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医

 成为亨特 2013-02-07


  • 1. 藏醫的珍寶類藏藥 藏藥中有一類特殊的藏藥,即珍寶類藏藥。在這些珍寶類藏藥中可溶性珍寶類藏藥有15种,61味;不溶性有42种,104味(金剛石、藍寶石、珊瑚、珍珠、水晶等)。 由于這些珍寶類藥物的特殊功效,所以在主治各种疾病的配方中均加入相應的珍寶類藥物, 其中加人珍寶類藥物的丸藥,療效較好,保存長久。 目前在西藏較有名气、療效顯著的有: ◆珍珠七十味:具有補腦益智、解控調壓、安神等功效,在治療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 2. 藏醫學怎樣對疾病分類? 疾病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四种: ◆從形態分: 以隆、赤巴、培根來區分。隆病42种,赤巴病26种,培根病33种。共計101种病。 ◆從疾病性質分: 分為本系、旁系兩類。本系疾病分為增型和損型,又各分別有增、极增、特增和損、极損、特損之异,共18种病。旁系病分合症、并症、并發症三型,其中合症、并症各分成均增型、偏增型和均損型、損型。本系旁系的疾病共計74种。旁系中的并發症有27种。上述病症合為101种。... 3. 藏醫藥浴療法的水浴法 水浴是藏醫藥浴的主要方法。水浴以五种天然溫泉為最优,但如果在不能獲得天然溫泉情況下,也可用五味甘露湯進行溫浴。采用圓柏葉、黃花杜鵑葉各五份,水柏枝、麻黃各2份、叢生亞菊3份,以上5味為主藥,每份之量以一斤以上為佳。 五味甘露湯的制法及用法:將上藥入鍋,加滿清水煎煮,約燒至半鍋時,取出清汁,鍋中藥法再加滿清水,重复煎煮,待燒至2∕3時,再次取出藥汁,复加滿清水煎煮,待于至7∕10時,用篩濾去藥渣,... 4. 藏醫藥浴療法 藏醫藥浴療法是具有特色的一种自然療法。 很早以前藏族人民就知道用溫泉沐浴能治療多种疾病,這在許多藏醫藥學典籍里均有記載。 藏醫醫藥學家應用溫泉治療的原理和方法,將其推廣發展為獨具特色的藏族藥浴療法。 常用的藥用溫泉水為硫磺溫泉、寒水石溫泉、礬石溫泉、五靈脂溫泉和石灰石溫泉。 除了溫泉水浴,常用五味甘露湯進行藥浴,以圓柏葉、黃龍杜鵑葉、水柏枝、藏產麻黃,叢生亞菊(青蒿)為基本方,并可隨症加藥,如風... 5. 藏红花的真伪鉴别 藏红花,双名西红花、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由于藏红花药源紧缺,价格昂贵,一些不法药商常常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市场上伪品甚多。可从三个方面辨其真伪: 一.性状。本品成松散线状,柱头三分枝,长3厘米,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段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 6. 藏醫的三因學說 隆、赤巴、培根為藏語音譯,漢譯有譯為“气、膽、痰”者,有譯為“气(或風)、火、粘液(或水和土者)”,即所謂的三因。三因學說是藏醫學的理論核心之一。 ◆隆,是人体的一种動力,与中醫的“气”的概念相似。藏醫認為“隆”与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根据其不同生理机能和存在部位分為以下五隆: 索增隆:也稱維命隆。存在于人体頭頂,相當中醫百會穴,運行于咽喉和胸部。主司吞咽、呼吸、唾液分泌、噴嚏、飽呃。 緊久隆:亦稱... 7. 藏醫學獨特的診斷方法 藏醫學對疾病的診察方法主要有四种:問診、尿診、脈診、色診和試驗診。 ◆問診主要問以下各項。 起病緩急:突然起病多為急症,說不清何時起病多為慢性病。 起病原因:如暴飲暴食而胃痛、嘔吐,受涼而發熱、咳嗽等都有原因可詢問出來。 气候環境:如住所的通風情況,室內溫度和濕度等有一定的診斷參考价值。 職業和家庭:如牧民易患膿包炭疽,某些傳染病可在家庭成員中相互傳染等。 飲食起居:飲食不節,起居失常可導致多种... 8. 藏醫學怎樣認識病因? 藏醫學把疾病發生的原因分為一般和特殊兩類: 一般病因為季節(天气變化)、飲食起居、中毒、前世罪孽等; 特殊病因為房事過度、飢餓、失眠、空腹勞動過度、長期營養不良、暴怒。 飲食因素如過食辛辣、油膩、肉類、酥油、酒、豆、桃、脂肪、焦腐等等;過度飲用山羊奶、乳酪、冷茶、涼水等等皆是發病的外因。 9. 藏醫藥浴療法的敷浴法 敷浴法根据病情需要,分為清熱敷浴和祛寒敷浴兩种。 ◆清熱敷浴: 方藥1:各种谷物糧食,磨成細粉;芝麻油或陳年植物油調和,用布包扎,不可過緊。 主治:頭部破裂,致病邪散于脈者。 用法:先將患部頭發剃盡,把藥包置于其上,吸收黃水,留有未盡膿血及黃水,再用吸角吸去。 方藥2:麻花艽花研細,乳酪調和,敷浴。 功用:消熱性作腫。 方藥3:各种鮮花(毒花不用)煎煮后敷浴。 主治:熱病散布于脈道。 ◆祛寒敷浴... 10. 藏药独一味的功效和应用 独一味[LamiophlomisRotata(Benth.)Kudo]是藏、蒙、纳西等民族民间草药,具有止血、镇痛、活血化瘀、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在我国一千多年前的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就已有记载。独一味生长于海拔2700━4500m的高山草甸、河滩等处。主产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省区,藏医将其用于骨髓炎、关节黄水病、骨折、跌伤、枪伤等。 近年来,随着对民族药开... 11. 藏药的古代文献收载情况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 (一)《敦煌本藏医残卷》(公元8世纪)收载53个药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药物有127味, 其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 (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是... 12. 藏医药浴与五味甘露汤 药浴是藏医学中常用的一种疗法。藏医最常用的洗浴药液为五味甘露汤。 ◆处方和制法: 五味甘露汤的药物组成及制法:麻黄、水柏枝各2份,丛生亚菊3份,圆柏叶、黄花杜鹃叶各1份。每份之量以1斤以上最佳。上述药物入锅,加满清水,煎煮1小时后,取出其药汁,药渣锅中再加满清水,重复煎煮,反复3次,然后用筛滤去药渣,将3次药汁合并,即可应用。 ◆浴法: 浴时先将药水加热至适当温度(一般以40℃为宜),随后入水浸... 13. 藏医药膳 1.虫草鱼肉丸 原料:冬虫夏草10根、鲜鱼1条、盐2钱4克、酥油5两、生姜2钱、野生蒜1钱、鸡蛋1个、豆粉2钱、水拌豆粉1钱。 做法:虫草加少许冷水盛入碗内放在蒸笼中蒸熟。去掉鲜鱼的骨刺和鱼皮,用刀背砸成肉泥。蛋清和干豆粉搅和,鱼肉泥在搅和的豆粉蛋清中做成肉丸子,在化好的酥油中炸熟。从蒸笼中拿出虫草一根根地插在鱼肉丸子上,整齐在摆在菜碟中。用微火把菜锅中的酥油化成液体后加入生姜片、盐、野生蒜、少... 14. 藏药研究的意义 现阶段藏药研究的首要目标在于研究藏药资源开发的药学基础,在此之上结合临床实际研制符合现代需要的藏药新药。整个过程之中,我们应认识到开发和研究的关键在于: 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发藏医药,使之尽快成为拉动经济的动力,形成经济新的生长点。 2、在结合藏医临床宝贵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对藏药有效成分的化学药理研究。体现出藏医药临床疗效,化学与药理等紧密配合的研究特色,将对藏药... 15. 西藏棱子芹 藏名为“责”。《晶珠本草》记载:责治中毒病。本品分为两种,上品产自西藏南方和尼泊尔,茎黑色,状似山矾,果实墨绿色,吃时有花椒的气味,大都称它为“雅合”。《形态比喻》记载:责为草药之王,生长在阴山上,叶青色,细而光滑,茎直立,花白黄色,细小,果实细小,生长本草的一箭范围内,经常不断有檀香、麝香、冰片的味道,本品生长处诸毒不淫,蛇蝎不侵。味苦,性糙,功效清热解中毒症,治疗热病如同冰片,无论用汤剂、肉... 16. 名贵藏药简介 雪莲花: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水母雪莲花SaussureamedusaMaxim及本属绵毛组多种植物,以全草入药。株高15-20cm,茎中空,被绵状绒毛,茎顶开花,花微紫红,状如秃鹰蹲在岩石上。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4150-6000m的高山积雪流石滩,分布于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地。 具有温肾壮阳、温经散寒、祛寒化痰、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预防和治疗阳萎、月经不调、小腹痛、胎衣不下、肺寒咳嗽及风湿性关... 17. 藏医药浴治疗牛皮癣 牛皮癣也叫银屑病,藏医称为"白疕"。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病程较长,容易复发,患病后影响美观,近些年,随着人们对藏医藏药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发现用传统的药浴疗法治疗牛皮癣,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等地的一些藏医,在进行药浴配制时,多喜欢选用藏药圆柏刺,水柏枝,黄花杜鹃,白野蒿等各适量。分别经酒曲发酵,晒干后加入白芸香,白芝麻,天门冬,草决明等药物,装袋后置蒸汽锅中煎出药液:最后... 18. 藏医对类风湿病的饮食调理 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同是患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但饮食有规律、食欲好的患者,治疗效果、康复程度和预后一般都较好,反之则较差。那么患RA要不要忌口,吃哪类食物对康复有利呢?藏医临床诊治疾病,是根据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衡情况,辨证地制定治疗方案。常从饮食、起居行为、药物,外治四个方面调理。病症较轻时可单用饮食或起居行为调理即可。 类风湿性关节炎,藏医理论认为,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时,季... 19. 藏药焦点问答 1.为什么藏药以丸剂居多答:藏医藏药是勤劳勇敢的藏民族在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理论体系,它吸收了古印度医、阿拉伯医、中医等医学的精华部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学理论,加之藏民族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以丸剂为主的制药特点,它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保质期长,剂量小,药力强等优点。 2.为什么藏药特别强调忌口答:“病人不忌口,跑断大夫腿”。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句顺口流,... 20. 藏医药独特的医学理论 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包括西药典籍和国外的医药典籍,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在藏医药医学理论巨著《四部医典》和药学理论巨著《晶珠本草》当中确... 21. 藏药与中药、蒙药有何区别 中药、蒙药和藏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上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医是二元论,药理是四元五味,而蒙医基本原理是经络学,三元论,药理是五元六味,而藏医与中医、蒙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藏药也较有独特性。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等,其中以苦味为药物效... 22. 藏药产业化,路该怎么走?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藏医药,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藏药产业的粗放式发展却限制了其发展前景。许多地方出现重成品生产轻药材来源、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掠夺式采集、收购现象严重,致使藏药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破坏甚至面临匮乏。 资源底子有多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藏药企业在百家以上,青海省有藏药生产企业不少于30家,西藏有40余家,四川5家,云南5家,甘肃10家,新疆2家,其它省份也有一些生产藏药的... 23. 藏药理论及用药法则 藏药,对药物来源、性味功效和用药法则有独特理论。《月王药诊》首先提出五行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概念,《四部医典》又进一步加以阐明,使其上升到理论原则。五行学说是指药物来源于土、水、火、气、空。与当今所说的植物生态因子相似。土,为药物生长提供土壤;水,为药物生长提供水分;火,为药物生长提供热能;气,为药物生长提供动力;空,为药物生长提供空间。五行缺一不可,否则药物就无法生长发育。来源于五行的药... 24. 藏医的基本理论 西藏藏医学基本理论的依据是稀奇罕有的《四部医典》,此典中记载了详细的藏医理论,可是因篇幅有限,只能简单地介绍理论要点。人体无病期间维持的三大因素,七种物质包括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渐变成“精华”,“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三种排泄物包括粪便、尿和汗,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特别是藏医对胚胎发育过程的论述很细致,指出当男女同房时,男... 25. 藏药资源――概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是我国藏族人民的聚居之地,也是藏药发生发展的摇篮。它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8-36度,东经75-103度,北起昆仑山南至喜玛拉雅山,西自喀喇昆仑山,东抵横断山脉,幅员辽阔,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000多米。高原上有世界著名的巨大山脉搏,源远流长的江河,众多的湖泊和大面积的冰川,发育有高山、高原、湖盆和谷地等各种地貌类型。 由于青藏高原面积辽阔,地势复杂,各... 26. 藏药的分类――历代药物分类法   自8世纪藏医名著《四部医典》至17世纪藏药名著《晶珠本草》的千余年中,藏医药著作百余部,在药物分类上均沿于《四部医典》的分类体系,只是繁简不一,诸家各有不同。  《协据》中分为珍宝类、土类、石类、树类、汁液精华类、湿生草类、旱生草类、动物类等8类。盐碱类药物包含在土类药物之中。没有分作物类、水类、火类药物。各类药物又分成小类。珍宝类、土类、石类药物逐种论述。树类药物分根、茎、干、枝、髓、皮、树... 27. 藏医的特色疗法――金针疗法 【概述】 藏医金针疗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刀等锐利器械,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排除体内积液、脓血、痞块、异物及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专书一章,对金针穿刺疗法从器械、穴位、方法、效果等方面详尽论述。14世纪,藏医北派强巴?南杰札桑及南派舒卡,年姆尼多吉等很多历代藏医名家,均对此术有详尽叙述。 《四部医典》头、颈、上下体腔及四肢创伤治法各章中,对人体血管分布,神经走向及脏腑... 28. 藏医的特色疗法――擦涂疗法 【概述】 藏医擦涂法是用药油及软膏涂擦、按摩患处,使腠理开启、气血流通,疏经通络,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专章论述擦涂法。此后的很多藏医名著中都有详尽介绍。 【疗法介绍】 一、油涂法 在头部三会门(百会、囟门、后囟)、手心、足心、第6、7脊椎等处,用野牛浮油涂擦按摩,干后用豌豆面擦搓干净,治心风病及斑疹、疖痈等。隆病失眠,用植物油涂擦按摩隆穴(三会门、第一胸椎等)。全身涂擦植... 29. 藏医的特色疗法――利尿疗法 【概述】 藏医利尿法是服用利尿方剂,将病邪通过尿道排除,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公元8世纪问世的藏医经典《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都以专章论述此法,延用至今,经久不辍。 【疗法介绍】 1、术前准备 利尿施术之前夜,取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加入各疾病对治药物各等份,煎汁内服2~3次,将散布病邪聚之。然后服用八味雪蛙丸:雪蛙肉、螃蟹壳、小豆蔻、冬葵子、蒲桃、溪中碎云母、洋刀豆、“扎库休”,藏糖... 30. 藏医的特色疗法――灌肠疗法 【概述】 灌肠法用药末加入油脂或肉汤制成药液,注入肛门灌肠,使病邪随大便排出,治疗腹部以下疾病的一种方法。在《月王药诊》中有专章叙述灌肠疗法。《四部医典》中专书两章,详细阐述灌肠法的理论依据及操作方法。另外,许多藏医名著中均介绍此法,延用至今。 【疗法介绍】 1、 缓导泻 (1)药方:分柔导泻方、洗导泻方、洗柔泻方3种。 ①柔导泻方:肥羊肉汤、牦牛乳、融酥油加川木香、荜茇、柏树叶、光明盐、诃子研... 31. 藏医的特色疗法――催吐疗法 【概述】 藏医催吐法是服用催吐药方,使宿食或毒物随呕吐排出,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有专章论述。14世纪,藏医北派强巴?南杰札桑及南派舒卡?年姆尼多吉等诸多历代藏医名家,均有详尽叙述,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常用疗法。 【疗法介绍】 一、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分缓准备和急准备2种。具体方法同泻下法术前准备。但是,对急性的食物积滞,或因饮食不当引起的胃中不适、培... 32. 藏医的特色疗法――滴鼻疗法 【概述】 滴鼻法是将药汁滴入鼻腔,达到开窍、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就用此法治病。藏医经典《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专书一章,总结了滴鼻法延用至今。 【疗法介绍】 一、平息法 (1)药方:红花、融酥油、冰糖少许,调汁滴入鼻中,适用于头部风、血交杂病症、阵发性头痛;甘草、余甘子、白糖、融酥油,适用于耳病、腮部疾病、脑病;萝卜汁滴,治头及耳杂疾病;新鲜融酥油汁,治锁骨以上一切龙病;新... 33. 藏医的特色疗法――泻下疗法 【概述】 藏医泻下法是服用具有下泻功效的方剂将脏腑病邪排出体外,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嫁吐蕃王赤德祖赞时带去很多汉族的 医学书籍,后被编译成《月王药诊》,此书是现存最早的藏医书籍。书中专章讲述泻下疗法。公元8世纪,宇妥?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也特书两章阐述泻下疗法。后世的藏医名著中皆有专章叙述。此法千余年经久不衰,延用至今。 【疗法介绍】 一、操作方法 1、术前诊察 (... 34. 藏医的特色疗法――油脂疗法 【概述】 藏医油脂疗法是食用动、植物油脂或外用涂擦、点滴身体的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营养滋补,增强体质的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藏医史书中记载,公元前百余年藏族人民就懂得用融酥油止血疗伤的道理。《四部医典》中专书一章,讲述油脂疗法的药物、施治方法、禁忌症、效果等。另外,其他藏医古籍中也有记载。油脂疗法是藏医外治的一种独特方法。 【疗法介绍】 融酥油、骨髓、脂肪及芝麻、白芥子、菜籽等植物油外用涂擦,可... 35. 藏医特色疗法 藏医特色疗法 藏族人民早在远古时代时就开始用开水治疗消化不良等医疗实践活动,据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记载:“患蛾喉头痛者用牛角、岩羊角、山羊角、马蹄等调外合剂”,这是古代藏族人民发现动植物的药用价值的有力证明。此外,藏族人民对外伤的处理由开始用“泥土、酥油、酒糟来外敷伤口”。逐渐地总结出一些敷治外伤的方法。由于发现使用烧热的石块和砂土贴附于身体的某些部位有止痛的功效,于是便产生了热敷和火灸。可以说藏... 36. 藏医的学说――西藏医学史上的两大学派 藏医的学说――西藏医学史上的两大学派 约自公元十五世纪开始在西藏的医学史上形成了北方派和南方派如同日月的两大学派。 这两大学派都坚持《四部医典》的总纲和理论,利用各自的智慧,予以校订,进行广泛的阐释。同时结合自己的具体特点,对独特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和整理。这些对西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各方面都有所补充,极大地丰富了藏医药学。 北方派以讲,辩,著的方式结合西藏北方的地理、气候、生活方式等实际特征,对独... 37. 著名的藏医学家 著名的藏医学家 具有悠久历史的藏医药学,在其发展的漫长历程中 ,名医辈出,医著博大精深,不少医药学成就曾达 到时代顶峰,十分辉煌。许多成果至今尚难解释, 尚在研究。 宇陀?元丹贡布总结完成,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末的<<四部药典>>,是藏医药学不朽的奠基性著作和经典教材。 著名藏药学家帝尔玛?丹增彭措在青海东部、南部、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经过近二十年实地调查研究,于1835年完成的<<晶珠本草>>,在技... 38. 藏医的原理――基础理论 藏医的原理――基础理论 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中,三要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的译言)这三种要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因此,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莫不以此三者的生成变化为理论根据和说理工具。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各部位的一种动力、聚在脑髓、心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环、感... 39. 藏医药典籍 藏医药典籍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 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  (一)《敦煌本藏医残卷》(公元8世纪)收载53个药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药物有127味,其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  (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 40.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 第一阶段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