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中女儿

 庶民临风 2013-02-07
 
 
 
自求多福——戏中女儿

  囿于我们传统的文化和道德束缚,真正敢于大胆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子可谓凤毛麟角,要找寻他们的事迹,我们不得不把触角伸向文学作品。在本文的序言中,我已明确说过,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并不避忌文化作品中的非真实人物。

  文学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物,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现实中的中国人而想做不敢做的所谓“越礼”举动,在戏中往往得到美满结局,这无疑说明国人追求幸福的意识是觉醒着的。因而探讨戏中女儿的命运,可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人集体意识中的女性观。

  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个办法,发现一个迥异于真实环境下的女儿世界。

  文化,也许真能给现实指一条生路。

  戏中女儿之一:崔莺莺

  中国有四部最经典的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四部戏无一例外,全都以描写男女情爱为主线,除却《长生殿》写的是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故事,其余三部都是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爱情的过程。以崔莺莺为女主角的《西厢记》,正是这类作品的开宗立派之作。

  在薛涛那一章故事中,我们知道元稹曾玩弄过一位叫崔莺莺的女子,后来他本人根据此事写了篇传奇叫《会真记》,主角正是莺莺,而故事也是如现实般的始乱终弃。大概人们不忍看见莺莺的悲剧,便以此为脚本进行屡次修改,后来终于形成大团圆结局且广为传诵的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我也不忍看女儿的悲剧,因此我们要分享的,纯粹是戏剧中的崔莺莺。为避免冗长叙述,影响大家阅读原作的兴趣,下文将以人物形象为主,故事只作简单交代。

  崔莺莺出生于豪门,父亲是曾做过唐王朝相国的崔珏,在她19岁这年,崔珏去世,崔夫人带着女儿莺莺,扶柩回乡,在河中府普救寺停灵,暂住于该寺西厢房。

  与此同时,原礼部尚书之子张珙偶游普救寺,无意中见到莺莺,惊为天人,遂以留寺读书为名,住在西厢左近。

  莺莺正值情爱萌动的妙龄,然而夫人管教甚严,并不许她自由行动。

  为一亲芳泽,张珙想尽办法,终于利用一次“斋荐”(祭祀)的机会接近了莺莺,张珙有意吟诗一首。

  月色溶溶夜,
  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
  不见月中人。

  莺莺为他的文才所动,当即和诗一首。

  兰闺久寂寞,
  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
  应怜长叹人。

  以莺莺的身份,这诗的内容已是极大胆的表露,空守香闺的寂寞既然可以告人,则渴望理解渴望爱情的心事已为对方所知——二人的爱情之路就此开始。

  以当时情况计,这桩爱情离成功隔着三重阻拦。

  一、两人门第悬殊,莺莺是相国府千金,而张珙门第败落,只是个落魄秀才。

  二、崔家家法大,夫人管教严。

  三、最重要的一点,莺莺父亲曾为她许婚,对象是崔夫人的内侄郑恒。

  当然,也还有两个有利因素。

  一、崔张二人已互通信息,互相有意。

  二、二人中间有个至关重要、乐于为两人撮合的人物——莺莺的丫环红娘(“红娘”后来发展成为婚姻介绍人的代称)。

  有那三重阻拦,莺莺与张珙要走到一起极为困难,同时,莺莺虽已动心,仍葆有少女的娇羞与矜持,不可能像董小宛柳如是那样随性。内外阻力相兼,没有意外,这段姻缘将没有下文。

  戏剧当然不能少了意外。唐朝地方割据严重,一位叫孙飞虎的地方将官听说崔家在此停灵,而莺莺天姿国色,带兵五千围住普救寺,要强掳莺莺为妻。夫人无法,只得聚寺中众人,许了个诺,即谁能退得贼兵,就将莺莺许配给他。

  这孙飞虎和五千匪兵简直是张珙的有力助手,他挺身而出,定下计策缓住匪兵,接着以一纸告急文书递给统领十万大军的朋友杜确,立解普救寺之围。
  莺莺与张珙满心欢喜,以为良缘可就,谁知崔夫人突然记起内侄郑恒来,于是设宴招待张珙,要打个擦边球把诺言变个味。原文中有段极为有趣的文字,与大家共赏。

  夫人说:小姐近前拜了哥哥!(呵呵,本许夫妇,现在叫他哥哥,正是要设法推托。)
  张珙:呀,声息不好了也!
  莺莺:呀,俺娘变卦了也!
  红娘:这相思又索害也!

  每人只一句台词,却让故事走向急转直下,各人的心理呈现无遗,这正是戏剧冲突的妙用。

  回到我们的主角,莺莺作为相府千金,又家教森严,在芳心暗许的情形下,既不敢违抗母命,又不能表露真情,内心矛盾可想而知。

  “存天理灭人欲”的大话害了中国人许多年,这一次,“情”终于将战胜“理”。喜结良缘的正途已经断绝,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是“情”的唯一出路。

  因为靠近西厢,张珙采用了司马相如的办法,以琴声向莺莺表达衷情,所弹曲目正是相如当年的《凤求凰》!

  通了心曲,红娘又在两头几番跑动传信,莺莺决定给张珙一点点考验。

  第一次是一个谜——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在红娘手中得到这首诗,张珙欣喜欲狂,并且自诩自己最会解谜,莺莺这首诗,正是邀他晚上跳墙去相会!他的字面理解也许全然没错,然而这一次,莺莺只是想考验他。于是在深夜相见时,张珙的轻薄举止遭到莺莺怒斥。

  受此挫败,张生相思成病,莺莺又托红娘捎给他一张药方:“桂花”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

  这一次,崔张二人终于幽会成功。

  因这“幽会”,《西厢记》和莺莺这个人物均饱受诟病,道学家更视之为洪水猛兽。然而基于双方了解的正常人类爱情活动,有何过错?只要不往最脏的地方想,莺莺在道德上无亏,在人性上有为,她的这一举动,使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道学家奉为圣典的《诗经》可以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以写“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为何要对《西厢记》横加责难?

  当然,故事并未就此圆满完结,接下来横生出一系列波折。

  崔夫人得知二人幽会,没有办法,只能让两人结合,而条件是张珙在考中科举,以不辱相府门第。

  张珙的才能经受住考验,他得中头名状元。

  饱受相思剪熬的莺莺派人给张生捎东西,再次给他出了几个谜题,她寄去的东西有:汗衫一领,裹肚一条,袜儿一双,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

  张珙的人品和才能同时经受住考验,他把谜题一一解出。

  ……

  汗衫,长共短又没个样子,窄和宽想象著腰肢。
  这琴,他教我闭门学禁指,留意谱声诗,调养圣贤心,洗荡巢由耳。
  这玉簪,纤长如竹笋,细白似葱枝,温润有清香,莹洁无瑕眦。
  这斑管,霜枝曾栖凤凰,泪点渍胭脂,当时舜帝恸娥皇,今日淑女思君子。
  这裹肚,手中一叶绵,灯下几回丝,表出腹中愁,果称心间事。
  这鞋袜儿,针脚儿细似虮子,绢帛儿腻似鹅脂,既知礼不胡行,愿足下当如此。

  ……

  然而莺莺原来订亲的表兄郑恒,这时却寻到莺莺,编造了一个张生被当今相国女儿掷彩球砸中,硬被招亲的谎言。

  张珙回到莺莺处,谎言澄清,二人终于喜结连理,故事以大结局收场。

  莺莺是杜撰的戏剧人物,她没有像陈圆圆、董小宛那样的大胆追求爱情,但却更接近于生活中的普通女子。生活中的女子往往被礼法道德拘束,一辈子不明白爱情还有自由可言,造成了无数悲剧,而莺莺形象之高于生活,正在于她冲破了这无形的束缚。

  金圣叹曾为莺莺辩护说:“双文,天下之至尊贵女子也,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

  其实老金何必?

  让莺莺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去吧,尊贵、灵慧、矜持统统可以抛下,只要她把人性的真善美尽情释放,做一个有情有义、为天下女儿寻一条幸福道路的榜样足矣。
戏中女儿之二:杜丽娘

  崔莺莺爱情的成功具有很大偶然性,在传统婚恋习俗制约下,更多的是深闺怀怨和所托非人的女子。恍如皇帝的新衣,人人都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却没人敢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

  然而人性最基本的渴望是不可能压抑得住的,现实不允许,它就会通过另一种扭曲的形式寻一条出路。

  唐代传奇《离魂记》曾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清河有个官员叫张镒,育有一女张倩娘,容貌甚美“端妍绝伦”。张镒的外甥王宙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王宙自幼聪明过人,长得也很标致,张镒常常开玩笑说:“以后要把倩娘嫁给他。”

  张镒虽是随口说笑,可王宙和倩娘却当了真,那时也没近亲结婚不符合优生优育的说法,两人渐渐长大,私下里常常思恋着对方。

  后来另有人和张镒提亲,张镒遂将倩娘许给那人。倩娘听说后,抑郁成疾,而王宙也极为愤恨,找了个要调任的借口,离开张家赶去京城。半夜里,王宙在赶赴京城的船上孤枕难眠,倩娘突然光着脚丫追到岸边,王宙欣喜欲狂,将她扶到船上,问她为何而来。倩娘哭道:“我们早已心意相通,现在父亲要夺我之志,将我许配别人,我又知道你一片深情难舍,所以不顾性命,深夜赶来。”

  王宙大喜过望,便将倩娘藏在船上,连夜逃走。二人在蜀中生活五年,生育了两个儿子,而倩娘因思念父母,常常向王宙哭诉。王宙便带着她一起回衡州去谒见张镒。

  毕竟是当年越礼,王宙先独自去向舅父作个说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镒却说倩娘只是染病在家数年,并无离家出走之事。结果双方相见,此倩娘与彼倩娘竟合为一体!现在阻力全无,全家顺理成章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一段姻缘,以此种离奇方式成就。

  以灵魂出窍的“离魂”方式追求爱情已够离奇,而因相思成疾死去,纯粹以魂魄去与爱人相会的“还魂”故事更不胜枚举,诸如干宝《搜神记》中的《吴王小女》,还有陶渊明《续搜神记》中的《李仲文女》,都讲述了青年女子死去后以魂魄求爱的故事,不过故事都是悲剧告终。

  在所有“还魂”类爱情故事中,最著名的非《牡丹亭》莫属。这部汤显祖的戏剧,其传播度和文学地位与《西厢记》可谓不相上下,纯粹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说甚至比《西厢》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以杜丽娘的还魂求爱为主线,探讨了一个人类永恒的命题——爱情自何而生?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千金,与诸多戏剧女主角一样,容貌才情都是一流。自小家教谨严,知书达礼,所受教育也是《四书》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么就是三从四德的规矩。

  然而随着年齿渐长,丽娘身心慢慢成熟,她患上了天下女儿都会患的一种心理疾病“思春”。

  思念是一种病,思春是一种更严重的病,而丽娘是病得无药可治的那种。
  杜宝为她请了个家教老师陈最良,陈老师本是个迂腐的儒生,教丽娘的第一课也是儒家经典教材《诗经》里的《关雎》,目的是让她学习“后妃之德”。可在丽娘看来,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句句都是对爱情的呼唤,这使独自凄凉无人问的丽娘很是忧郁。

  丽娘的丫环春香是个与红娘相似,善于替小姐解忧的女孩,她发现丽娘有了心事,便陪她去游园解闷——这便是中国戏剧里最为经典的一出《游园惊梦》。

  在园子里,丽娘以诗一般美的语言,道出了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现引用一段与大家共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在丽娘看来,没有爱情,大好的春光都只是虚度,再美的景色也无人共赏,因而美景反而增加了无法排解的愁思,使丽娘发出“便赏遍十二亭台是枉然”之叹。

  就在游园之后,丽娘做了个梦,在梦里有一个男子持柳枝与她相见于园里,然后就是一番云雨缠绵。做了这个梦之后,丽娘终因现实与梦中迥异,爱人难觅,相思成疾而死,葬在梅树之下。

  按常理论,丽娘的爱情并未发生,但《牡丹亭》的价值正在于此,它大胆揭示了男女情爱的起因,勿庸讳言,那正是每个成熟人类都会分泌的荷尔蒙。换言之,丽娘之思春,不过是正常人类欲望的体现。

  马斯洛曾系统地分层次描述了人类的需求,第一层次也即最基本需求,乃是生理的需要,这与我们的“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不谋而合,然而我们的传统道德,却是千方百计要压抑这与生俱来的“欲”。至于丽娘的春梦,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已阐述过梦与现实之关系,因性欲而盟发的梦境,看似荒诞,其实是极合理的现实映照。

  所谓“天理”与“人欲”的交战,纸面上固然“天理”常常获胜,然而任何正常人都应该知道,人类的真性真情是永远无法束缚的。

  好在丽娘的故事仍是个大团圆结局。在那段相思难熬的日子,丽娘曾对镜给自己画了幅肖像,还依着梦中情景赋诗一首。

  近睹分明似俨然,
  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三年后,果真有个叫柳梦梅的男子赴京应试,在梅花庵借宿,无意间拾到丽娘的画像。原来他也曾经历过与丽娘同样的梦境,这时发现,画中人竟然便是梦中人!

  接下来,丽娘的魂魄出现,与柳梦梅幽会,柳梦梅按照丽娘魂魄嘱托掘开坟墓,使丽娘起死回生,两人遂结为夫妻,前往临安应试。

  后来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掘,因而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而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到杜宝家送信报喜,结果被不明究里的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高中状元,然而杜宝仍以事过于怪异,有辱门庭,拒不承认丽娘和梦梅的婚事,强迫她离异。这事直最后直闹到皇帝面前,靠着皇帝金口玉言,丽娘和梦梅二人才终成眷属。

  梦是现实的折射,戏更是现实的变异,丽娘的故事虽然离奇,但却倾诉了多少世间女儿的真实情怀。

  耐人寻味的是,在梦梅掘坟救出丽娘,要求与丽娘成亲时,那梦中和还魂时极为热情的丽娘忽然矜持起来。

  她说:秀才可记得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梦梅奇道:日前虽不是钻穴相窥,早则钻坟而入了,小姐今日又会起书来?
  丽娘说: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读到这里,我们更可联想蒲松龄在《聊斋》里描述的那些女子,聂小倩、青凤、黄英、连城……无不是以异于常人的鬼神般的行为,获得了令世人欣羡的幸福。

  当做人比不上做鬼,我们似乎可以猜度一下,扭曲的是戏,是人,还是这个世界。
 
戏中女儿之三:李香君

  女性追求的幸福,说到底仍与男性大有关系。崔莺莺和杜丽娘历尽曲折,不过找对一个男人。更难能可贵的是超脱自身来看“幸福”,不求一己之私,而是以高远的眼界和巨大的牺牲来成就一个男人。这样的奇女子有二,董小宛算一个,戏里的李香君是另一个。

  秦淮八艳原本都是传奇人物,不过李香君的声名远播,很大程度得益于孔尚任的《桃花扇》一剧。孔是清朝大剧作家,与洪昇齐名,时有“南洪北孔”之说,洪昇的代表作是四大名剧的另一部《长生殿》。

  人物本就传奇,再加上戏剧的渲染,李香君的故事可谓戏中有戏、奇上加奇。

  与小宛相似,香君也是自小就被收养在乐籍,她的养母也是一代名妓李贞丽。贞丽生性豪爽侠气,曾与人赌博,一夜输千两白银而面不改色,所交接的也多是当时的名士,尤其与“复社四公子”中的陈贞慧要好。

  在此环境中长成,香君受贞丽的影响很甚,自小养成清雅脱俗的气质和嫉恶如仇的个性。而她的才艺也极为了得,其授业恩师是戏曲家周如松,周在戏曲界有个响当当的艺名,叫苏昆生,香君主习的课程也是极经典的戏剧——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这“四梦”分别是《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还魂记》的另一个名称,正是《牡丹亭》。

  此外,香君还弹得一手极好的琵琶,只因她那清高个性,轻易不肯示人。

  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香君在秦淮河畔的媚香楼一天天成长,虽还只是十六岁的黄花少女,名气却已被在贞丽家进进出出的逍遥客们传遍了金陵。

  贞丽面临着一个难题,她要找个客人为香君“梳拢”。梳拢,是青楼专用术语,说白了就是嫖客出资与刚刚长成的妓女共度初夜,当她的第一个“夫婿”,为她举行特别的青楼“成人典礼”。香君是不可多得的美少女,是铁定的名妓胚子,也是贞丽培育多年的摇钱树,为她找这个“夫婿”可不是易事。钱财自不用说,成本在那搁着,何况香君才貌都堪称一流,真正的难题是,到哪里找一个他们母女能看上眼的!

  还记得那时青楼女子的共同向往吗?

  慧福几时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东林士人在文化界娱乐圈中出了名多的是“高帅智名富”,要啥有啥,香君能有这种造化吗?

  这个,真的可以有!东林偶像团体“复社四公子”中的侯方域,因在南京科举考试中落第,此时正有心要在秦淮河畔寻花问柳。与他相善的陈贞慧、吴应箕都是风月场中老手,而他的一个罢职闲居的县令朋友、《桃花扇》中的关键人物杨文骢,更与贞丽熟识,都有心撮合他与香君。

  香君与候生的初识,就是杨文骢带的路。那天一干名妓正聚在卞玉京的暖翠楼做“盒子会”,各携着酒食,在一起比较琴曲技艺。侯方域与杨文骢、苏昆生、柳敬亭一道去贞丽的媚香楼寻访不见,又寻到盒子会会场里来。

  热闹场中相见,香君自带着双冷眼。众人掷骰行令吃酒,香君把盏斟酒,轮到侯方域时,骰子掷出个“香扇坠”,侯生便即兴赋诗一首。

  南国佳人佩,
  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
  摇动一身香。

  这首诗虽短小,却含有“香”和“扇”两个关键词,更有“休教袖里藏”的暗示,香君与侯生的姻缘即从此开始。

  就在这盒子会上,侯方域正式与香君及其监护人贞丽订下当月十五日的“梳拢”之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侯方域身上并没多少钱。而杨文骢当即表示,钱不是问题,“妆奁酒席,待小弟备来!”

  侯方域是个粗疏人,这种好事有人帮衬,哪还顾得许多。

  十五日,良辰吉日。虽不比明媒正娶洞房花烛,好歹也是青楼女儿的一件人生大事,而事实是,在香君来讲,既然已选择侯方域,她就已经把这当成了从一而终的亲事!

  香君的执拗,现在还没多少人知道。

  那天的媚香楼很是热闹,一干名妓,一众名士,还有杨文骢、苏昆生、柳敬亭这些见证人都来了。就在席上,侯方域送给香君一柄宫扇作定情信物,还即席在扇上题了首定情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
  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
  不及东风桃李花。

  这扇是李侯二人爱情的见证物,也将伴随他们经历许多风雨。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扇上,并没有桃花!

  杨柳春浓,美人帐暖。然而有件事,正在得意中的侯方域并不知道,为了给香君梳拢,杨文骢置办的妆奁和酒席共花费了三百两银子!同时这钱并非杨文骢自己所出,而是别人请托杨替侯生做这场人情,因为那人要侯生帮他一个忙。

  那人叫阮大铖,本是依附东林的一个有才气的文士,写了《燕子笺》等有名的戏剧。然而才气与骨气并非同路,为了仕途顺畅,他投靠了阉党,成了魏忠贤的干儿干孙系人物。阉党与东林党,是明末势不两立的两大势力。后来崇祯即位,魏忠贤势败,阮大铖也罢官为民。

  为此缘故,阮大铖深为东林士子所不耻,每每在公共场合受到奚落甚至打骂,从此夹尾做人,属于那种有富绝不敢炫,开船游玩都要趁天黑的主。

  为了改善与东林党的关系,阮大铖想找一个在东林士子中说得起话,又与他有老关系的人替他斡旋。侯方域的父亲侯恂,正是他的科考同年,而杨文骢与他的关系也甚是密好,因此,他便出资卖侯生这个人情。

  十六日一大早,杨文骢便赶到媚香楼,说来道喜,其实也是来探探侯方域的风色。

  香君却多了个心眼,她问杨文骢道:“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杨文骢是另一个大奸臣马士英的妹丈,马在南明影响甚大,而杨的关系网之复杂也堪称一绝。)

  杨文骢顺势替阮大铖说情,说他当日投阉只为保护东林士子,后为反被复社诸生攻击,无人代为分辩,因而每天大哭,且常说:“非河南侯生不能救我。”

  侯方域拿人手软,耳根也偏软,当即便答应:“定生(陈贞慧)、次尾(吴应箕)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陈贞慧和吴应箕是当时的文人领袖,侯生因此自信满满。

  好在香君是清醒的,侯生刚刚答应,她当即愤怒地提醒:“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为表决绝,香君立时把华美的首饰和衣服都扔在地上。

  一语惊醒梦中人。侯方域这才反应过来:“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

  于是向杨文骢解说道:“那些社友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名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还央托杨将一箱箱妆奁悉数搬走,以示不受阮大铖的情。

  这一场“却奁”是至关重要的戏,香君的嫉恶如仇显露无遗,而此事件也把阮大铖得罪到了家。阮氏一张热气腾腾的脸贴上了冷屁股,不知道心里有多窝火,从此,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给香君找麻烦。

  可怕又可恨的是,他的机会,正慢慢多起来。
 
其时正当明王朝的糜烂末年,满清在关外虎视眈眈,国内农民起义军蜂起,内忧外患夹击之下,明朝已无可救药。苟延残喘之际,明朝把主要战斗力用来镇压起义军,这段历史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中曾有生动再现。

  在明军将领中有个猛人叫左良玉,打仗很是凶悍,每每把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然而左良玉的军队有个大弱点,缺粮!打不死,却可能饿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左良玉决定把军队带到富庶的南京找吃的,这就是所谓“以军就粮”。

  本来太太平平的花花世界,突然要来一支饥饿部队,这可是天大的灾祸。怎么办?

  那个哪里都有他的杨文骢想了个办法,他请侯方域修书一封,劝阻左良玉的就粮计划。左良玉为啥要听他的?因为左将军正是侯生的老爹侯恂一手培养起来滴!

  侯方域义不容辞写了信,而这个办法也立时见效,左良玉部勒大军不再赶往南京,而朝廷也采取措施解决军队的吃饭问题。

  就这么件事,却被阮大铖有意给抹黑。在一次会议上,他竟诬陷侯生与左良玉勾结,要作他大军的内应。为了避祸,侯生只得辞别香君,投到史可法的幕下去政治避难。必须要说侯生他老爹种的善因够多,名垂青史的史可法,竟也是他的得意门生!

  小两口生生拆散,香君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她就像等待远游夫婿的少妇,洗去铅华,绝不涉足欢乐场,也不与其他男子交往。作为青楼女子,这几乎可以叫不务正业,但在香君看来,自己此生既已托付侯方域,断无再适他人之理。这一点,香君很像柳如是,嘴碎的人可能认为他们不识时务、心比天高,其实世人往往囿于自身地位,失去了理想和信念。

  知道自己是谁重要吗?

  重要。

  而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成为谁。

  香君的理想不高,不过像小宛一样,与情郎厮守一世。为了这个理想,香君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大明朝寿终正寝,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开始了满清几百年的统治。中国的国土面积是相当大的,这种统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北京失陷了,但清军离南京还隔着老远的距离呢!崇祯虽然死了,朱家的朱子朱孙还多着呢!

  就在这大乱中,奸臣马士英和阮大铖抢抓机遇,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王朝,年号弘光。

  中国历史,但凡王朝前面称了“南”字的,都是悲催弱暴任人宰割的主,南唐如此,南宋如此,南明也如此。弱归弱,架不住新政权的良好心态,朱由崧凭空捡来个皇帝,自然喜出望外,决心要把皇帝享受的东西一一见识见识,而马士英、阮大铖因为“拥立”有功,也成了小朝廷的红人。

  阮大铖一红,自然毫不客气要整人,东林党人,对了,还有香君。说干就干,他立时就给香君引来一场犹如陈圆圆“窦霍豪家”般的灾祸。

  彼时南明新任漕抚田仰想要纳妾,便以聘金三百两央杨文骢作媒——没错,就是亲手撮合李侯二人的老杨。这个烂老好人,头脑短路,心想肥水不能流外人田啊,于是竟到媚香楼去给香君提亲!

  香君的回答很利落:这题目错认!这题目错认!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奴是福薄人,不愿入朱门……

  这出“拒媒”过了也便罢了,偏偏老杨事机不秘,把这事在马士英、阮大铖面前泄露出去。阮大铖便加油添醋编派香君坏话,说:“田漕台是老师相的乡亲,被她所辱,所关不小!”马士英也有心要为田仰出气,竟差一帮人带着衣服财礼,到媚香楼去强娶香君。

  老杨怕香君吃恶仆们的亏,也赶紧跟去,与贞丽一道劝香君依从,一则解眼前困厄,二则可享荣华富贵。

  香君呢?她紧紧握着侯方域与她之间的唯一联系——那柄写着定请诗的扇,说:“他是我终身依,盟誓怎移?”

  老杨问:那侯郎避祸逃走,不知去向。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三年么?

  香君说: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

  来人已催得厉害,没办法,贞丽只能强行给香君梳妆。而香君,一个纤纤弱女子,做了此刻她所能做的最大反抗,把头撞伤,鲜血四溅,染上了那柄诗扇。

  贞丽慌了手脚,老杨给了她此刻最合理的建议,径由她代替香君,嫁了田仰!

  贞丽走了,香君独守空楼,凄凉更增。杨文骢与苏昆生担心香君,时时前来看望,而那柄溅着香君鲜血的扇,由老杨画成一幅桃花,点点红处,正是桃花朵朵。

  这扇终于成了桃花扇。

  晏几道曾有首《鹧鸪天》词这样写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香君的心事,正如词里所写,“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难忍思念侯方域的苦,她央求苏昆生为她寻访侯生,没有书信,只是捎带着这柄“桃花扇”。

  阮大铖没有放弃继续整治香君的机会。他见朱由崧喜好享乐,便进呈自己的戏,中了圣意,四处拉人为皇帝唱戏——香君这次没有逃脱。

  香君受尽阮奸百般刁难,但她的执拗刚烈却丝毫不减。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赏雪开宴时,对着捞到政治资本却不作为的奸臣们,她来了番当头棒喝——

  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香君就差指着鼻子骂了:这南明半壁江山等着你们去振兴,你们却只顾声色享乐,什么出息?那“后庭花”,正是亡国君陈叔宝的作品(参见《祸水误国》张丽华章)。

  对阮大铖,香君更不示弱,她骂道——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正所谓挠人挠痒处、骂人骂痛处,投靠阉党,当魏忠贤的干儿,是阮大铖一生最大污点,香君直接击痛了他的灵魂!

  这场“骂筵”骂得固然痛快,也让香君深受委屈。一干人恼羞成怒,将香君推倒在雪中一顿痛打。幸而杨文骢周旋佑护,又将香君安置在画师蓝瑛的住处将养。

  香君的才艺帮了自己的忙。后来宫中选戏角,阮大铖一力想要安排香君演丑角,而香君却在皇帝面前脱颖而出,抢得正旦角色。而朱由崧一时高兴,赏了香君一件物品——一柄桃花宫扇!

  从此,香君在这苟安的皇宫里终日做着唱念作打的功夫。皇帝赐的扇虽新虽好,但香君仍更怀念苏昆生带去那柄。

  因为那柄桃花扇,香君终能再见到侯生。

  而南朝的兴亡,也将系之桃花扇底。
 
这桃花扇不愧是香君鲜血染成,自带着一片精诚。苏昆生携着它,果真在黄河船上巧遇着贞丽和侯方域。

  这二人的经历也甚是曲折。贞丽嫁入田仰家,结果田夫人虎威极大,把贞丽一番好打,并不让田仰染指,田仰只好将她嫁给一个老兵,在船上度日。侯方域奉史可法的指示,监军河防,却与河防主将意见不合,愤而辞去。

  桃花扇是无语的书信,勾动侯方域的情肠,他当即决定赶回南京去见香君。
  他未料到,还有许多风波在前头等着,到二人再见,已是换了人间。

  赶到南京,到得媚香楼,香君早已被抓入宫中,只有杨文骢安置的画师蓝瑛在此暂住。也是机缘巧合,侯方域又在此种下一颗善因,蓝瑛正为南明锦衣卫头领张薇画一幅《桃源图》,顺便请他为图题诗一首。

  侯生也不推辞,提笔写道:

  原是看花洞里人,
  重来那得便迷津。
  渔郎诳指空山路,
  留取桃源自避秦。
  ——归德侯方域题

  见不到香君,候方域只好离开媚香楼去访旧友,这一访,却访得件祸事。那时陈贞慧和吴应箕正在一家书社选校指导科考的文墨,书名叫《复社文开》。朝中正是马士英、阮大铖这些东林死敌当道,哪容得他们这么高调?于是差人前去抓捕,而侯方域去的不巧,恰好撞到枪口,作为资深复社人物,当然一体锁拿。

  幸而监狱正归锦衣卫管理,张薇本性正直,又有侯方域题画的机缘,而此时在朝廷任礼部尚书的钱谦益也给张薇写信求情,因而张薇对侯、陈、吴几人很是照顾,只是出于怕马、阮另辟它途继续陷害,才将几人暂系在狱中。

  人本无事,却兴起阵风波。苏昆生未被抓捕,为了救侯生,他想了个成本最高的办法——找左良玉。而左良玉也真够义气,提兵便奔南京,但他头脑还是清醒的,只发了个声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的檄,作个威慑让奸党放人,并未有其它想法。本来放出几个书生就可平息的事,然而马、阮等人同样采用了成本最高的办法,他们竟将防备清军南下的三镇军马调过来对垒左军!

  按马、阮二人的说法,左良玉在檄文中把他们得罪狠了,因此,“大丈夫烈烈轰轰,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

  戏中更为戏剧的是,因为手下不受约束擅自攻破九江城,左良玉竟活活气死!

  而调离三镇的后果是严重的,清军势如破竹地南下,史可法率三千人死守扬州被攻克,愤而投江自尽。南明这君臣一窝子丑角急忙逃乱,香君和诸多秦淮姐妹终于得到自由,趁乱逃到栖霞山中隐居修道去了。

  侯方域等人也从锦衣卫狱中逃出,目睹着江山破碎的惨变,也径往栖霞山去避乱。

  故事的结局是相当狗血的。

  又经历许多曲折,在一座道观的法会上,香君终于和侯方域相会,侯方域手中仍持着桃花扇。正在二人惊喜感伤交激,要倾诉衷肠之际,却被道观中的人拉开,将扇撕破。原来道观中齐聚着柳敬亭、苏昆生、卞玉京等老熟人,而侯、李二人也接受点化,出家入道,各拜丁继之、卞玉京为师,从此跳出红尘去也!

  《桃花扇》虽然讲的是侯李二人遭遇,其实更多是在讲南明的兴亡。最后让我们跳出戏外,来看看这故事真实的一面吧。

  在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中,阮大铖的确曾托人资助侯生游乐,因为香君的怀疑,侯生屡次相问,那人终于说出原因,希望侯生为阮与陈、吴二人说合。

  香君私下对侯生说: “我从小就跟着养母认识了陈贞慧,他很有高风亮节,听说吴应箕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这两人与你相善,怎么能因为阮而负至交呢?而且以公子的世望,怎么能为他做事啊?(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离去,田仰以三百金邀香君一见,却被香君固辞。她说:“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可见香君的见识性情,与戏中并无二致。

  然而现实中,侯方域对她却只是逢场作戏,并无长相厮守的打算,更没有牵肠挂肚的爱情,事实上,在这次分别之后,他们根本就没再见面。

  在侯方域的《答田中丞书》中,他这样记述与香君的相识:

  ……昔仆之来金陵也,太仓张西铭偶语仆曰:金陵有女伎李姓,能歌《玉茗堂词》,尤落落有风调。仆因与相识,间作小诗赠之。未几下第去,不复更与相见……

  可叹,可叹!

  虽然董小宛为冒襄付出巨大代价,但我们在冒襄的《影梅庵忆语》中,读到了他对小宛的一片深情。然而在侯方域这里,对香君只有淡淡的记叙,简直是“绝口不提爱你”!

  香君对此也很明白,侯方域落第离去时,她送他至桃叶渡,为他弹奏了她拿手的琵琶,说道:“……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让人不得不叹息戏里戏外的两重人生。

  香君仍是戏里那个佳人,而侯生却已不是戏里那个公子。

  幻耶?真耶?

  化为蝴蝶。
 
 戏中女儿之四:玉堂春

  “秦淮八艳”本文已细细写了四个,花费笔墨颇多,董小宛、李香君辈,自身才艺见识过人,交往的冒襄、侯方域也是奇缺的优质男,因此不具备普遍意义。

  接下来介绍这位,出身与小宛香君相似,姿色才识大概都要远逊,但却同样以一腔执着,成功地将一位纨裤子弟激励、转化为科考幸运儿,而且自己也在历尽艰险后,得以和爱人厮守。

  这个故事出自冯梦龙所编的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这集子以话本为基础加工而成,与《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合称《三言》,对象本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广大群众,因而相较《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其语言要通俗很多。然而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重要的是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女儿故事,一段令世人共同关注的女儿命运。

  故事女主角自小苦命,出生在山西大同一户穷人家,父亲叫周彦亨,因为家穷难以养活,遂以区区八百文钱卖给乐户苏淮,从此唤做苏三,艺名叫玉堂春。任何职业都有境界高下之分,与小宛和香君的养父母不同,这苏淮和老婆“一秤金”纯是把玉堂春当做棵摇钱树养活着,只等有一天能将她变现——变成很多、更多、更更多的现钱。

  玉堂春慢慢长成,苏氏王八鸨母擦亮眼睛,到处寻找冤大头来为她“梳拢”。

  倒在酒色上的冤大头太多太多,这次来了个高级的。此时是明正德年间,原礼部尚书王琼因得罪了大宦官刘瑾,被革职发返原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况是堂堂正部级官员!王琼在北京借出了三万两银子的债,朝廷催促不敢停留,只好将自己的三公子王景隆召到北京,让仆人王定随着他去收债。

  三万银子收毕,在回家前,王公子想要去轻松轻松,于是走入了烟花巷陌,打听得玉堂春姿色过人,径自前去寻访。

  这一访,就被粘住。见过玉堂春,王景隆腿就不想往外迈了,当即让王定取来二百多两银子当“见面礼”,就此留宿,为玉堂春“梳拢”。到后来,为了取用方便,干脆将收到的银两全数搬到行院,整日花天酒地起来。

  苏淮龟鸨二人见到这么大个金主,自然十分奉承,使出百般手段胡弄他的钱财。

  玉堂春知道行院人情冷暖全看身家,见王公子大手大脚,便劝他:“ ‘人无千日好,花有几时红?’你一日无钱,他番了脸来,就不认得你。”

  可王景隆现在有钱,还是“大爷”,根本听不进去。

  没多久,三万两银子被龟鸨尽数赚去,身无分文,还赖在行院,少不得被苏氏夫妇冷嘲热讽,王三这才晓得世态炎凉。

  玉堂春还是尽力维护着他,虽然因此被假父假母打骂,她做着个良家女儿的“夫妻梦”,绝不愿另行接客。

  为了摆脱这个没了钱的冤大头,苏淮与“一秤金”想了个主意。他们骗王三和苏三要走家亲戚,一车同行,走没多远“记起”家门未锁,便请景隆回去锁门。景隆刚走,便赶着车赶到一百多里之外,找家野店住着。

  王三算是跌到谷底,去追苏三没追着,倒被一伙盗匪抢去身上财物衣服,堂堂部长公子官二代兼富二代,竟沦为了乞丐。

  后来苏家回到行院,玉堂春了解到景隆的情况,也想了个办法。她以到城隍庙还愿为由,约景隆到城隍庙见面,悄悄捎给他二百多两银子,让他做点表面文章,再次“扮阔”去苏家。回去后,她却假装发个新誓,说:“我要再接王三,把咱一家子死的灭门绝户,天火烧了。”

  第二天,鸨母见到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王三,满脸的笑容又回来了,比以前加倍的殷勤。然而这一次,两人都晓得那笑容背后藏着的是什么。

  苏三知道景隆应该走什么路,劝他道:“哥哥!我本欲留你多住几日,只是留君千日,终须一别。今番作急回家,再休惹闲花野草。见了二亲,用意攻书。倘或成名,也争得这一口气。”让他一大早悄悄离开,临行,还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全把包给了景隆。

  景隆走了,龟公鸨母受了骗,要拿玉堂春出气。可玉姐的脑袋也够聪明,她早就计划好,要从此摆脱两个家伙的束缚,以免早晚被他们给卖了。她跑到街上,大声喊道“图财害命”,当即吸引了大群观众。

  龟公鸨母想将她抓回去算帐,玉姐却一张利嘴不饶,说:“不要说嘴,咱往那里去?那是我家?我同你到刑部堂上讲讲,恁家里是公侯宰相,朝郎驸马,你那里的金银器皿?万物要平个理。一个行院人家,至轻至贱,那有甚么大头面,戴往那里去坐席?王尚书公子在我家,费了三万银子,谁不知道?他去了,就开手;你昨日见他有了银子,又去哄到家里,图谋了他行李,不知将他下落在何处?列位做个证见。”

  苏淮和一秤金哪料到苏三这等厉害,硬给他们栽了个“图财害命”的罪名,无奈之下,只好当众立个文书,把王公子的钱当成玉姐的赎身钱,还把王公子盖的百花楼划到了她的账下,并且要他们安排两个丫环侍候!

  玉堂春虽有智慧,但终是个弱女子,无力长期保护自己。

  一个名叫沈洪的山西财主来京城贩马,听说玉堂春的大名,决心高价买她回去。为了得这笔钱,苏氏龟鸨再设奸计——那时他们都已得知王景隆中了举,遂假装去东岳庙会立誓全家从良,将玉堂春诓去强带走。带着美好愿望的玉姐再次中计,被沈洪以二千两很子的价钱将她强带去山西洪同县。

  为保贞节,玉姐坚决不让沈洪碰自己,沾着就骂,挨着就踢,她还抱着与景隆破镜重圆的希望。

  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劫难等着玉堂春。原来沈洪长期在外从商,沈妻皮氏早已在家与一个叫赵昂的破落户私通,把家中钱财都让赵昂骗尽。听说沈洪要回来,赵昂与皮氏定下毒计,用一碗有毒的面害死了沈洪。

  出了人命,必然得有人来抵罪,玉堂春遂被诬告为杀人凶手。而洪同知县和衙役得了赵皮二人贿赂,用苦刑将玉姐屈打成招,定了死罪。

  好在玉堂春足够幸运。

  第一、有个叫刘志仁的正直推官,察知赵、皮奸情,知道玉姐冤枉,决心为她做主。

  第二、老天安排了大造化,王景隆高中二甲,经过一番周折,恰好被点为山西巡按,而且亲眼看到了玉堂春的案卷,立即赶赴洪同县察访。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大团圆的,有王景隆和刘推官的努力,玉堂春沉冤得雪,终于与王公子夫妻团聚。

  不对不对,上天开了另一个玩笑,当二人再次相聚,王景隆已经娶有正妻,所以玉堂春只能得到现有条件下最大的安慰——给王公子做妾!

  想起玉堂春劝王景隆离京时,景隆曾说:“我怕你在北京另接一人,我再来也无益了。”为何他先另娶了,仍然可以皆大欢喜呢?还是不公平,还是不公平啊!

  饶是如此,玉堂春也算是幸运到极致了,想尽办法维护爱人、激励爱人、成就爱人,后来还是靠一系列小概率事件才换得有限幸福,因而她越是幸运,越是看得人脊背发凉——世间哪还有女子能如她一般幸运?

  一个幸运的女儿身旁,有多少不幸又不为人知的姐妹呢?

  玉堂春的故事后来成了戏曲中的经典,尤其那句“苏三离了洪同县”,没听过的人堪称异类。

  看着这县名,让人想起“洪同县里无好人”,而玉堂春终还是靠好人救助才得脱困厄。问题是,天下寻求幸福的女儿千千万,上哪找那么多好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