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茯苓丸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桂枝茯苓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  芍药各
等份
    上5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日2"--3次,
每次3~6g。
    现代临证,除制丸剂外,改制汤剂者,其效亦甚佳。汤剂:
桂枝9g,茯苓9g,丹皮9g,桃仁lOg,芍药lOg。
    上5味,加水600ml,煎取300ml,去滓,再煮取200ml,2
次分温服。
    按:临证用本方治疗妊娠有症痼者,宜尊原典之量服之;本
方为祛瘀消症之攻剂,虽能活血祛瘀,但丸剂量过轻,如用于瘀
血引起之各种病症,应改用汤剂,随证加减或合方用之。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症瘕。
  (主治)
  主证:妇女少腹宿有症块,按之痛,腹挛急,漏血不止,脉
涩者。
    副证:或妇女月经困难,或经停腹胀痛,或难产,或胞衣不
下,或死胎不下,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临证加减}
  1.本方治习惯性流产、宫外孕、子宫恢复不全:据报道用
桂枝茯苓丸治疗因瘀血引起之习惯性流产者,皆收到良好的疗
效。大多病人又曾服养血安胎药而收效不显,改用去瘀生新之法
即效。一般连服本方10天左右,腰痛、少腹疼痛诸症即愈,胎

儿发育正常。还有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宫外孕,亦收良好疗效。有
报道将桂枝茯苓丸化为汤剂治疗1例产后子宫恢复不全、恶露不
净之病人,服后,诸症均有减轻,但阴道下血仍然不断,且色晦
黑而有块,细究其因,恐病重药轻之故。嗣后,改服少腹逐瘀汤
而愈。
    2.本方用于多种妇女下血证:以桂枝茯苓丸为主,治疗崩
漏、月经过多、倒经、老年性经水复来不止、胎漏、产后大出
血、人流及放环后出血不止。发热加银花、连翘;出血甚加地
榆;气虚加白术、黄芪;脾虚加大枣;血虚加阿胶;虚寒加炮
姜;湿热加栀子;气滞腹痛加香附;胎漏加苏梗、黄芩、桑寄
生。[浙江中医杂志,1983,(6):244]
    3.本方加味治疗子宫肌瘤:基本方为桂枝、桃仁、丹皮各
lOg,茯苓、赤芍各15g,浙贝、夏枯草、鳖甲各20g。牡蛎20
—30g。偏气滞加枳壳、川楝子、青皮、柴胡、香附;偏血瘀加
三棱、莪术、红花、鸡血藤、刘寄奴;偏热加黄芩、鱼腥草、蒲
公英、金银花、马齿苋;偏寒加丁香、炒艾叶、小茴香、炮姜、
吴茱萸;伴肾虚腰痛加杜仲、川断、桑寄生、狗脊、益智仁;阴
道不规则下血,兼气虚,加黄芪、杜仲炭、炒川断、炒白术、焦
艾叶;血热出血加炒黄芩、旱莲草、炒地榆、苎麻根、贯众炭、
炒黄柏。症状急重者每曰一剂,病情稳定,症状缓轻者两日一
剂,水煎服。或配制成散剂,每次5g,每日两次,用开水加黄
酒15g冲服。[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c3,:23—38]
    4.本方加味治疗宫外孕:均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以活血化
瘀,消症散结为治则。药用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制
乳香、制没药各12g,丹参40g,昆布、海藻各15g,生蒲黄lOg
(布包)。兼脾虚者加党参、白术;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
归、何首乌;大便燥结者加大黄;腹痛腹胀者加川楝子、厚朴;
出血时间长且量多,可适当选用止血药。每日工剂,早中晚分
服。[湖北中医杂志,1996,cs,:¨「

    5.本方加味治疗卵巢囊肿:药用桂枝、茯苓、丹皮、赤芍、
桃仁、鸡内金、水蛭(焙干研末装胶囊服)、荔枝核、乌药各
15g,黄药子30g。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并用大黄廑虫丸1
丸,每日2次口服,3月为1个疗程,共用1—2个疗程。[中医杂
志,1994,(6):355~356]
    6.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方用桂枝、茯
苓、桃仁、丹皮、芍药、三棱、莪术、川楝子各lOg,延胡索、
丹参各12g,夏枯草15g,山慈菇6g。经血量多经期去三棱、莪
术、山慈菇、桃仁、加五灵脂、蒲黄炭、茜草、三七、乌贼骨。
每日工剂,水煎服。[辽宁中医杂志,1994,c6,:271~272]
    7.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直肠陷窝积液:药用桂枝工2—
15g,赤芍、茯苓各15g,桃仁10~15g,甘草、丹皮、三棱、莪
术各lOg,炒贯众、金银花各30g,连翘20g。带下量多,舌红
苔黄腻,脉濡数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赤白带下加茜草、黄芩
炭;腹痛,下腹欲坠或大便秘结去金银花、连翘,加白芍、元
胡、炒枳壳、肉苁蓉;胀痛明显加乌药、香附或小茴香;月经量
多、有血块或流血不止加生地炭、石韦,三七粉3g(冲服).每
日工剂,水煎服,服药20~60日。[四川中医,1993,(12):44~45]
    8.本方加味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固定性
疼痛(头痛,下腹坠痛,低位腰痛,乳房胀痛,性交痛),神经
症状,痛经伴月经色紫,重度疲劳感和腹部压痛;其次为乳房硬
结,子宫后倾,白带多,外阴静脉曲张等,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
循环检查有轻、中度异常。治疗以桂枝茯苓丸改为汤剂煎服.血
瘀伴血热者加大黄l0g;气滞乳胀胁痛者加柴胡9g,青皮、川厚
朴、佛手各lOg;气虚头晕乏力,气喘者加熟地、党参、黄芪各
30g,当归15g。每日工剂,水煎服,15剂为1个疗程。[新中医,
1991,(6):313
    9。本方加味治疗盆腔肿块:患者均为卵巢囊肿及附件炎性
包块.药用桂枝、.丹皮、青皮、小茴香、川楝子、昆布、海藻、

桃仁各lOg,茯苓、赤芍各15g。湿热甚加苍术、蒲公英;腰骶
部酸胀加杜仲、巴戟天;乳房胀痛加柴胡、郁金、白芍。每日1
剂,水煎服。旷西中医药,1992,c6,:8]
    10.本方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发生在腹部脏器手
术后,以桂枝茯苓丸改用汤剂治疗。气滞偏重者加广木香、川厚
朴或砂仁;偏寒加热附片或荜茇;偏热加蒲公英或白花蛇舌草;
偏瘀重加三七、刘寄奴。一般用药两剂缓解,重者3—6剂。[湖
南中医杂志,1989。(6):14~15]    .
   11.桂枝茯苓汤配合蜈蚣蛋治疗慢性肾炎后蛋白尿:药用桂
枝、丹皮、桃仁泥各30g,茯苓、赤芍各60g。每日1剂,蜈蚣
蛋每天工个。认为肾炎后蛋白尿其实质为血瘀,故用活血散瘀,
行气行水,分清泌浊的桂枝茯苓丸配合蜈蚣蛋治疗。观察发现,
二者合用,可迅速改善因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所致的各种症状,如
消除激素引起的满月脸等。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讨。[陕西中医,
1991,(7):307"]
    12.本方加大黄、生地、当归、白术治经水不利,脐腹疼
痛,不欲食者,名牡丹散。
    13.本方加大黄。治产后玉门不闭(会阴破裂),除瘀血,
则清血充畅,其不闭自治;产后恶露不下,腹中胀痛者,名桂苓
黄汤。
    14.本方白芍改用赤芍,加代赭石。治妇女盆腔良性肿块。
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热地、当归;寒盛者加附子;血
热者加生地、旱莲草,名桂枝赭石汤。[江苏中医,1989,cl,:15]
    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制附子18g  茯苓9g  人参6g
白术12g  芍药9g
    上5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lOOml,日3次。

  (功效)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主治}孕妇,恶寒发热,少腹痛,且胀满,苔薄白,舌质
淡而润,脉沉细而滑.
  (临证加减)
  1.附子汤的临床运用:用附子汤分别治愈恶寒、身痛、腰
脊痛、风湿痹痛、腹痛下利、喘咳、心悸、痿证、小便数、月经
不调等。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病机一致,皆为少阴阳虚寒化
证,故均用附子汤取效。[湖北中医杂志,1980,cs,;20]
    2.附子汤探讨:附子汤首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原系治阳虚寒湿凝滞之身痛及妇人宫冷之腹痛,胎胀证。临床主
要用于脾肾阳衰,寒湿内阻的虚寒寒湿之证。现代常用于慢性心
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盆腔
炎、内耳眩晕症、脏器脱垂(如员下垂、子宫脱垂)等。[浙江中
医学院学报,1980,(5):8J
    3.附子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药用制附子、
当归、炙甘草各lOg,台党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各30g,
菟丝子、白术各15g,川断12g。随症加减。水煎3次合并药液,
早晚分服。每3—5日1剂,自妊娠1个月开始服至流产月份度
过后停药。[四川中医,1993。c12,:45]
    4.本方加味治疗早产,患者皆于妊娠5个月后就诊。治宜
温补元阳,健脾除湿。药用炮附子、当归、人参(另炖)各6g,

茯苓、炙甘草、白芍各lOg,黄芪30g,丹参15g,川断、补骨
脂、白术各12g。于妊娠6个月后每月中旬服药5剂,每日l
剂。[浙江中医杂志,1992,tu,,510]
    按:上述3和4之临证加减法,虽用本方有效,但应根据妊
娠时间长短分别考虑。如妊娠2—4个月,胎气未固,用本方宜
慎之;如妊娠5—7个月胎元已成,用本方则无堕胎之虑,但必
见本方证者:胞宫虚塞,失于温煦而见腹疼发冷,入夜尤甚,喜
按喜温,小便清长恶寒身倦,胎胀脉弦,舌质淡苔白多津者为适

应证。
    5.关于妊娠用附子:妊娠期使用附子的问题,不少医家因
附子大热有毒,走而不守,功能破坚,而认为附子不利于妊娠,
正如张璐所谓“世人皆以附子为堕胎百药长”。故自张仲景之后,
因畏其堕胎,妊娠少有用者。不过,今世医家根据《内经》“有
故无殒”的精神,不乏于妊娠期运用附子者。如刘氏临床曾屡用
附子及其他妊娠禁药治疗孕期疾病,认为只要用之对证,处方周
详,不但效佳,而且毫无伤胎之虞。由此观之,附子并非妊娠期
绝对禁忌,只要辨证准确,是能收到祛病安胎之效的。[实用经方
集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6.附子(炮)、干姜(炮)各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
加猪胆汁一蛤壳,和温冷服,不用葱熨及艾灼。治卒暴中寒,其
人腠理素疏,自汗淋漓,身冷,手足厥逆,或外显假热躁烦,乃
阴盛于内,逼其阳亡于外,名附姜汤。
    7。附子(炮)、干姜(炮)、当归、肉桂各钱半,人参、甘
草(炙)各二钱,水二大盏,煨姜三片(自汗不用),大枣二枚,
煎至一盏,人蜜三蛤壳,温服。治阳气将回,阴寒肃杀,略有端
绪,第三服即用此方,名附姜归桂参甘汤。
    8.附子、干姜、人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腊茶.水
一盅煎之,临服人蜜五匙,顿冷服之,取汗为效。治阴盛格阳烦
躁,名回阳返本汤。[伤寒六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