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先后无定期3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一2周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本病属月经周期的异常,其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可以连续提前2个周期,又见一次延后,也可以连续2个周期推后,忽见一次提前,或见前后错杂更迭不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失调。青春期初潮后1年内,及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它证候,可不予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

  本病在明以前论述极少,较早见于《圣济总录。妇人血气/-j》,其中月经不调有经水不定的描述。万全在《万氏女科》首先提出“经水或前或后”的名称和“悉从虚治”的治疗原则.直至明。《景岳全书.妇人规》才对本病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预后和调养方法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张景岳称本病为“经乱”,并分为“肾虚经乱”和“血虚经乱”,肾虚多由情志、房室损伤所致,治法血虚者或补气血,或补肝脾,告诫不可妄行克削及寒凉之剂;肾虚者宜兼治心脾肾,或扃固命门,并提出务使“情舒愿遂”和“勇于节欲”等调养方法。张氏所论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清。《傅青主女科》认为经水先后无定期当责之肝肾之郁,道出了本病病机真谛,所拟“定经汤”舒肝肾之气、补肝肾之精,为治疗本病提供了范例.

  (主要病机)
  主要病机乃饮食、情志、房室、外感等损伤肝、脾、肾功能,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致月经先后无定,潮而无信。西医学认为:由于卵泡发育不良或下丘脑垂体功能不足,引起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足,表现在黄体期缩短或黄体萎缩不全,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常在生育期发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病史:有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等病史.
  (2)临床表现:月经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2周以内,但经期正常。观察3个周期或追溯2个周期有诊断意义。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实验室检查:卵巢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主要通过BB7测量、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内分泌测定等。

  2.鉴别诊断
  (1)与崩漏的鉴别:两者都有周期紊乱,但崩漏的出血完全没有周期性,并同时出现经期和经量的紊乱,与只有周期不规则而经期正常的月经先后无定期迥然不同。
  (2)与胎漏鉴别:胎漏表现为月经过期后阴道少量出血,早孕反应有助于鉴别。同时尿妊娠试验为阳性,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均可明确鉴别。
  (3)与月经先期鉴别:月经先期是月经周期缩短,其周期缩短时间不一,但五月经周期的延后。
  (4)与月经后期鉴别:月经后期是月经周期延后,超过7天以上,但无周期的提前。
   (因、证、辨、治]
  脾虚、肾虚、肝郁为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常见原因.一般以月经血量多少不定,有块,色黯红,小腹胀,连及胸胁者属肝郁;血量偏少,色淡质清稀,腰部酸痛属肾虚;血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带下清稀量多,气短纳差者属脾虚.脾虚、肝郁之轻症,仅见脾虚或肝郁的全身证候,若日久不愈,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则可兼有肾虚证候,或转为肾虚证。
  本病辨证要点为;月经周期或长或短,但经期正常。治疗以调理冲任气血为原则,或疏肝解郁,或调补脾肾,随证治之。
  1.肾虚证
  病因病机 少年肾气未充,更年期肾气渐衰,或素体肾气不足,房劳多产,久病大病,损伤肾气,肾气不充,开合不利,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经行先后无定期.
  主要证候 月经先后不定,量少质稀,其色淡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依据 有房劳多产史。月经先后不定,量少质稀,其色淡黯,腰膝竣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固阴煎(见“月经先期”节)。
  腰冷痛者,加肉桂、巴戟天;腰酸痛者,加枸杞子、杜仲,重用熟地;经血量少者,加当归、鸡血藤;经血量多者,加乌贼骨、茜草。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沙苑子、金樱子。
  2.脾虚证
  病因病机 素体脾虚,饮食失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虚统摄无权及生化不足,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经行先后无定期。
  主要证候 经行或先或后,色淡质稀,神疲乏力,脘腹胀满,气短懒言,纳呆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缓。
  辨证依据 有脾胃损伤史。经行先后无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法 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归脾汤(见。月经先期”节)。
  若食少腹胀者,酌加麦芽、砂仁、陈皮;月经量多者,去生姜、当归,酌加乌贼骨、陈棕炭。便溏者,去当归,加茯苓;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
  若脾虚湿重,症见月经先后不定,带下色白量多,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人参、白术、扁豆、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
  3.肝郁证
  病因病机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气逆乱,气乱血乱,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经行先后无定期。

  主要证候 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血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情志不舒,心烦易怒,嗳气食少,时欲叹息。舌质正常,苔薄,脉弦。
  辨证依据 有暴怒或情志不遂史。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质正常,苔薄,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方药 逍遥散(见“月经后期”节)。
  若心烦口苦者,加丹皮、栀子,经来腹痛者,酌加香附,延胡索;挟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有热者,加牡丹皮、栀子;脘闷纳呆者,酌加枳壳、厚朴、陈皮;兼肾虚者,酌加菟丝子、熟地、续断。头晕目弦者,加石决明、菊花、钩藤。
  若证见肝肾同病,则肝肾同治,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柴胡、炒荆芥、当归、白芍、山药、茯苓、菟丝子、熟地。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1)寒凉止崩汤;黄芩、白芍、乌贼骨、生地、旱莲草、白茅根、丹皮、血余炭、茜草根功用:清热凉血、和血止血。
  适应证:月经不调,或经行先后不定,或崩漏。
  (2)两地调经汤,生地、地骨皮、玄参、丹皮、白芍、黄柏、麦冬、阿胶、旱莲草。
  功用;清热滋阴凉血、固经止漏.
  适应证;胞宫血热所致的月经紊乱.漏证。
  (3)大黄调经汤:大黄炭、生地、熟地、制香附、云苓、白术、巴戟天、炒地榆、当归、柴胡、蒲黄炒阿胶(研末吞服)、元胡、焦黄柏、炙黄芪、三七粉(吞服)
  功用:行气、活血、益气、补肾、调经。
  适应证:放环后月经不调.
  2。中成药
  (1)左归丸
  功用:补益肾阴。
  适应证:用于肾虚型。
  (2)柴胡疏肝丸
  功用:疏肝理气调经.
  适应证:用于肝郁型.
  (3)加味逍遥丸
  功用:疏肝清热调经.
  适应证:用于肝郁化热型。
  (4)乌鸡白凤丸
  功用: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适应证:气血亏虚兼寒型。
  3.食疗方
  (1)香附、当归泡酒:香附30g,当归15g,白酒或黄酒250g。上二味切碎泡于酒中3天,每次15~30g,日2次。
  功用: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用于肝郁型。
  (2)四味薯蓣膏:淮山药240g,枸杞子120g,鹿胶60g,胡桃肉240g,冰糖60g.鹿胶用蛤粉炒脆研末,余四味文火蒸熟至极烂,人鹿胶粉和拌共捣为膏,防腐备用。每日3次,每次30g。
  功用;补肾调经。用于肾虚型。
  (3)杞子当归羊肉汤:枸杞子20g,当归lOg,羊肉150g。共煎汤,饮汤食肉。
   功用:补肾调经。主治肾虚型。
  4.针 灸
  (1)肾虚
  治法:补肾调经。
  取穴:肾俞、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
  手法:均用补法。
  (2)肝郁
  治法;疏肝调经。
  取穴:肝俞、膈俞、期门、太冲。
  手法:均用平补平泻法。
  (3)脾虚
  治法:健脾调经.
  取穴;脾俞、膈俞、血海、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手法:均用补法。
  (预防及护理]
  1.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2.实行计划生育,避免房劳多产.
  3.均衡饮食,忌辛辣生冷。
  4.本病常为崩漏的先兆,应积极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 (据陈佑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l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9)
  1.治 愈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
  2.好 转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 愈 月经周期未见变化。
  (现代研究报道]
  近年来,对本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主要是中药周期疗法及其调经机制的研究。徐晋勋等运用中周法按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肾阳虚两型,均于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顺序给药,先服促卵泡汤7剂,继服排卵汤5剂,再服促黄体汤7剂,最后服调经活血汤5剂.治疗排卵功能失调67例,与克罗米芬比较促排卵率无显著差异,且无卵巢刺激症状,停药后复发率低。夏桂成运用中周法,根据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进行调治,主张经后期以滋阴补肾为主,归芍地黄汤为首选,但须加入补阳之品或阴阳并重,酌加菟丝子、巴戟、鹿角、仙灵脾、补骨脂、龟板、鳖甲、女贞、川断之类;经间期在滋阴补阳的基础上稍加化瘀理气之品,如当归、赤芍、川芎等,经前期以补肾阳为主,用右归或毓麟珠,稍加柴胡、荆芥之类,行经期着重祛瘀生新,以调经为要,出血多者加化瘀止血之品.对补肾调周的实验研究参见月经先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