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陇贵族集团的整人与被整

 神仙湾老宋 2013-01-25

在中国历史上,大约没有一个小圈子能如关陇贵族集团那样,垄断了西魏、北周、隋乃至初唐的中国皇权。大名鼎鼎的杨坚、杨广父子,李渊、李世民父子等等都出自这个集团。然而物极必反,后期的关陇贵族集团热衷于整人和争权,终不免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黯然谢幕。

历史渊源

关陇贵族最早起源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当时孝文帝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而北魏的士族大部分起源于关中和陇西一带,故史称关陇贵族。

北魏分裂后,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关陇和河东等地的豪强地主都归附了西魏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十二大大将军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军事贵族集团,历史上称之为关陇贵族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

在西魏、北周、隋和初唐,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其鼎盛时期在北周、隋,到武则天时期基本瓦解。

雄才辈出

最初的关陇贵族集团即西魏的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垄断了近200年的中国皇权,可谓雄才辈出。

西魏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父亲;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后被废),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其中,宇文泰是西魏太师,名义上是柱国之首,但实际上掌握全权,他的儿子后来建立了北周。元欣为西魏太子兼太傅,但实际不过是挂名。其他六柱国,李虎为西魏太尉,位居六柱国之首。六大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就有十二大将军了。由于李虎早死,宇文泰开始逐步架空八柱国,将军权下放至十二大将军。

西魏十二大将军分别为:元赞,元育,元廓,侯莫陈顺,宇文导,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杨坚之父),王雄。南北朝时北方尚武,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及其后代出将入相,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说:“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此外,宇文宪、尉迟迥、韦孝宽、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侯君集等将才都出自关陇贵族集团。

整人有道

关陇贵族集团掌国的现象在唐太宗朝得以遏制。李世民采取科举、门荫、推荐等手段,平衡朝中的政治势力,形成以房玄龄为代表的山东士族,以魏征、马周为代表的寒族,以萧禹、王珪为代表的南朝贵族,以及以宇文士及、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关陇贵族为骨干的领导集体,逐步降低关陇贵族在朝中的影响。

不过,在贞观末期,由于立储问题引发了各派势力的重新洗牌。关陇贵族集团的长孙无忌(高宗李治的亲舅舅)、褚遂良等拥立李治,并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这样之后高宗朝必然是以关陇贵族为核心。

唐高宗李治上台不久,长孙无忌就策划了一场政治清洗案。唐高宗的叔叔李元景、哥哥李恪及妹妹高阳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有大功的宗室亲王李道宗被流放,房玄龄、杜如晦的儿子都牵涉其中,家道一落千丈,山东士族集团遭受重大打击。

此后,长孙无忌更加权倾朝野,以他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控制了朝堂。长孙无忌与另一托孤重臣褚遂良相互配合,从永徽元年到永徽三年,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把宇文节、柳奭、韩瑗、来济等关陇贵族官僚提拔为宰相,并迫使出身山东士族集团的李勣辞去了尚书左仆射的职务,让他做一个挂名的宰相。这样朝中重现了关陇贵族掌国的现象。

黯然谢幕

高宗李治坐稳皇位后,其内心深处对舅舅的忌惮是不言而喻的,对关陇贵族控制朝堂也是极度不满的。恰在此时,爆发“废王立武”事件。

高宗要废王立武,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关陇贵族极力反对。长孙无忌是高宗的舅父,太宗顾托掌权之臣,他的意见特别重要。于是高宗与武则天不惜屈尊,登门送礼,与长孙无忌商量废王立武。然而,长孙无忌并不买账,依旧坚决反对。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表明了与武则天的敌对关系。

唐高宗李治虽然柔弱,但他当连选老婆这类事都做不了主时,李治按耐不住了。权力就是这样,可以让懦夫变成厉鬼,也可以让圣人变成恶魔。而武则天则巧妙地发挥了枕边风煽风点火的作用,怂恿高宗与这些“老朽”进行一场生死的搏斗,顺势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资本。

于是,唐高宗遂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关陇贵族集团势力。而且,多年来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二人在高宗朝不知道收敛,引来很多朝臣的仇恨。就这样,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很快就形成了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拥武派”。

当时托孤重臣中只有李勣表示沉默,高宗征求他的意见,李勣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僵局至此结束,高宗的主意已定。其实李勣对于此事的表现未必就是其真实想法,这只是代表了朝臣中非关陇贵族出身的大臣对长孙无忌集团的反抗,也使高宗和武则天看到了朝廷内外正在兴起的一股新生力量。

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初一,由司空李勣主持了册立新皇后武则天的典礼。长孙无忌被排除在废立大事之外,表明关陇集团已经丧失了其在王朝政治中的核心地位。随即,武则天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等关陇贵族集团的骨干人物,将他们远贬蛮荒。

当然,武则天最忌恨的是长孙无忌,但他不同于褚遂良等人,不但是佐命元勋,更是高宗的元舅。要把他搞垮,需要时机。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等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了一桩朋党案,进行政治陷害,诬奏长孙元忌伺机谋反。

唐高宗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长孙无忌之死,等于干掉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旗帜性人物,标志着这个强势集团行将崩溃。武周代唐后,经过武则天及酷吏们的残酷清洗,关陇贵族集团终于黯然谢幕了。正如陈寅恪先生说:“武曌则以关陇集团外之山东寒族,一旦攫取政权,久居洛阳,转移全国重心于山东,中进士词科之选举,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贵族阶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