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丘花神庙与花神庙会

 苏迷 2013-01-27

“四月十四轧神仙”,神仙庙庙会可称是苏州独特的民俗,“二月十二百花生日”,盛行于山塘、虎丘一带的花神庙庙会也称得上是苏州独特的民俗。

 

一、          花朝节与花神庙

 

古俗二月有“花朝节”。清陆凤藻《小知录》:“唐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北宋时“东京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宜游赏。”吴地向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俗称“百花生日”。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洛阳风俗,则以二月二日。今吴俗以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

当初“花朝节”地方长官要入乡村进行“劝农”,“宋制,守土官于二月十五花朝日出郊劝农。”《梦粱录》:“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到农家作春耕动员,自春节后农闲“笙歌沸到花朝”,“春至二分”须要收收心了,花朝节后“士饰禊辰之挠,农举耕卯之耜。”南宋时“花朝日”,道观“递年设老君诞会,燃万盏华灯,供圣修斋,为民祈福,士庶拈香瞻仰,往来无数。”寺院则“建佛涅槃胜会,罗列幡幢,种种香花异果供养……庄严道场,观者纷集,竟日不绝。”两宋时民间还没有兴建“花神庙”。

苏州民间庆贺“百花生日”,敬花神而建花神庙,举行花神庙会,始于明初。明洪武(13681398)中,虎丘花农、山塘花商择址山塘桐桥内(今花神庙浜)建立了“虎丘花神庙”,“虎丘花农争于花神庙陈牲献乐,以祝神釐,谓之花朝。”实际上这也是苏州鲜花种植业、花木园圃业在山塘、虎丘一带蓬勃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

“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清姚士陛《茉莉》)花农花商祈求花神庇护,苏州花神庙内供奉“司花果神”,配享“十二月花神”,而二者均非传说中的“花神”——“女夷”。《小知录》:“花神名女夷。”《月令广义·岁令一》:“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魏夫人弟子花姑亦为花神。”虎丘花神庙“祀司花果之神,神姓李名,有永南王之封,傍列十二月花神像。”“神姓李,冥封永南王。”出典不明。有意思的是杭州西湖畔的花神庙,建于清雍正年间,“祀湖山之神,傍列十二月花神及四时催花使者,无不钗飞钿舞,尽态极妍。相传湖山正神即李公自塑其像。”神无姓无名,而神像居然参照总督李某而塑,“十二月花神”塑为嫔姬模样。康熙年间长洲尤侗描绘过“花仙”:“头上百花髻,戴芙蓉冠,插瑟瑟钿朵,着金镂单丝锦榖,银泥五晕罗裙,鸳鸯袜,五色云霞履,妆束雅澹,神姿艳发,顾盼妩媚,不可描画。”(尤侗《瑶宫花史传》)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载,西湖花神庙有一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朝朝暮暮。”“虎丘亦有花神庙联云: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惜不知何人所撰。”虎丘花神庙楹联不仅富有文采,而且凸现苏州地方特色,别说移他处,就是七里山塘也离开不得!

 

二、          虎丘花神庙与花农茶商情结

 

清顾禄《桐桥依棹录》载:“虎丘花神庙不止一所,有新旧之别。桐桥内花神庙……为园客赛愿之地。”虎丘花神庙,实际也是虎丘、山塘花农、花商聚首、议事、祭祀、赛会场所。

明清间,虎丘一带属我国著名的四大香花产区之一,“虎丘茶花”为苏州一大特产。茶花是窨制花茶的原料,茶商与花农间的不解情结,也反映在共修花神庙。桐桥内花神庙自明初创建后,分别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嘉庆十四年(1809)、道光十八年(1838)三次进行重修,其中嘉庆十四年重修时,曾勒石刻碑作记:“本庙始于先朝,创建以来,历次重修,未经载注。今嘉庆十四年仲秋月,蒙众善姓士商捐资重建。芳名于左……”所列“捐助士商”中,有“关东庄”景隆号、德凝号、宝源号、灿号、采芬号等;“茶商”德盛号、大彩号、新源号、凤和号、永成号等;“口庄”恒隆号、德盛号、万祥号、逢源号等;“茶行”公泰行、怡春行、东盛行、昌盛行、聚兴行、允隆行、人和行、德昌行、和泰行、森□行等;“茶叶店”□丰号、乾裕号、聚泰号、怡盛号、德盛号、益美号等,赞助茶商多达40余户,捐资180两(总捐纹银400余两)。苏州茶商中“关东庄”,就是以经营花茶为主,专门运销东北的茶商。据记载清末民初,苏州花茶经海上运销东北的花茶,每年在8000担左右。

清光绪(18751908)中,虎丘一带花农约150户左右,年制珠兰花茶约5000担,至清末花农增至645户,年产茶花可供制花茶达15000担。位于山塘河南岸间的东、西杨安浜及小邾弄、叶家弄一带,花茶行栈多达50余户,每年五月至十月窨制花茶旺季,各茶庄纷纷招来临时拣茶女工,各路茶商云集,车船臃塞。解放初,虎丘、长青一带花农有2135户,年产香花达一万担以上,苏州年产花茶达七万担,可见茶花与花茶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不可分。

苏州花神庙有多座,虎丘山上也有,位于梅花楼旁。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苏州织造、苏州知府等官方建造,为的是感激“花神相助”,在乾隆皇帝第五次、第六次南巡期间,如期向皇帝进奉了“唐花”。其实是苏州花匠陈维秀“仿燕京窨窖熏花法”,让花木开花提前了一个月。“郡人神之,乃度地立庙,连楹曲廊,有庭有堂,并莳杂花,阴以秀石。今为都人士游观之胜。”(《花神庙记》)这座花神庙的建造,完全出于官府歌功颂德和官员游览观赏的需要。

花神庙本属“土庙”,敬奉“司花神”属自然崇拜神,后衍生演变成“行业神”,除花农、茶花商的虎丘花神庙外,苏城凡与“花”沾边的行业也立庙祀花神。《吴门表隐》载,清真观侧“花神庙”,由“花果同业奉香火”;而定慧寺西“花神庙”,原建在齐门新桥巷,清道光十六年(1836)移建,为从事“羢花、象生花业”(仿真花制作手艺人)祭祀议事场所。此外,虎丘西山庙桥、管山等也有花神庙。

 

三、          “赏红”“应节”风俗

 

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都要举行隆盛的庙会,唱戏献供。“虎丘花农争于花神庙陈牲献乐……是时春色二分,花苞孕艳,芳菲酝酿,红紫胚胎,天工化育,肇始于兹。故以是日晴和,占百果之成熟云。”清顾禄《清嘉录》:“土俗,以花朝日天气清朗,则百物成熟。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吴县志》谓:‘花生日晴,则百果熟。’”至今吴地仍流传着“二月十二看熟天”的农谚。

吴地民间“百花生日”有护花之俗,称“赏红”。《清嘉录》:“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吴郡岁华纪丽》:“是日,闺中女郎为扑蝶会,并效崔元徵护百花避风姨故事,剪五色彩缯,击(结)花枝上为彩旛,谓之赏红。”“赏红”护花,典出唐人《博异志》。据传唐代崔玄微在自家花园里,遇到了一群美女(花仙),向他诉说她们得罪了“十八姨”(风神),恐遭不测,请求到了二月初一那天,在园中竖起一面红旗,旗上要画日、月及五星图案,这样她们就能免受灾难。后来崔生照办了,那一天果然狂风骤起,一城花树尽遭摧毁,唯独崔家园中花木安然无恙,后来崔家每年这一天都竖这样的彩旗,后流变为民俗。

吴地风俗,“百花生日”护花——赏红,由年青姑娘们(闺中女郎)将彩绸剪成带子,系挂在花木枝头,这也成为“百花生日”一道独特风景。故《吴歈》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百花生日”,也是苏城妇女们的“节日”。“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闺中姑娘有“扑蝶会”,纷纷结伴而行,虎丘花神庙会、山塘花市人山人海。清袁学澜《百花生日赋》称:“颂岡陵于芳圃,峰涌螺青;设帨佩于璇闺,怀投燕紫。于是祝花长寿,庆日如年……亭台则暖集笙簧,林樾则灿成罗绮。采得梅调汤饼,依然饼赠兰房……客有闲游花市,喜值芳辰……衍蓬壶之甲子,嘏祝花神。”可谓为花朝节吴地风俗纪盛。

《吴郡岁华纪丽》“百花生日”条后有“玉兰房看花”,至虎丘山“玉兰房看花”也为时俗。虎丘的后山有一古玉兰树,“宋朱勔自闽所构,未及进御,移植于此……今孙枝已高数丈,花时素艳照空,望之如云屋琼台。”看花赏景之际,妇女们还将玉兰花瓣拾回去做饼,“闺人拾取花瓣,和粉面蔗霜(糖),下油熬熟,名玉兰饼,以佐小食,亦隽品也。”玉兰花做“玉兰饼”,可称苏城妇女首创的土产。

值得一提的是,吴俗二月十二“百花生日”的日子,被曹雪芹巧用在《红楼梦》中,红楼人物生日多隐含诸神圣诞,如贾母生日八月初三日,隐“灶君生日”。林黛玉、花袭人以二月十二日为生日,隐“花神生日”,而林黛玉是苏州姑娘,用吴俗便是作者寓意。

                                 2005415日稿  830日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