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疝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狐 疝
  狐疝,又名“气疝”、“阴狐疝”、“狼疝”,是指腹腔内容物滑入阴囊,致使阴囊坠胀偏大,时上时下,出没无时,卧则入腹,立则复出且伴有疼痛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之腹股沟斜疝。其病多因情志过极,寒湿凝滞,劳役伤气以及禀赋不足引起。治以理气、温散、举陷等为总则.
  此病首见于《内经》。《金匮要略》记载其病表现为“偏有大小,时上时下”并以蜘蛛散治疗。《儒门事亲》对本病作了形象的描述,如说:“狐疝者,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以后诸家均遵此说。
  [病因病理]
  一、禀赋不足 小儿先天不足,肾脾气虚,不能摄纳,筋脉弛缓而生此病。
  二、情志过极 七情抑郁,气机不舒,筋脉不利而病疝,或号哭忿怒,气胀流窜,注于阴部而成。
  三、感受外邪 久居寒湿之地,或寒冬涉水,感受寒湿之邪,以致寒湿凝滞肝肾;筋脉不利,则病狐疝,或素有湿热,复受外寒,湿热之邪不得外泄,而寒主收引,使筋脉挛急搏结而成。
  四、劳役伤气 体弱气虚之人,复加强力举重,或负重久立远行,以致气虚下陷,筋脉弛缓,不能摄纳而病疝。
  总之,本病与肝肾脾及任脉有关,脏气本虚,复感寒湿,或强力劳役,或情志抑郁,以致气机不利,筋脉失约,摄纳无权而引起。
  西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是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造成的。内因是腹壁的薄弱或缺损,外因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各种因素。引起腹壁薄弱或缺损的因素有先后天之分,先天因素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时将腹膜向前推移而形成的鞘状突不能闭合,继续开放;后天因素是指因腹壁的损伤、感染、肌肉废用等,主要是腹内斜肌或横纹肌发育不良,收缩无力,失去关闭腹股沟管和内环的作用.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有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强力举重、努力号叫、跳跃不休等。一旦腹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而腹壁缺损处不能立刻发挥保护作用时,内环松弛,腹内容物便由此而突出,导致疝的发生。
  [辨病]
  本病多见于小儿及中老年等体弱男性患者。表现为患者一侧腹股沟处出现光滑而有弹性的索条状肿物突起;甚至下注阴囊,出现阴囊包块;其肿物随体位变动时大时小,时上时下,状如物动,出没无时,平卧则静,入睡时缩小或消失,立则复出,用手向上推压则可回纳于腹内,但用力屏气或咳嗽又复出现;嘱患者咳嗽,按肿物处有冲击感。上述症状多在忿怒号哭、努力叫喊、咳嗽、站立用劲、跳跃、强力举重、远行劳累、用力排便等时出现或加重。肿物出现前可有胀痛或坠疼不适感。
  若肿物增大较甚,可致行走不便,伴重坠感和少腹阴囊牵引痛,并只能部分回纳。当发生嵌顿或绞窄时,肿块不能回复,患者咳嗽时手按肿物处无冲击感,局部紧张,压痛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少腹剧痛,二便不通等症状。
  [治疗]
  本病初期较轻,易于治疗,故必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嵌顿或绞窄。本病均在气分,有虚实之分。遇寒则发多为寒湿,稍劳即发多为气虚,抑郁即发多为气滞;胀痛明显多实,虽胀不痛多虚。其病与肝脾肾有关,故治从疏肝、补脾、益肾人手,以强筋健肉为总则,并据证之不同而论治,气滞者疏之,气陷者举之,寒湿者温散之。此外,可予针灸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和温经止痛。内治要与外治相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发生嵌顿或绞窄时,常需行手术治疗。本病忌用苦寒攻伐之品。
  一、辨证施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寒湿型 阴囊偏坠肿胀,潮湿而冷,牵引睾丸疼痛,遇寒易发,得暖则缓,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而润,脉弦而沉或弦紧。
  治以温化寒湿。方用当归四逆汤、暖肝煎、暖肝举疝汤199加橘核、吴茱萸、升麻、黄芪.
  2.气虚型 阴囊偏坠,肿物不易回纳,稍劳即发或加重,面色咣白,动则气短、头昏,易汗出,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以益气举陷:健脾补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陈皮,加小茴香、菟丝子、橘核、荔枝核、肉桂等。若患者仅体质虚弱而无明显症状者,可用参芪升麻汤200升阳举陷,待体质增强后,病可自愈。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养血.

  3。气滞型 阴囊肿胀,偏坠疼痛,缓急无时,少腹结滞不舒。多因悲伤忧愁、忿怒、号哭等情志过极而发或加重。舌淡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导气汤201加乌药、橘核、青皮、元胡、淮牛膝。兼寒者加肉桂、附片;便秘者加麻子仁、桃仁、郁李仁;痛甚加乳香、没药。
  二、外治
  1.药熨法 用小茴香、橘核各60克,食盐6克,共研粗末放于铁勺内,微火炒之,勤搅拌勿焦,倒出待温适宜时入布袋内放患处热熨,用后将药倒入盆内阴干(勿晒)后可继续使用。或用生香附20克研粗末与食盐20克,酒醋炒热,布包频熨患处。
  2.贴药法 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202贴于患处;或用牡蛎、干姜为末,掺于药膏内贴之。
  3.固定法 一是使用疝气带固定,即将肿物回纳后,用疝气带压迫于内环处,阻止疝的发生,曰间缠带,睡眠时可解除,多用于年老者;二是视年龄及疝环口大小,用木制圆形物体或金属币,外裹海绵或棉花成扁圆球形状,压置于疝环口处,再用绷带固定,固定时要松紧适度,经常检查,避免磨伤皮肤,夏季可用滑石粉保护皮肤,每次检查后应重新固定,此法用于小儿,多随患儿发育成长,疝环口可自行闭合;三是棉线囊带固定,用棉线囊带压迫疝环口处,防止疝块突出,将棉线囊带折成双层,折端紧压疝环口,另一端绕腹部再套入折端,然后绕过会阴部,结扎于腰部背面,多用于不足一月的婴儿;四是用二指捏住疝孔,用伤湿止痛膏贴紧,再用丁字带固定,多用于新生儿患者。

  三、针灸治疗
  刺大敦,补气海、三阴交,泻章门、期门、阴陵泉、急脉.留针、10-15分钟。亦可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
  四、手术治疗
  对于嵌顿性疝,可先用热熨、针刺后,行手法复位。如无效时,应即行手术治疗.或虽无嵌顿,但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为防止疝块继续增大或绞窄,原则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方法有疝环高位结扎术或疝修补术。但新生儿、婴儿以及年老或有其它慢性疾病时则不宜手术。
  [护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注意保暖,不宜过劳。忌食生冷水果。勿坐卧湿地。保持大便通畅。节制房事。
  [预防)
  避免腹壁损伤、感染。小儿发现疝病后,为避免加重,除及时治疗外,要加强身体煅炼,远寒湿,适劳逸,勿举重、号叫、跳跃,保持二便通畅。
  (结语)
  狐疝一病多见于小儿及中老年体弱者,以一侧阴囊偏坠肿大,时大时小,出没无常为特征。其病以脏气本虚,复加寒湿,或惊或恐,或哭或叫,或咳嗽或便秘,或跳跃举重等外因,致气机不利,筋脉弛缓,摄纳无力而致。其证以寒为多。临床多表现为遇寒易发之寒湿、稍劳即发之气虚下陷和情志过极易发之气滞三种证型。治以疏肝、益脾、补肾为主,寒者温之,滞者疏之,陷者举之。其治疗始终必须佐以强筋之品,方能收效和不致复发,忌用苦寒攻伐之品。本病之要在于早治和病后调理,早治易效,病后调理不易复发。在治疗方式上,必须内外结合,医护相辅。当坚持用药物和外治法治疗一段时间不效,或发生嵌顿而出现痛、呕、胀、闭不能用手法复位时,必须采用手术治疗。
  (文献参考)
  《医林绳墨》:“狐疝者……治宜理气温经,如二陈汤加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等类;有囊热者,去干姜加山栀仁”。
  《医方考》:“狐疝者,昼则气出,而肾囊肿大,令人不堪,夜则气入,而肿胀皆消,略无疾苦。补中益气加黄柏、知母汤主之,病愈而止”。
  《房芝萱外科经验》:“气疝或狐疝多因平素久居寒湿之地,或素冷贪凉,感受寒湿之邪,以致寒湿凝滞,聚于阴分而致。此症多见于婴幼儿或青少年.体弱气虚,中气下陷\以致少腹睾丸下坠疼痛者,多见于老年人”。
  《金匮要略浅述》:“阴狐疝气,与今之小肠脱出相似;其病多由扛举重物,或努力叫喊,以致腹内压力增加,小肠自腹股沟脱出,偏于左,则左大而右小;偏于右,则右大而左小;平卧时,能从阴囊还纳于腹内,劳动时又从腹内下坠于阴囊。因其或上或下,出没无时,如受寒湿,则发疝痛.故名阴狐疝气”,“狐疝,与睾丸肿大之癫疝不同,颓疝虽亦偏有大小,但不时上时下;与前《腹满病篇》的寒疝亦不同,寒疝则小肠不脱出,睾丸不肿大,而以小腹疝痛为主征。又狐疝甚者,则成肠嵌顿,须用外科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