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们,听说过“北京咳”吗【组图

 花随月转阴晴 2013-01-22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和讯博客
 

导语:

“北京咳”是外国来北京的朋友们创造出来的一个词语,之所以叫“北京咳”,并非是因为感冒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咳嗽症状,而是指来了北京就会咳嗽,离开北京就好了。“北京咳”的叫法,已经在外国人中间流传了十余年,在2013年1月初,“北京咳”竟被外国人白纸黑字地印入了旅游指南,这不禁唤起了人们对空气污染的再一次重视。

什么是“北京咳”?

“北京咳”的由来
  “北京咳”三个字最早曾出现在1990年的一期国外月刊中,其中提到,工业国家曾经的主要城市现象空气污染,已经散播至全世界。其中在北京,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呼吸胁迫很常见,被称为“北京咳”。
“北京咳”是一种侮辱称谓吗?
  “北京咳”原本是私下里一种玩笑般的叫法,如今登上了官方旅游指南,不少人都表示心中接受不了,认为这种叫法影响了北京形象,侮辱了这所现代化的城市。与其去指责北京咳是对北京的一种侮辱,不如重视污染给北京人带来的健康伤害,想办法如何摘掉北京咳这顶帽子,采取相应措施治理空气污染,这才是当务之急。
“北京咳”下生存指南
  大雾天气,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混浊,能见度降低。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对健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锻炼时,随着人体呼吸加深、加速,雾里的各种尘埃及有害物质就会吸入体内,容易诱发或者加重疾病,尤其对有哮喘病史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极为不利。大雾天特别注意不要奔跑,专家们发现,迎风奔跑时,风中污染物浓度特别高。
“北京咳”被外国人用来辱华?


   欧美社会早期污染,后期治理,如今富而美;中国社会如今污染严重,未来会彻底治理污染吗?很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说起来很容易,其实涉及到很多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欧美社会民主化水平比较高,政府污染问题治理不好就会下台,中国各级政府缺乏这种外在的治理污染的压力。来自普通民众的压力小且分散,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却大而集中,于是,在现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很可能是“污染污染再污染”,就算搞环境治理,也会成为新的利益瓜分方式,沦为各种形式主义的形象工程而已。
没有“北京咳”,北京就不咳嗽了?


  “北京咳”是神马意思,相信绝大多数北京人都心知肚明,无非是人们借此表达对北京空气质量的不满,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术语。至于说“北京咳”侮辱了北京,真不知从何说起。“香港脚”的说法已经流传一百多年,无非是当年英国人初到到香港时水土不服导致手足长癣,也没见香港人因此暴跳如雷。
  北京人之前不太谈论这个话题,大约是久居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这回赶上四面霾伏,“儿童医院一天有超过800个孩子接受雾化治疗”,才发现“北京咳”不单是外国人的戏言,真的需要引起重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