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 素问白话 第三十三页

 兴安书馆 2013-01-30

黄帝内经第三十三页

(2010-01-04 16:16:46)

身背反张,手足抽搐,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就要死亡的。少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耳聋,遍体骨节松懈,目系就要断绝,目系一断,一日半就要死亡,死的时候,病上面上先现出青白色,接着就死了。阳明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口耳都张大,常常害怕,言语错乱,面色发黄,假如手足二经脉再躁盛而不流行,就要死亡了。少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面黑,牙齿觉得变长,并积满牙垢,腹部胀闭,假如上下不能相通,便要死亡了。太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常呕吐,呕就会气逆,气逆就会面赤,假如不呕吐了,就会上下不通,不通了,面色发黑,皮肤汗毛非常枯干,就要死亡了。厥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就会胸中发热,咽喉干燥,多小便,心里烦燥,病重了,就会出现舌卷、睾丸上缩的情况,那就要死亡了。以上就是十二经气败绝的症状。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黄帝问:诊脉怎样去做呢?

    岐伯答:诊脉应当在平旦的时候进行,因为那时阳气未曾扰动,阴气还未散尽,又未用过饮食,经脉之气不会亢盛,络脉之气亦很调和,气血又未扰乱,这样,才可以诊出有病的脉象。

    在诊察病人脉搏的动静变化的同时,还要看他的两目瞳神,面部色泽,从而分辨五脏是有余,还是不足,六府是强还是弱,形体是盛还是衰,将这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考察,来叛别病人的或死、或生。

    脉是血液所聚的地方,而血的循行,是依赖气的统帅。脉长说明气机顺达;脉短说明气分有病;脉数说明心里烦热;脉大是表示病热进增;若见上部脉盛,是病气塞于胸;若见下部脉盛,是病气胀于腹;代脉是病气衰;细脉是病气少,濇脉是病气痛;脉来刚硬过甚,势如涌泉,这是病情加重,到了危险地步;若脉来似有似无,其去如弓弦断绝,那是必死的。

    面部的五色,是精气的外在表现。赤色应该象白绸里裹着原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