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更泻的治疗法

 鲲哥书馆 2013-02-07

从一次晨泄治验说起_心缘雨痕的空间_百度空间

2002年春,好友某君患泄泻,时间多在晨起,泻前腹痛甚剧,而泻后痛缓,腹满纳呆,肠中漉漉有声,得矢气后肠鸣稍减,舌淡苔薄腻而边缘齿痕明显。初服藿香正气丸,服则泻止,停药即复。
   后谋治法于余,余禀《医学三字经》“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之教,而以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予之。服一周,腹痛稍减而晨泄依旧。余颇以为怪,后静心思之,恍然若有所悟:泄在寅卯肝木旺盛之时,此病岂能与肝经无涉?
   黎明寅卯之际,在五行属木,于四季为春,此时少阳初升,肝气更旺,脾土受其贼、失运化之职,故泄泻作;肝为将军之官,号为刚脏,性暴躁,故泻势如注而急迫;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可知肠鸣、泄泻缘于脾气虚弱而不升清;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机不利,故脐腹作痛,亦即黄元御所谓“乙木克己土,痛在脐腹”;泻后或得矢气后,气机暂时稍舒,故痛减而病势似有所缓;舌淡苔薄腻而边缘齿痕明显,自是脾虚之象。
   余因脉法不精,不敢断其为弦脉,然自信能断其为肝气乘脾所致,遂以扶土抑木之法治之。药用:乌梅、白芍、炙甘草养肝血、敛肝气、缓急止痛而舒脾;桂枝、白蒺藜、生麦芽抑肝木之亢,达肝气之郁;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以祛湿;砂仁、木香、陈皮芳香以悦脾;车前子清肝且可利小便以实大便;桔梗理气以除“腹满,肠鸣幽幽”(《神农本草经》)。诸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g,日服2次。不期3日显效,1周即愈,且至今未再复发。
       此后,多次应用此法,效果尚令人满意。
       后读书渐多,方知从肝脾论治晨泄,最迟始于清代名医叶天士,而王孟英、张聿青、周小农诸家著作亦有论及。此择取2例,试加按语,以飨诸位。
案1:某,腹鸣晨泄,巅眩脘痹,形质似属阳分不足,诊脉小弦,非二神、四神温固之症。盖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气震动内起,久病而为飧泄,用甘以理胃、酸以治肝。
       人参 茯苓 炙草 广皮 乌梅 木瓜
       按:本案选自《临证指南医案》,寥寥数语,而主症、病机、治则、方药交待无遗,诚非老手莫为。其中,乌梅禀少阳初春之气,得木气最全,与肝木有同气相求之妙,“最能补肝且能敛肝,肝敛则脾舒”而泻止,且此药收敛之中又具开通之力,远非其他酸涩收敛之品可比,故知梅学究刘鸿恩称其为“肝木脾土之救星”。根据刘氏经验,虚泻“如无他证,则独梅汤合六君子汤最为相宜,用药与本案如出一辙,是否受叶氏影响,虽已无从查证,但足以说明叶氏此法(甘以理胃、酸以治肝)之可行。
       案2:某人患晨泄有年,累治不效,春间尤甚。孟英按其脉,曰:汝虽苦于泻,而泻后腹中反觉舒畅乎?曰:诚然。苟不泄泻,又胀闷减食矣。而服四神、桂附之药,其泻必加。此何故也?曰:此非温升补涩之证,乃肝强脾弱,木土相凌。处一方令其常服,数帖即安,复竟无恙也。方用:白术、苡仁、黄连、楝实、桂枝、茯苓、木瓜、白芍、蒺藜、橘皮而已。
       按:此案摘自《王孟英医案》。晨泄“春间尤甚”,肝阳之机已露;“服四神、桂枝之药,其泻必加”,病不在肾可知。以药测证,此病肝旺较重,脾虚略轻且兼有湿热,故以木瓜、白芍之酸治肝体,取桂枝、蒺藜之辛理肝用,用茯苓、苡仁、橘皮补脾祛湿,楝实舒肝理气以止痛,黄连清热燥湿以止利。全方扶土抑木,极为灵动。张山雷曾说“孟英临证轻奇,处方熨贴,亘古几无敌手”,于此可窥一斑。忆及民国名家周小农,在一晨泄案中,曾明言“肝强脾弱、木土相凌,宗王海宁(注:王孟英原籍浙江海宁,故周氏称其为王海宁)法”,定是指效法此案而言,此案之可师可法可传,于斯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