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人转曲牌大全

 昵称10413494 2013-01-28
曲牌的性能和表现力也是由少到多,从单一的叙事说唱和歌舞音乐,发展到抒情、状物、代言等多种功能。按性能及其表现的范围,可分为三种:叙事板:字多腔少,半说半唱似带腔朗诵,曲调简洁明快,节奏变化多端,长于叙事,如[武嗨嗨]、[抱板]、[红柳子]、[靠山调]。抒情板:曲调优美,行腔委婉,旋律起伏跌宕,善于抒发喜悦、哀愁、激愤之情,具有状物、写景、叙事、说理、代言等多种功能,如[文嗨嗨]、[哭糜子]、[四平调]、[慢西城]、[三节板]等。激情板:曲调欢快,旋律踊跃,句尾带行腔和过门,适于载歌载舞,如[胡胡腔]、[喇叭牌子]、[小翻车]、[十三嗨]、[大救架]、[打枣]等。二人转唱腔音乐的性质、功能有三性,即说唱性、歌舞性和戏曲性。说唱性:二人转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特有的体裁之一。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有歌唱部分,又有近似口语的说白部分,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朗诵部分,即所谓有说有唱的音乐。歌舞性:二人转本身就是在民歌、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转是秧歌打底儿,落子镶边儿”,就是这个意思。它反映了二人转是有较强的歌舞性。二人转的“转”字本身就代表舞蹈性。戏曲性:即具有戏曲性质音乐语汇和结构,有行腔、有甩腔、有过门、有起落板,音乐能顿、能留、能锁、能叫,有一些基调发展各种变格。二人转唱腔音乐的三性,不是分割、孤立存在的。比如[红柳子]既有说唱性又有戏曲性。[秧歌柳子]则既有说唱性,又有歌舞性。二人转唱腔音乐的表现力之所以那样丰富,能演唱几百句,甚至上千句,主要就是靠有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如[武嗨嗨]、[红柳子]、[靠山调]等。“二人转唱腔千斤重,[武嗨嗨]担着八百斤”之说,恐怕也都与此有关。二人转共有三百多个曲牌(调),然而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一共也超不过十几个。可是在“十大主调”里就占了六个:[武嗨嗨]、[抱板]、[红柳子]、[糜子]、[四平调]和[靠山调]。其它四个(胡、牌、文、翻)也还都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行腔的曲调。这可以说是二人转十大主调曲式腔格的最大特点和规律。二人转唱腔讲究的“唱腔成片儿,甩腔到段儿,没有劲不甩,甩不响不甩”,只有通过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方能体现。
东北传统二人转的曲牌有近百种,人们常用“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来形容其曲牌的丰富,但经常使用的也就二、三十种。

1、胡胡腔
《胡胡腔》的曲调很丰富,还有[头板胡腔腔〕、〔二板胡腔腔〕、〔三板胡腔腔〕、〔快板胡腔腔〕、〔大尾巴(俗称花腔)胡胡腔〕和〔南边道胡胡腔〕。《胡胡腔》的老唱法是由上下两句构成一番,此曲牌是一种开篇性质的唱腔,上句尾音落“2”,下句尾音落“1”。一般〔头板胡胡腔〕接〔二板胡胡腔〕。唱第三番时,上句就不能散着唱了,前半句有了变化,下句则和第一番〔头板胡胡腔〕基本相同。


2、《大救驾》
《大救驾》通常接在《胡胡腔》曲牌之后,由于这个曲牌的调式不同,在进行联结时,乐器还要进行二度关系转调(由52弦转63弦)。


3、《喇叭牌子》
此曲牌是二人转中常用曲牌之一,又分《慢板喇叭牌子》、《中板喇叭手牌子》、《快板喇叭牌子》。快板喇叭牌子又名“车趟子调”或“小翻车”。
过去常用表现赶车、跑马等情节,调式比较紧张,常与“抱板”交替使用。


4、《武咳咳》
《武咳咳》又分慢、中、快三种,还有《武咳咳垛板》,就是视剧情发展,运用板腔紧缩的手法,形成垛句。大部分《武咳咳》用在介绍剧情,甩腔子后接《文咳咳》和别的曲牌。


5、《文咳咳》
《文咳咳》又分快板和慢板两种。其特点,适合于描写观景和畅情,上下句又比较明显的分成两个小句。并在每一个小句之后,又有一个小的拖腔。此曲牌又适合对唱,一人一句。要求词需七字、八字、十字、十三字、十五字等。


6、《三节板》
《三节板》的基本结构也是由上下句构成,此曲牌抒情慢板,二人转唱腔中四四拍曲牌的大板和甩子的打法,适合于回忆、忆苦的情感。新民老民间艺人马文秀(马老窝瓜)之徒张桂兰、就以三节板著称。


7、《四平调》
是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一种腔调,又名《十字锦》、《四平调》又分《慢板四平调》、《对口四平调》或《哚口四平调》等,旧时唱总在唱词后加上“来呗呀”,现在已经取消。


8、《红柳子》
多用在“单出头”中,但二人转中也应用,《红柳子》本身又分慢、中、快板几个形式。老《红柳子》是角调式曲牌,“3”和“6”在全曲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武咳咳》、《文咳咳》、《流水》等曲牌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9、《抱板》
其曲牌是一种朗诵调,由上下句组成。一个较长的唱段,在这板式的基础上,反复唱诵。曲调和节奏则根据唱词的音势略加变化。
它分有“快板”(一板一眼)与“流水板”(有板无眼)两种节拍形式。
除此,还有很多调式用在二人转音乐中。这些调式多半是民歌小调,它穿插在二人转的基本板式曲版之中进行使用。已经和二人转曲牌有机的结合,成为二人转音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有代表性的有:《羊尾巴调》、《羊调》、《扯羊尾巴调》、《摔镜架》、《穷生调》(又称“靠山调” )、《大鼓四平调》等。
还有一些秧歌帽、如《打枣》、《锯大缸》、《压巴生》。
还有专门表现哭泣、悲哀、痛苦的曲牌,《哭糜子》、《大悲调》、《小悲调》等。还有《十三咳》、《茉莉花调》、《合钵调》、《鸳鸯扣》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