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录验》续命汤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古今录验》续命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10g  桂枝10g  当归lOg
人参lOg  石膏10~30g(先煎)  干姜lOg  甘草lOg  杏仁
12g  川芎5g
    上9味,以水1000ml,煮取400ml,温服lOOml,服法,当
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而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
当风。
    (功效)扶正祛邪,清热疏风。
    (主治工
    主证: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
处,苔白薄舌质淡,脉沉细弦.
    副证:拘急不得转侧,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临证加减工
    1.妇人产后,腰足冷痛,膝屈不伸,小续命汤加木瓜、秦
艽薏苡仁。
    2.血虚脚气,小续命汤加木瓜、忍冬藤、海桐皮、赤芍、
鸡血藤。
    3.小儿急惊风,搐搦,直视,人事不省,小续命汤加木瓜;
或加服羚羊粉冲服。
    4。中风“偏枯”,常用此方去干姜,加黄芩、地龙;痰热较
重加栝蒌、菖蒲、清半夏、天竺黄、丝瓜络等。
    5。半身不遂,加桃仁、红花、鸡血藤、赤芍、丹参以增强
活血,以疏通经络。    、
  6.脑血栓偏瘫,加蜈蚣、僵蚕、丹参、鸡血藤以通调血脉。
  7.支气管喘息,加枣仁、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以增强
止咳定喘。
    &风痱病之辨略:风痱之病,《楼英纲目》谓:“以其手足废

而不收,或名痱,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知是痱,即中风
之谓。”我认为不然,风痱乃全身废而不用,全身瘫痪,不知痛
痒,多因房事后淋浴,浴后风邪乘虚而人于全身肌腠所致。如
《素问.热论》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
甚,其言微,知可治。”此证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饮食、大小便
正常,多年不愈者,亦有之。中风乃卒中偏瘫,言语謇涩,初起
不识人,口眼滔斜,以半身不遂为主证。病位在元神之府(脑)。
因此,二:者不可混淆。[金匮要略指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
    9。《外台秘要》古今录验续命汤之考证:《外台秘要》第十
四卷风痱门,载有古今录验续命汤,主治及药味均与此方同,惟
冒昧有“不知人”三字。麻黄用三两,川芎用一两,杏仁用四十
枚,余各二两;方后,浮肿作洪肿;并云:“范汪方,主病及用
水升数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张仲景方,本欠两味。”考范汪是
东恶人,去汉未远,其言当有所据,可知此方系张仲景方,为
《金匮》所阙遗,故宋代孙奇、林亿等校订时,补人篇末。
    10.麻黄八两,石膏四两,桂心、干姜、川芎各二两,当
归、黄芩各一两,杏仁七十枚,荆沥一升。为粗末,先水煮麻黄
去上沫,再人诸药同煎去滓,后下荆沥煮数沸,分四次服。治肝
历风,卒然痦哑,及五脏偏枯贼风,名大续命汤。阡金要方]
   11.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
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为粗末,先以水者
去上沫,再人诸药同,分三次服。治中风,口眼歪斜,筋脉拘急,
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语,或神情闷乱,名小续命汤。[千金要方]
    《千金》三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lOg  独活9g  细辛3g  黄
芩6g  黄芪6g
  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分温3次服。

    方后注。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川芎二分,腹满加枳
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
有寒加附子一枚。
    (功效)益气解表,除湿疏风。
    (主治工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食
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象浮紧(左大于右)。
    (临证加减)
    1.方后注有心热、腹满、气逆、悸、渴等证之治法。由于
湿热在内,胃肠内有实热积滞,所以常见腹满、便秘,或见大便
黏滞而臭。故加大黄泻实热,加枳实行气消满;湿热郁于胃,胃
气上逆,加人参补脾胃之气,以运化湿浊而降逆气;郁而化热,
心热则悸,故加牡蛎安神;肺胃有热阴气伤,加栝蒌根养阴清
热,清肃肺气;素有阴虚不温,不御风寒者,则加附子温肾通
阳,随证加减,灵活用之。
    2。本方加秦艽、木瓜、当归、鸡血藤洽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3.本方加去黄芩加羌活、杜仲、海风藤、络石藤治风湿性
关节炎。
    4.本方治中风:心热加大黄,以泄热,腹胀加枳实,以开
郁行气;气逆加人参,以补中益气,心悸加牡蛎,以续静安神;
渴加天花粉,以肃肺气在津除热。
    《近效》术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白术6g  甘草3g  制附子6g  生
姜3g  红枣3g
    上5味,以水600ml,浸泡一小时,先煎制附子,沸后20
分钟再下余4味药,煎取200ml,分2次温服。
  (功效}助阳温肌,益精气,补脾肾.
  (主治)阳虚夹风寒之头重头晕,口苦之极,纳呆不知食味。

舌淡苔白而滑,脉沉细或浮虚。
    (临证加减)
    1.术附汤治疗阳虚眩晕:药用附子15g,白术9g,炙甘草
6g,灵磁石15g。眩晕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属多,但脾肾阳
虚,浊阴上越者仍不鲜见,惟与前易于鉴别,故不应畏辛温而弃
置本方不用。[辽宁中医杂志,1980,《2,:11]
    2.本方去枣姜加白芷治脾肾阳虚头晕。
    3.平素阳虚“风虚”头重,纳呆加鸡内金、神曲、谷芽;
脾阳虚、湿滞便秘加生首乌,郁李仁;纳后心下痞加枳实;腰背
肢冷加桂枝、桑枝以温经散塞。
    4.本方加白菊花、白芷、白蒺藜治美尼尔氏综合征。
    5.常自汗而易感冒者,本方合玉屏风散(白术、防风,黄
芪)。
    6。妇女白带清浠,本方加炮姜、怀山药以止带。
    7.宫寒不孕者,本方加当归、杜仲或合当归生姜羊肉汤以
养血通经。
    崔氏八味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干地黄24g  山萸肉12g  怀山药
12g  泽泻9g  茯苓9g  丹皮9g  桂枝3g  制附子3g
    上8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日服2次,每
次1丸。
  (功效)补益肾气,温阳化湿。
  (主治]脚气病,少腹麻木不仁,脉沉滑。
  (临证加减)
  1.以八味地黄丸为主方治疗变形性膝关节病的有效性:由
于变形性膝关节病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故可以长期服用,而
且副作用少的汉方制剂治疗该病正受到关注。经对4例高龄(69

"--'84岁)变形性膝关节病患者(均为女性),采用以八味地黄丸
为主方,根据全身症状和关节变形程度,辨证选择并用多种汉方
制剂。经治疗全部患者的疼痛、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
程度的改善。高龄变形性膝关节病是全身老化的一种表现,汉方
医学认为该病为肾阳虚证,故对关节变形程度轻者,以具有补肾
益精作用的八味地黄丸治疗为主。对于关节变形程度重,局部有
湿热者,补剂与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的寒性药(如薏苡仁汤、越婢
加术汤等)并用有效。[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4,c4,:69]
    2。八味地黄丸对高催乳激素血症不孕症的治疗:对血中催
乳激素值30ng/ml以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27名,投与八味地黄
丸2.5"-10.Og/d,3个月以上。结果:工8名患者血中催乳激素
值减少,其中15名~30ng/ml(19.4土10.5ng/ml,mean士SD,
n=124).血中催乳激素的基础值200~-,300ng/ml组2名,血中
催乳激素值虽有减少(35~-45ng/m1),即使持续投入八味地黄
丸也仍未达到  30ng/ml。八味地黄丸停药后,血中催乳激素
值,8名在6个月以上仍显示~30ng/ml。另外,6名闭经患者
中,有4名排卵。妊娠12例,未发现妊娠、分娩、胎儿等有异
常。Comell Medical index,血液生化检查亦无异常。综上所述,
八味地黄丸对高催乳激素血症的治疗也是有效的.[国外医学.中医
中药分册,1991,(4):413
    3.八味地黄丸对精于缺乏症的治疗效果:1985年12月至
1988年工2月3日间,对5工例精子缺乏症(精于浓度<40×10。/
ml,精于运动率<50%)投与八味地黄丸7。5g/d。结果n例
(21。6%)确认妊娠,其中80,<为服药3个月内妊娠.妊娠组
(11例)与非妊娠组(40例)的不孕年限分别为4.7士2.7与
5.6士3.7年;服八味地黄丸时间分别为3。0士2.6与7.1士3。8
月;服药前精子浓度分别为工7.2士9.0/ml与11.6士6.5×10。/
ml;服药前精于运动率分别为37.2士14.4/ml与33。0士15。6%;
既往配偶人工授精次数分别为3.Off=4.3/ml与8。8士5。5次。对

27例(妊娠组10例,非妊娠组17例)患者精子浓度详细跟踪
结果:其中15例(55。6%)精子浓度有改善(增加3倍以上)。
进一步分析,精子轻度缺乏症E(1O~40)×IO。/mD的76.5%
(13/17)临床有效(妊娠例数+虽未妊娠但精子浓度增加3倍以
上例数);精子高度缺乏症(10×10。ml以下)只有30%(3/lO)
临床有效。从临床有效者精液所见,投服八味地黄丸前精于浓度
和精子运动率为100%,服药后其精于浓度为350士150%,可见
明显改善;而精子运动率为130士30%,改善得并不那样明显。
认为在配偶人工授精(AIH)、体外受精及胚胎转运(工Ⅶ一
ET)不能获得充分满意效果的今天,短期试服无副作用的八味
地黄丸有一定疗效。[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1,tl,:ds]
    4.八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汤对淋巴细胞的影响:以主诉倦
怠的3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
组,每组工5例,分别给予八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汤,连续服用
3个月。观察的项目包括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具有自然杀伤
细胞活性的CDl6阳性细胞数及CD57阳性细胞数,并进一步观
察了淋巴细胞对刀豆素A(ConA)的反应。结果:八味地黄丸
组血红蛋白浓度、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G)、白细胞数、淋
巴细胞数,在给药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补中益气汤组虽然血红
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数,在给药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但A/G及
淋巴细胞数,在给药后有上升的倾向(P<0.工)。CDl6阳性细
胞数,八味地黄丸组在给药后明显上升(P<0.05),而补中益
气汤组没有变化。CD57阳性细胞数两组均在给药后明显上升
(P<o.01)。CDl6阳性CD57阳性的细胞数,两组也都明显上升
(P<0.05,P<o.02)。由自主血凝素(PHA)刺激引起的淋巴
细胞的反应性,八味地黄丸组在给药后明显减弱,而补中益气汤
组没有明显的变化。另外,由ConA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的反应
性,八味地黄丸组在给药后无变化,而补中益气汤组的淋巴细胞
反应性明显增强(P<O.05)。以上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对细

胞免疫功能的激活作用优于八味地黄丸。[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4,
(5):149]
    《千金》越婢加术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18g  石膏25g  白术]2g
甘草6g  生姜  大枣各lOg
  上6味,以水600ml,煮取300ral,分3次温服.
  (功效)清热散风,调和营卫。
  (主治]肉极(病症名,指肌肉痿弱无力的疾病),身重乏
力,下肢,大汗出,恶风,脉浮数.
    (临证加减}
    1.本方加仙鹤草、白茅根、茯苓、猪苓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有血尿者。
    2。本方加杏仁、桔梗、川贝治百日咳。
    3。本方合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治慢性支气管炎。
    4。本方加陈皮,茯苓,清半夏、葶苈子治肺气肿。
    5.本方合八正散(木通、瞿麦、车前子、篇蓄、滑石、甘
草、大黄、炒栀子)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