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liubaoliang 2013-01-2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①黄几复,是黄庭坚年轻时好友,时为广西四会县令,二人分别已有十年。②蕲,祈求;肱,上臂,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指处事圆滑。

(1)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是怎样具体运用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14.诗歌鉴赏学生答题情况很不好,尽可能意思对就可给分

(1)对比。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桃李春风中与江湖雨夜中形成环境上的对比;相聚饮酒与孤坐灯下形成行为上的对比;相聚的快乐与离别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

评分标准:手法1分,能说出三处对比即可得3分。

说明:学生没有答出“对比”,但在分析中含着对比的意思也要给分,如“过去相聚的欢乐,与现在离别的痛苦”。

(2)与友人相距遥远,无法互通音信的伤感与无奈之情;与友人分别日久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对友人家境贫寒,但依然保持正直廉洁品格的赞美之情;对友人年老体衰、处于恶劣环境中的挂念与同情。

说明:参照答案评分,只要有关键词,伤感、无奈、挂念等,或对友人的钦佩与赞美都可得分。

评分标准:每点1分。

赏析:

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黄庭坚当时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早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黄庭坚与黄几复友情很深,为其写过不少诗作,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等。这首《寄黄几复》,赞许了黄几复廉正、干练和好学,并对其垂老沉论的处境深表惋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情真意切,可谓感人至深。诗人为此诗作跋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故诗人首句言,我居北海君南海,化用《左传  僖公四年》楚子问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的话,。这一北一南,,已露诗人怀念友人、相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字,更显得海天茫茫,相隔辽远。寄雁传书是一典故,表示传递书信。王勃在《秋日登府滕王阁饯别序》中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在这里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我托雁儿为我捎信,雁儿却谢绝了。诗人在此大胆地运用了点铁成金的手法,变陈熟的典故而立生新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为全诗点睛之笔,在当时就很有名。前者写诗人与黄几复昔日游宴之趣,后者写一别十年,各自寄迹江湖。作者与黄几复是熙宁九年(1076)同科出身,距作此诗刚好十年,诗人用“桃李”、“春风”两词,把昔日与朋友相会的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同时又喻示了彼此少年时春风得意的神情。用“一杯酒”把欢乐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两人离别后各自在“江湖”中流转和飘泊,每逢“夜雨” ,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此情此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可见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殷。这一“”一“”的表达,形成对照,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持家但有四立壁,朋友作为一个县的长官,而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是何等的清正廉洁呀。化用司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的典故。 

治病不蕲三折肱三折肱是用典,《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折了三次臂膀,就会成为疗折肱的良医。后常以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此诗中喻朋友不从官场世故(狭隘的经验教训)中去求升官发财的诀窍,不因贫困而苟合世俗,达到了儒家伦理思想所追求的安贫乐道的境界。尾联想像与友人离别后十年,此时的他已是“读书头已白”,写出他垂老之时,惟有读书排遣心中的孤寂。能在苦涩的伤感的境况中,自然地想念友人,挂念友人,足以说明作者有着宽厚的人文情怀,且会感受人间冷暖,有一颗善对他人之心,关切他人之情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其情真意切实是难能可贵。最后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则想像友人的生活环境,用“猿猴的哀啼声”反衬环境的寂寥用“瘴气的弥漫” 衬托环境的恶劣,面对这样的环境,友人是深感无奈的,无奈自己离别故乡山川十年,到了老境,难以回到故乡,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无奈,难以再和友人相聚,与前文相呼应尾联以想见领起,在诗人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李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苍苍,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