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喉喑、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慢喉喑、   
    [概述]   
    概念  因久病肺金虚损.或肾阴不足,:以致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的
慢性咽喉病,称为慢喉喑。属久陪,久无音,久病失音,声喑,喑哑等范踌。与慢性喉
炎相类似。
    慢喉喑常是急喉喑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结果,此外,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
亦为极其重要的原因,各种年龄均可患此病,值多见于成人。

    [病因病机]
    一、肺肾阴虚、多因素体亏虚,燥热伤阴,或久咳耗伤,肺阴亏损,病久及肾。或
房劳太过,阴精亏少,阴液不能上承.或虚火灼肺,乃致肺肾两虚。若肺肾阴虚,喉失
濡养,易为外邪所犯而为病,且阴虚生内热,虚热上炎于肺,肺失清肃,邪热客于喉间,
喉之脉络受损,气血瘀滞,致声户开合不利.其声嘶哑。
    二、肺脾气虚  多因久咳、过度用声耗伤肺气.肺气不足,喉窍失养.功能衰减,
则易为邪侵。肺气虚,气不布津,滓液聚而成痰,结于喉间而为喑;若饮食不节,劳倦
耗损,忧思太过,或久病过用寒凉,或吐泻损伤,均可导致脾气亏虚而运化失司,水谷
之精微无以上奉,喉窍失养.亦致其功能减退.并易受邪。脾气虚水湿不运,停聚成痰.
痰湿结于喉间而致喑。

    肺与脾之关系甚为密切,相互影响,脾之运化功能必得肺之协调作用方能完成.如
  肺脾失调,则功能紊乱而咽喉失养,功能衰减,或水湿痰浊停聚于喉咙之间,致使声户
  开合不利而为病。
    三、气滞血瘀痰凝  在上述病因病理的基础上,邪毒反复侵袭,或体虚不能祛邪外
  出,邪毒滞留于喉,或用声过度,多语伤肺,喉窍脉络受损.气血阻滞,或血溢脉外而积成
  瘀,或肺、脾、肾之功能失调,水津代谢障碍,水湿停聚,凝结成痰。气血痰瘀凝聚于
  喉窍,形成小结或息肉,妨碍发声而为病。
    [临床诊断]
    症状:本病以声音低沉费力,讲话不能持久.声音不清,甚则嘶哑失音,  日久不愈
为主要症状。或喉部微痛不适,干掀,喉痒,干咳痰少。常有“清嗓”习惯,  当“吭”喀。
动作后,喉间自觉舒适清爽,为本病特殊症状之一。
    检查:可见声带微红肿,或暗红,亦可见声带肥厚,或仅边缘增厚,或有小结、息
  肉。声带及喉部常有少许痰涎附着。发音时声门闭合不全。
    鉴别诊断:本病与阴虚喉癣和早期喉菌在临床症状上相似.应予以鉴别。阴虚喉癣.
吞咽时咽喉疼痛,严重者,吞咽剧痛,影响进食,声嘶甚则失音。喉粘膜色淡水肿.初
起粘膜凹凸不平,周围红肿。继而形成溃疡,溃疡浅表,多个,病变常以一侧声带为显
著。早期喉菌,多发于声带的前端或中段,局部粗糙不平,或有小粒状物突起,或呈乳
头状增生。声嘶发展较快。可疑者须反复检查,必要时应作活体组织检查.  以求早期确
诊。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肺肾阴虚
    证侯:声嘶曰久,咽喉干燥,焮热微痛,喉痒,干咳,痰少而粘。声带暗红,或边
缘增厚。咽喉肌膜干燥暗红,或有少许粘痰附着。全身可见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
烦少寐,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肺肾阴虚,喉窍失养,兼以虚火上炎,声道燥湿,故声嘶曰久不愈。虚
火客于咽喉之间.则咽喉干燥而暗红,掀热微痛。虚火灼津成痰,阻碍于咽喉之间,故
喉痒,干咳,痰少而粘.或见咽喉肌膜有少许痰涎附着。虚火久郁于喉,‘致喉窍血脉壅
遏,久则气血瘀滞,故声带色暗红,边缘增厚。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故见颧红唇赤。
肾精不足.脑髓空虚.则头晕耳鸣。阴虚生内热。故见手足心热。虚热上扰心神,则虚
烦少寐。腰为肾之府,肾精亏损,故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乃阴亏火旺之
.证。
    2.肺脾气虚
    证侯:声音嘶哑,  日久不愈,服凉药或遇劳益甚,上午症状明显,语音低沉,讲话
费力。咽喉粘膜色淡,声带肿而不红;或松弛无力,  闭合不良。全身症见面色淡白或萎
黄.倦怠乏力.易感冒,  口淡不渴,痰多粘白.纳减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
虚缓。
    病机分析。声由气而发,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脾气虚,故声嘶日久不愈,
清音低沉,讲语费力。气虚宜补.着误服凉药,则气虚益甚.劳则耗气.故服凉药或遇

劳愈甚。气属阳,上午阳气主事,.气虚则症状上午明显。气为血帅,气虚血亦不足,故
咽喉粘膜色淡。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湿聚成痰,痰湿留滞,则声带肿而不红。喉为肺
系,脾主肌肉,肺脾气虚,  中气下陷。则声带松弛无力,闭合不良。肺脾气虚.则面色
淡白或萎黄,倦怠乏力。肺主皮毛,肺气虚,腠理疏松,卫表不固,故易患感冒。脾气
虚弱,津液未伤.则口淡不渴。脾虚水湿不运.聚而成痰,故痰多粘白。脾主运化,脾
虚则化食磨谷的机能衰退,故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苔白.脉虚
缓,乃肺脾气虚之证。
    3。气滞血瘀痰凝
    证候:声嘶日久,缠绵难愈,.喉内有痰,有梗阻感。或喉部微痛,痛处不移,按之
亦痛。声带肥厚色暗红,或有小结;息肉,发音时闭合不全。常有长期过度用声的病史。
全身可见胸胁脘腹胀闷不舒,时轻时重,或咽喉干燥.欲饮而不多,舌质暗淡或有瘀点,
脉弦滑。    +,
    病机分析:痰瘀为有形之物,若结于喉窍,声户开合不利.则声嘶曰久,缠绵难愈。
气痰互结于喉.故喉内有痰,有梗阻感。喉部微痛,痛处不移,按之亦痛,乃瘀血留聚
之象。气滞血瘀痰浊凝结于声户,则见声带肥厚色暗红,或有小结、息肉,发音时闭合
不全。过度用声.  日久伤肺,喉窍脉络受损,血溢脉外而成瘀,阻碍发音。气机运行受
阻,则胸胁脘腹胀闷不舒,气机通畅则症状减轻,故临床表现时轻时重。气滞血瘀,脉
络阻滞,津液运行障碍,则咽喉干燥欲饮水,但因其干燥并非津伤所致,故欲饮而不多。
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脉弦滑,为气滞血瘀痰凝之证。
    :,治疗
    (一)内治法    .
    ]。肺肾阴虚
    治则:滋养肺肾.降火清音。    、
    方药:百合固金汤。本方滋养肺肾之阴.使金水相生,则水源不竭。可加黄柏、知
母以降火坚阴.使肺肾之阴得以渐复;加木蝴蝶以润肺清音,阴复火降,其音自清。若
咽喉梗胀不适,宜加香附、郁金以疏肝理气;若大便秘结,宜加瓜蒌以润肠通便,兼以
清热化痰。
    亦可用麦味地黄丸,方中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麦冬甘微寒以润肺生津,五味子以
敛肺固肾。加胖大海以清热化痰利喉开音,合而用之,共奏滋水清金,利喉开音之效。
    亦有火衰于下,阳浮于上.或服凉药愈失音者.为肾经虚寒之证,则宜温肾壮阳,
祛寒开音,可用附桂八味丸加石菖蒲。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肾,少加附子、肉桂以温肾祛
寒;石菖蒲以通窍,肾阳既复,浮火得归,喉窍宣利,其声则清:亦可用右归丸加石菖
蒲以温肾壮阳,通窍开音。如阳虚精滑,或滞浊便溏,加补骨脂、五味子。
  2.肺脾气虚
  治则:补益肺脾,升清降浊。
  方药: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以补益肺脾之气,可加石菖蒲、诃子以敛肺宣壅,
化浊开音。如声带肿胀明显,为脾虚湿盛,宜健脾益气渗湿,用参苓白术散,湿去肿消,
其声自出。可配加苍术以健脾燥湿消肿。若咳嗽痰白者.加半夏燥湿除痰,降逆止咳。
如疢湿壅滞气道而嘶哑者,宜导痰汤加石菖蒲以绎湿化痰,宣壅开窍。

    3。气滞血瘀痰凝    .
    治则:行气活血,祛痰散结。
  .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枳实、生牡蛎。桃红四物汤活血行瘀,二陈汤理气
祛痰,枳实、生牡蛎行气散结。气血流畅,痰瘀消散,声户开合复常,则声音自清。亦
可选用加味四物、二陈汤以行气活血,祛痰散结。如兼肺肾阴虚则配合百合固金汤,如
兼肺脾气虚则配合补中益气汤。
    上述各证型方药中均应酌情选用木蝴蝶、诃子,胖大海、蝉衣、石菖蒲等利喉,宣
窍,清音之品。    。
    (二)外治法  主要是含服法,蒸气吸入法。    .
    I.含服法    、
    (1)润喉丸:本方以甘草益气生津,酸梅敛肺生津,配硼砂、食盐,玄明粉软坚散
结;加荸荠粉养阴生津。合而用之,益气生津,软坚散结。    ,
    (2)铁笛丸:本方以瓜蒌皮、贝母、桔梗、甘草润肺除痰;玄参、麦冬、凤凰衣养
阴清肺;茯苓健脾渗湿;诃子、青果敛肺利喉。诸药合用,则有养阴润肺,健脾祛痰,
敛肺开音之功。
    (3)响胜破笛丸:本方以大黄、连翘、桔梗、甘草清热解毒,宣肺利喉;砂仁、大
黄、川芎行气活血;薄荷疏风利喉;百药煎润肺化痰,生津止喝;诃子敛肺开音。合用
则清热解毒,疏风利喉.行气活血.理肺清音,常用于歌唱失音不语者。如《杂病广要.
脏腑类》引《医林集要》说:。响胜(《回春》作响声)破笛丸治歌讴失音不语,宜服神效。”
    2。蒸气吸入法  按不同证型而用不同的药物进行蒸气吸入。    .
    (1)用薄荷、桑叶、菊花,芦根、生地、玄参各l5克,水煎作蒸气吸入,以养阴清
热,利喉清音。适用于肺肾阴虚喉喑者。
    (2)用荆芥、紫苏、细辛、香薷、石菖蒲、桂枝、诃子备12克。水煎作蒸气吸入,
以辛温通窍,化浊开音。适用于肺脾气虚喉喑者。
    (3)用青皮、川芎、泽兰、莪术、半夏、白芥子、竹茹、乌梅、海藻备10克.水煎
作蒸气吸入,以行气活血,祛痰散结,适用于气滞血瘀痰凝喉喑者.    .
    (三)针灸疗法
    1.体针  以循经取穴及局部取穴为原则,取手太阴、手足阳明、任脉之经穴为主。
每次取主穴及配穴l-2个.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天针.1次,  10次为广疗程。  .
    主穴:合谷、鱼际、天突、人迎。    ,.
    配穴:曲池、尺泽、廉泉、足三里。    .
    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穴当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经之衔接处,针之以疏通阳明、太
阴之经脉;鱼际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刺之以益肺利喉;天突为任脉之经穴。亦为喉咙
邻近之穴,针之以调和气血;人迎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并为咽喉邻近之穴.刺之以疏
通其脉络。针刺配穴曲池,尺泽,廉泉,足三里.以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
喉窍之经脉流畅,气血调和,则其功能健旺而音自清。    ..
    2.穴位注射  取天突、曲池、孔最.每次选1~2穴,轮流使用。药物如10%葡萄
糖、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疏通和濡养经脉,扶正以祛邪。每次注入
药液2毫升.隔天1次.  5~7次为一疗程。

    3.耳钋  取相应的脏腑耳廓反应点。    ,
    主穴:咽喉、肺、脾、肾。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心、肾上腺。
    每次主穴及配穴各取2~3穴,用王不留行贴压,以调整脏腑经络与阴阳气血之间的
平衡,有利于病愈。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四)民间疗法
    I.蜂蜜适量内服,以补中、润燥、利喉清音。
    2。白术耳10克,冰糖适量.蒸服,有滋阴润肺,利喉清音的作用。
    3。鸡蛋白煮数沸,加冰糖,时服,  以养阴清肺.润喉清音。
    4.生诃子4个、桔梗3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水煎数沸,内服。
以润肺祛痰,利喉开音。
    5.木蝴蝶3克,胖大海9克,蝉衣3克,甘草6克.冰糖适量,水煎服。以润肺利
喉,化痰开音。
    6.胖大海冰糖茶  每次用胖人海4"--6枚,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
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再泡1次,每天2次。有清热解毒,润
肺开音的功效。  。
    7。明矾拌橄榄  每次取橄榄12个,  明矾1。5克,先用冷开水将橄榄洗净,用刀将
每个橄榄切4~5条纵纹,将明矾研末掺入纵纹内,每1~2小时吃2个,细嚼慢吞,有
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吐出橄榄渣。有生津止渴,消痰润肺开音的作用。
  [转归及预后]
  慢喉喑,如能及早治疗.多可痊愈。如迁延曰久,多方治疗不效者难治,正如《景岳
全书.卷二十八》说:。盖暂而近者易,渐而久者难。脉缓而滑者易,脉细而数者难。索
无损伤者易,积有劳怯者难。数剂即开者易.久药罔效者难。。
  [预防及护理]
.  主要参考“急喉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