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茶”风俗在苏州

 苏迷 2013-01-30

苏州是碧螺春茶得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皮日休的《游西山桃花坞》诗中就有:“钓罢时煮菱,停缲或焙茗”之句。

苏州的茶馆,极少的农村在春节至元宵节临时开设,大部分集镇均以常年为主,可见苏州人喝茶相当普及。

清晨,上了年纪的老人早早起身,赶到茶楼喝一个时辰茶,待日出才回家吃粥,叫吃早茶,早茶需浓,可润喉清目。

中饭后,许多人入到茶馆泡一壶新茶,边喝边聊,称为午茶。午茶要热,能利尿爽身。

晚上,苏州人很少喝茶,但也有到了傍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捧着紫砂壶,饮上一个黄昏,称夜茶,夜茶宜淡,否则不宜入睡。

茶和茶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消遣、娱乐,还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农村里,遇有婚丧嫁娶,都要请乡邻帮忙,如要上街帮助购物、办事,东家常常发知名茶馆的差筹招待,茶馆凭筹泡茶。

茶在婚姻中为定亲之物,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有这样一段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给人冠上了一道神圣的光环。

因为茶树有着道学家的那种从一而终所寄托的隐喻。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定亲礼物中,要有专门的礼盘放置茶叶,里面有红、绿两个纸包,女方受聘也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因此民间向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新郎的岳父母头趟上门,要把二老请到新房中,然后泡一杯茶端到二老手中,称为“迎亲茶”,接下来才是吃冰糖桂圆莲心汤。

结婚喜庆吃喜酒,30年代的隆重仪式则为吃茶。贵宾围桌而坐,主人需给每人泡茶一杯。

适龄儿童上学前,头天早晨,家长常泡一碗碧螺春茶,要孩子连喝三口,然后才背起书包上学,意为将来能连中三元,称为“状元茶”。

谁家遇到不吉利的大事,即去讨七姓邻居的新茶喝,相传能消灾延寿,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意思是得到大家的帮助,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此谓神茶。

在祭祀中亦有用茶,如过年请“纸马”时要供上“仙茶”,祭毕将茶洒于地上。拱灶神爷时也供仙茶,祭毕亦洒于地。

道家做法事向神献宝仪式上,也用一小盆茶,并口中念念有词:“清香解渴色碧黄,万民献给禹王尝。茶从洞庭山中出,指向剪引复山花”。可见,茶叶还一直被当做敬神之品。

民间还有吃讲茶得风俗,即矛盾双方在茶馆里当众讲理。俗话说:“有理呒理,出朗众人嘴里。”老百姓依靠自身舆论的力量来判断是非,一般也行之有效。吃讲茶时,由双方亲戚陪同,彼此讲述理由,由茶客根据所述分清是非。待是非分晓后,输理一方要按协商办事,并要新泡一壶茶向理顺的一方斟茶、敬茶,以作赔礼,输理一方还要罚一百壶茶钱,如因动武打碎茶壶,茶馆将以前摔碎的茶壶一并按数索赔,其他老茶客当日的茶钱免收,在赔款中抵消。

小时候,茶叶储存不易,好茶叶属精贵之物,只有在重要客人来家时,才能在大人的杯子里喝上一口,那种浓郁的清香,先苦涩而转为甘甜的回味,足以为所有因茶而丰富起来的风俗,找到了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