搏治疗 可以改善微循环、扩冠、降粘、增加心肌供血供氧,从而防治心绞痛。
   六、西医药治疗
  1.发作时治疗
  (1)休息 发作寸立即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舌下含服,或用其喷雾剂由口鼻吸人。
  (3)钙拮抗剂 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
  (4)p一受体阻滞剂 合并有心动过速时,可加用倍他乐克或阿替洛尔舌下含服。
  2.预防发作治疗
  (!)硝酸酯类、卜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药物。
  (2)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抵克立得、血小板膜CPILlb/Ilia受体拮抗剂等。,
  (3)抗凝药物如潘生丁、华法令等。
  3.缓解期的治疗
  (!)使用作用持久的药物 选择地使用硝酸酯类、卜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町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在使用卢一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①奉药与硝酸酯制剂有协同作用,因而剂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少,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②停用本药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③急性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者不用为宜;④我国多数患者对本药比较敏感,难以耐受大剂量。,
  (2)结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3)选择性选用PTCA及支架装置术.,
  (4)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 ①住院卧床休息。.②密切监护.,③积极内科治疗,尽快控制症状和防止发生心肌梗死。④选择性地使用硝酸酯类、B一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病情较重者,静脉给药,甚至24小时维持;主要由于冠脉痉挛者,宜用钙通道阻滞剂取代臼一受体阻滞剂;合并劳力性者,则两者合用;变异型心绞痛者,首选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持久且有效。⑤抗凝、抗血小板治疗。⑥溶栓治疗,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溶栓。⑦介入或手术治疗。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肯定的疗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副作用少,容易为病人接受。由于有多种制剂,特别不少静脉制剂,使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中医药仍能取得西药类似的疗效,大大丰富了严重心绞痛的抢救手段,亦提高了疗效。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除辨证选用各种中药制剂外。亦结合选用了西医西药的多种治疗手段,从而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如辨证使用中医中药,并结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溶栓、PTCA和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各地正在开展中医中药对PTCA和支架装置术后再狭窄防治的研究,可以肯定必将有广阔的前景。有人用刺五加注射液结合消心痛和心痛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4例,结果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8.5%、66。3%。
    [研究述评]
  (])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本病的防治是当今世界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医以扩冠、降脂、抗血小板、抗凝等为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介入治疗发展较快。中医无论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保健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有利于长期服用,必将在防治方面逐步体现出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又明显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2)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的成就。分别应用活血化瘀法、芳香温通法、理气解郁法、益气养阴法、化痰逐饮法,选用各种单方或复方,或用针灸等各种手段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2%一97.8%,心电图疗效为41.9%一71%。
  (3)方药药理研究归纳有4类,分别是:①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②降低心肌耗氧量,虽不能扩冠,但能减慢心率,如人参、党参及其他补肾养心药物具有这类作用;③既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又能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如葛根、参三七、四季青等;④改善血液流变性,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等作用,如川芎、赤芍、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类中草药。治疗冠心病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有3类。一类是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毛冬青、红花
等,具有扩张冠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一类为香豆精类化合物,如茵陈等,具有扩张冠脉、抗凝、镇静等作用。一类为挥发油成分,如麝香、细辛等,具有速效止痛、扩张冠脉等作用。
  (4)方药的实验研究主要有3类:①对心脏的直接保护作用,如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冠心Ⅱ号、三七、枳实、仙灵脾等。.②对心脏的间接保护作用,主要体现为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溶解血栓作用,如川芎、益母草、赤芍、红花、麝香、牛黄、地龙等。③对心脏的其他作用,如生脉散、参附针、人参能增加心脏的耐缺氧的能力;附子、黄芪、心宝等能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尤其能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纠正心律失常,如苦参、炙甘草等;降低或调整血压,如葛根、天麻等。
  (5)目前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①临床观察相对滞后,主要指标所占比重过大,缺乏诸如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等来评价中医药疗效。②对隐匿型、心梗型、心肌纤维化型冠心病的报道较少。③应克服单一性治疗,采用多种给药途径,加强综合性治疗,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