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对应的五脏之一为肾,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乃先天元气之所,肾气亏虚则肢冷畏寒,数九隆冬抵御寒冷的能力低下。肾气虚也可导致卫气不足,人体的营气与血液循行于血管内而营养周身,而卫气独行于脉外,作用是防御外邪、调节阴阳平衡。卫气不足则腠理开合失司,外界风寒之邪易于侵犯机体,引发各种虚寒病症的发生。所以冬季养生应以“强肾固元”为关键。
针对“固阳强肾”这一冬季养肾要点,我们应该贯穿到平时的饮食起居上。“固阳”措施有,减少运动量、防寒保暖、多接受日光照射。特别是背部的日光浴,是免费的固阳方法。“强肾”则应多吃坚果类食物、补钙、减少性生活次数、减少重体力劳动等都是很好的固肾方法。冬季饮食养生总的原则是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冬至时节,寒冷已经到来,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对较低。此时,主要靠肾脏来发挥作用,肾脏机能越强,生命力越旺盛,所以饮食也应以“滋肾”为主。
中医认为,最好的进补时间是从“冬至”开始,到“三九”结束,一共27天。这时进补可以为来年春天预防疾病、增进体质打下基础。
一、中年养生的关键
(一)静神少虑(即“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1.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4.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二)劳而勿过(《备急千金要方 道林养性》即“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1.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三)节欲保精(《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而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以“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阐述了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二、老年养生的关键
(一)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 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食宜温热熟软 老年人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4.食宜少缓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主张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二)精神摄养(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保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即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三)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老年之人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四)药物相助(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
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是先天禀赋的强盛和后天营养的充足。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除进行其他方面得调养外,有些药物是可以帮助其强身健身的。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老年人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三、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选菜肴
(一)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二)麻油拌菠菜
[配料] 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 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三)炒双菇
[配料] 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 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
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四)“冬补”常用药膳处方
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四味(当归、芍药、川芎、地黄)(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
此外,冬至时节要勤晒被褥,勤晒被褥可避免潮湿,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会更加蓬松、柔软。穿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在冬装的选择上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穿脱方便,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