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温柔敦厚士大夫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美德,在沈从文身上,是体现得通体透明又珠圆玉润。说沈先生“伟大”,恐怕也就“伟大”在这些地方吧。 □ 陈正宽 中国现代小说大家沈从文,一生潜修自谨。甚至可以说,在婚恋事上,论“放荡不羁”,哪怕一丝半点,也与沈从文绝缘。 沈从文,曾经诗意盎然地说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是谁呢?即沈夫人——张兆和。 但出人意表,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沈从文,竟也有千钧一发。 婚外情的女主角叫高韵秀,笔名高青子。邂逅时间,约莫在1933年8月后,1935年8月前。 高青子者,福建人,高中毕业,喜好文艺,她的创作得力于沈从文的鼓励与提携。 1936年,春节刚过,从不知撒谎为何物的沈先生,把自己这段情感经历一五一十告诉了张兆和。妻子震了惊,一气之下,回到苏州娘家。 自己捅了娄子,请下神来无处安。无奈,沈从文把这团情感的乱丝,交给了好友林徽因,请她帮着“择吧”。 沈先生初识高青子,是在北京西山熊希龄别墅,沈访熊不在,见到熊的家庭教师高青子,双方都留下极好印象。 一个月后,两人又相见,戏剧性情节出现了。 高青子身穿“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沈先生发现,这是她有意模仿自己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装束。高青子读遍了沈的小说,且相当熟悉他小说中的各个细节。 高青子的装束,模仿的是沈从文小说《第四》的女主人公。小说中的“我”,在汽车站与一个绝色女子邂逅并相爱。小女子有着“优美的在浅紫色绸衣面包裹下面画出的苗条柔软的曲线”。 无论如何,高青子爱上才华横溢的小说家沈从文是一种痛苦,因为沈从文是有家室的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沈从文南迁,最后落脚昆明西南联大。 无巧不成书,高青子也谋到了在西南联大图书馆任职员的差事。 男女相遇,干柴烈火。不过,接触的机会多了,流言飞语也必随之而多。面对不可能如愿的恋情,以高青子的摇起而横奔画上句号。沈先生不免为怅惘所团团包围。他说:“(在高青子走了之后)云南就只有云可看了。”“不过,那失去十年的理性,才又回到我的身边。”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沈从文、高青子这段恋情纠葛,就此了断。狂放的激情,终于敌不过稳定的家庭。此其一。其二,中国温柔敦厚士大夫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美德,在沈从文身上,是体现得通体透明又珠圆玉润。说沈先生“伟大”,恐怕也就“伟大”在这些地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