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年,沪宁线上其他城市的朋友,如果是坐火车来的,一见面准会说,苏州城市发展这么快,可没想到火车站这么差劲,我们总是忙着解释,我们马上就要有新客站了,全新的!
苏州火车站,曾经是仅次于上海的一等车站,只是站房更新没有跟上苏州城市建设的脚步,其他后来者居上,才感觉那么寒碜。
不过,从清朝光绪年间,苏州就已经拥有火车站了。
据清末状元出身的实业家张謇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农历五月廿五日,“沪宁铁路行开车礼,九时自沪行,十一时半至苏,适大雨,席棚注漏,彩虹淋漓,染衣如桃花片片,入座之客多不成礼,盛杏孙犹腼颜宣颂词也。全球路价之贵无逾江苏者,即江苏人之受累逾于全球,然则是日之举独银公司受贺耳,江苏人应受吊”
这里所提到的盛杏孙,就是李鸿章搞现代实业的得力干将盛宣怀。
李鸿章素与翁同龢,因家事常在朝堂上明争暗斗。李鸿章早在1901年,签完《辛丑条约》后,疾愤而终。翁同龢也因甲午及戊戌之事被斥退回常熟老家,两年前抑郁而终了。张謇本是翁门弟子,宿怨尚存,故文笔中对这次因淋雨而显得狼狈地开车礼颇多戏谑,特别提到“全球路价之贵无逾江苏者”,就暗指苏沪铁路价格过高,江苏人必会受累,可事实上,盛宣怀举借英国贷款修筑沪宁铁路,其质量有口皆碑,后来沪宁线之所以成为“准高速”线路,与当年之优良工程是分不开的。
苏州站是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沪宁铁路第二期工程(南翔至无锡)中修建,1906年通车,到1908年正式投入使用。
当时站址位于城北,与现苏州站相近。车站站屋面积205平方米,有站台2座,地道1处,设6个售票窗口。建货物仓库1座,面积340平方米。有雨棚1个,面积174平方米。行车信号是人工操作的臂扳信号机或手信号,车站夜挂油灯。车站造价7.15余万银元;地道一条,耗洋7190银元。 “除上海外,实为各处之冠”。
前段时间,看到一组苏州站的老照片,其中一张应该就是苏州站的那座货物仓库(顶图),上面老式英文soochow清晰可见,远处的北寺塔静静伫立,北望护城河对岸,从1908年至今,苏州站已经两次扩建,如今又将重装登场,可这一切,就开始于那个暮春的雨天。

1908年的苏州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