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 素问白话 第二十五页

 兴安书馆 2013-01-30

黄帝内经第二十五页

(2009-12-01 14:35:10)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我从方士那儿所听到的对脏和腑的说法,是有分岐的。有的把脑髓叫做脏,但又有把脑髓叫做腑的;有的把肠和胃叫做脏,但又有把肠胃叫做腑的,他们的意见是相反的,却都说自己对。我不知到底谁说的是正确,希望听你讲一下。

    岐伯答: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六者,是感受地气而生的,都能藏精血,象地的厚能载物那样。它们的作用,是藏精气以濡养机体而泄于体外,这叫做“奇恒之府”。象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感受天气而生的,它们的作用,象天的健运不息一样,所以是泻而不藏,它们受纳五藏的浊气,叫做“传化之府”。就是说它们受纳水谷浊气以后,不能久停体内,经过分化,要把精华和糟粕分别输送和排出的。加上“魄门”,算是“六府”,它的作用,同样是使糟粕不能久藏在人体内。我们所说的五藏,它是藏精神而不泻,所以虽然常常充满,却不象肠胃那样,要由水谷充实它。至于六府呢,它的作用,是要把食物消化、吸收、输泻出去,所以虽然常常是充实的,却不能象五脏那样的被充满。食物入口以后,胃里虽实,肠子却是空的,赶到食物下去,肠中就会充实,而胃里又空了,所以说六府是“实而不满”的。

    黄帝问:诊察气口之脉,为什么能够知道五腑六腑十二经脉之气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六府的源泉。凡是五味入口后,都储留在胃里,经过脾的运化,来荣养脏腑血气。气口是手太阴肺经,而肺经是主朝百脉的。所以五脏六腑之气,都来源于胃,而其变化则表现在气口脉上,五气(臊焦香腥腐)入鼻,进入肺里,而肺一有了病,鼻的功能也就差了。凡是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问明病人的二便情况,辨清脉搏怎样,观察他的情志如何,以及病态如何。

    假如病人非常迷信鬼神,就无须向他说明医疗理论;假如病人非常厌恶针石,就无须向他说明针石技巧;假如病人不愿接受治疗,那么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