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如吃茶去

 黄之中 2023-10-30 发布于上海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唐代文学家、“茶仙”卢仝在《七碗茶》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谓写尽了茶的绝妙功效。

图片
▲ 卢仝

茶不仅是饮品,也是嵌入日常的生活方式。吴江本地吃茶种类很多,西面的熏豆茶,南面的饭糍干茶等,真真印证了“吃”这一字。拆迁前我们家所在的白龙桥村在227国道边。站在227国道上面向大运河,往左上松陵,往右到八坼。我村吃茶的人极多,放茶叶的我们叫吃茶叶茶,干农活都是体力劳动,出汗量大,男人多喜欢喝浓茶,一般茶叶茶都是绿茶,一般主人会泡糖汤茶(糖水)欢迎女性客人。

图片


图片
▲ 饭糍干茶、熏豆茶

吴江多平原,种植茶叶基础薄弱,是以本地茶叶品种也不多。苏州推崇的碧螺春属于知名茶叶,偶得一些也多是留着过年过节待客之用,自饮极少。寻常人家常常是去八坼集镇上的茶叶店称一些散装绿茶,或者买点普通塑料袋包装的茶叶。

图片

▲ 碧螺春荼

在吃茶人中备受推崇的就是浙江出产的三杯香,三杯香物美价廉,寻常人都消费得起。我小时候一直以为三杯香的茶叶泡出来就是前面三泡是香的,三杯之后便失去茶味。但爷爷说三杯香香气清幽,好似还有一股绿豆香气,滋味浓厚,冲泡三次仍有余香,是很好吃的茶叶。

图片

▲ 碧螺春荼

除了三杯香,也有吃叫炒青的茶叶,是碧螺春的一种,炒青的味道相比碧螺春偏重,也比碧螺春晚上市,碧螺春是一芽一叶或二芽一叶,都以嫩芽为主;而炒青则叶片较大,对于老茶客来说炒青更有味,当然价格也是十分便宜。

图片

▲炒青荼叶

别看农民勤俭节约,也是喜欢上茶馆吃茶的。老底子茶馆很多,八坼集镇上以前有家麒麟饭店,早上是茶馆,中午才是饭店。农村爷爷们喜欢天不亮从家里出发,从村里走到八坼,走到时天才蒙蒙亮,但是茶馆里围着八仙桌的长板凳已经坐满了人,店里人声鼎沸。小孩不吃茶叶茶,但喜欢跟着大人去吃碗小馄饨。这样的茶馆全靠自己招呼自己,至多喊一声:老板,再拿个热水瓶来。其实,大人们去茶馆吃茶还是带着目的来的,自己做的网兜等农具可以在茶馆兜售,茶馆里农民居多,谁看见了有需要都会过来问一下。常常碰见熟人,就坐在一起喝一杯茶,闲话也好,吹牛也罢。彼时消息闭塞,茶馆里听听别人说些时兴事情,拉拉家长里短,谈谈农事。日上三竿,网兜等农具也差不多卖光了,就又走回家,刚好赶上吃点心(午饭)。这茶馆虽然环境嘈杂,但是它是“情报中心”,也是农人难得的娱乐场所,就像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生活百态,各色人物。

图片

▲ 茶客在茶馆里喝茶

茶是新茶好,茶馆是老茶馆妙。上世纪90年代松陵公园里面也有一家茶馆,茶馆上书“憩楼”二字,不知道是否就是茶馆的名字,这家茶馆算城里人的茶馆。憩楼上午的生意一直非常好,茶馆内外都坐满了人,白净的玻璃杯里泡的基本都是绿茶,开水是无限续的,是以一排排的热水瓶总是不断从锅炉房里运出来。有的是一个人晨练完以后来吃茶的,有的是三五人一起来高谈阔论的,也有静静来看报纸的。这里光顾的客人,衣着相对干净体面,讲话客气,劳动别人总说一句“劳驾”。当然,还是离不开一杯滚烫的茶水,一份悠闲的心情。

图片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茶馆

当下吃茶极为风雅,讲究茶具,看中茶叶品质,也重视喝茶礼仪。但是也有不讲究的,农人喝茶玻璃罐头瓶当茶缸,茶叶也不是什么好茶叶,叶子泡开舒展后又大又老,泡的时间久了,透过茶缸看茶水多为黄绿色,也有些茶渣子。喝起来也是不拘小节,常常嘴里吃到茶叶要么就是嚼一嚼咽下去,要么就是噗一声吐到地上,更有甚者,依旧吐回茶缸里。但是他们也是爱吃茶的,我常常听他们说自从吃上茶叶茶,吃白开水不“煞瘾”,吃过的茶叶没有一屋子也有一大车子。他们得了好茶不吝分享,没有好茶也不在意,一边喝茶一边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仿佛天下舍我其谁。如大隐隐于市的侠客,也曾鲜衣怒马,也曾活在当下。

图片

▲ 荼道演示

吃茶人常有,而老茶馆不常有。年轻时不爱吃茶叶茶,现在喜欢到震泽老街上去吃茶,约上三五好友,点一杯绿茶,望着千年頔塘河,看看老房子,仿佛青春不曾逝去,故人依旧还在。

图片

▲ 震泽四碗茶”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