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石库门

 思书别院 2013-01-24
石库门里弄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的。洪秀全军队(上海老百姓称为"长毛"横扫江南,把江南地主豪绅赶进狭小的上海租界,靠着外国军队的枪炮保护,上海租界人口由此爆涨几十倍。到太平军玩完,这帮难民倒有点“此间乐,不思蜀”的念头,很多人打算购房定居。老外控制下的租界当局禁止建造纯中国式的木构住宅(现存于南京东路,山西路口的盆汤弄是旧上海中国式木质厢房结构的典型建筑),而租界地皮又贵,原来的大宅院是建不起来的。于是从外国传进来连排式的楼房住宅式样,又采用中国式院落——不得不缩小为“天井”,把小院落串联起来。院墙为了配合楼房而升高,一般的大门就不行了,要用库房的大门式样,门框用石条包砌,所以落下个石库门的名字。有专家认为,上海的石库门式样就是来自于安徽的皖南地区.以后又学了点历史,曾推想或许是李鸿章的淮军把这种式样带到上海。
石库门原来是绅士们的住宅,一正两厢两层,后面搭出一个灶间,因为是一落水屋面的“披屋”,所以叫做“灶披间”。后来为了晾晒衣物,在灶披间上方搭出木制晒台。再进一步演变,砖砌晒台,形成灶间上、晒台下有一个小房间,因为往往两、三面临空,美名为“亭子间”,实则夏天闷热、冬天冰凉,是佣人娘姨住的。为这些人开出后门进出,不与主人交错。
进入民国以后,有钱的绅士们逐渐开始搬出石库门,改住洋式连排住宅式样的新式里弄,淘汰下来的石库门里弄渐渐变成低档住宅,不过也有了很多改善,有的接进了自来水,到20世纪30年代建的新式石库门甚至有了卫生设备、煤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