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塘栖拜梅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08

记塘栖拜梅


  ■何频
  "超山,去城东北六十里,为唐栖镇主山,以其超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山多梅,远馥林麓,近偃陂陀,香雪如梦。"这是民初《西湖游览指南》的一则简介,百余年后,而今塘栖已与杭州市区连绵相属,超山梅坞之"大明堂"、"宋梅亭"和吴昌硕墓园,与孤山之"放鹤亭"、西泠印社,交互成为西子湖畔的一双访梅圣地。
  固然赏梅风习,历代风雅不止于东南,但宋元之后,东南人文鼎盛后来居上,明清更成文林渊薮。"江南好,风景曾旧谙。"文人眼中的梅花景观与高士底色互为衬托,梅气息异乎别地而超拔突出。吴昌硕是西泠印社的开山,晚年人在上海定居,但常来杭州交流文墨文事。他与文友在西湖一带盘桓赏梅,远至超山,赏梅、吟梅、植梅、画梅,不仅是画家的赏心乐事,也是"南社"之外,以西泠印社为集团的东南文人切磋文艺、澡雪精神的文化道场。1927年春暮,为躲兵灾,老画家和弟子王个簃再次放舟运河,由川沙而桐乡到这里,这是他最后一次超山之游。此地北望家山,安吉和杭州上海,连环都在附近。他从容安排自己的后事,与时任塘栖厘金局长的儿子商议,希望身后就葬于这眼前的梅坞里。1932年,遵照吴昌硕的遗嘱,连同夫人和前夫人的牌位,一同埋骨于此。
  超山梅坞依着主峰呈簸箕形状,吴昌硕的墓在"大明堂"西侧向阳的山麓上,原来吴稚晖书写的墓碑残存,后来换成诸乐三手笔。汉白玉雕像之后沿石阶朝上,墓庐的前面,墓碑的玻璃罩里还陈列着一个汉代的陶缶。"缶庐"有题识曰:"金俯将(杰)赠予古缶,云得之古圹。了无文字,朴陋可喜,因以名吾庐。光绪八年壬午四月记。"游廊的一边,通着吴昌硕纪念馆。墓园经过了"文革"洗劫之后的严肃修葺,三十年后园更严整树更深茂。"大明堂"匾书"浮香阁",一株唐代之古梅衍生的后代,花萼满枝,树梢已开出早花。外面宽敞处,乃"宋梅亭",紫石砌就的外形和孤山之上的"汉三老石室"的碑亭略似而更显嵯峨,吴昌硕手植的"超梅"之外,遍地多蜡梅,立春前后树树溢香远送,累累金丸铜豆,花有黄瓣紫心。
  吴昌硕爱梅,不独是画家选材的需要。他是苦出身,少年即遭遇太平军战火,在乱世之中,人活着,特别是文人要在跌宕起伏里有所寄托,他从历劫而活的唐宋之梅受到启示。而画梅到清代以降,金农之梅最得文人之清与雅,吴昌硕则手传之古与奇,梅本色与梅精神扑面而来。"近人画梅多师冬心、松壶,予与两家笔不相近,以作篆之法写之,师造化也。"尝又曰"苦铁苦受梅花累"。他以书法之笔入画写梅:"蜾扁幻作枝连蜷,圈花著枝白璧圆。是梅是篆了不问,白眼仰看萧寥天。"(题画梅)
  同样是画梅,齐白石偶尔会作喜梅、五福梅和垂枝梅,独吴昌硕不作趋时之梅。"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他说:"野梅古怪奇崛,不受剪缚,别具一种天然自得之趣。予芜园所有如此。"他作巨幅红梅,跋曰:"画红梅要得古逸苍冷之趣,否则与夭桃秾李相去几何!"《缶庐别存》有画梅轶事:"人遗纸数幅,光厚如茧,云得之东瀛。或曰:'此苔纸也。'醉后以酒和墨,为梅花写照,梅之状不一:秀丽如美人,孤冷如老衲,屈强如诤臣,离奇如侠,清逸如仙,寒瘦枯寂坚贞古傲如不求闻达之匹士。笔端欲具此众相亦大难事,唯任天机外行,似兴酣落笔,物我两忘,工拙不暇计及也。不知大梅山民挥之门外否?引为同调否?安得起而问之。"他作画的布局,颇讲究气势,画梅喜作直幅,梅竹常用对角倾斜之姿,花从下角往上方斜出,有龙腾蛟舞之概。梅花也常常配以丑而怪的湖石和古朴的陶器,极尽穿插之妙。前人曰"静为躁君",无论今日价值观的错失,还是当年战火饥荒交替,文人的守节,随时随地,同样要经历严峻地考验。而纷乱和诱惑,从来都是文人的大忌。吴昌硕画梅吟梅,抱朴守真,其实是守节。西泠印社百年常青,实则也得益于吴昌硕代表之梅精神。
  我们是春节大雪落过,从孤山而去超山的。塘栖古镇在大运河的头上,又紧连杭州通往浙北和宜兴、南京的大道。相对于北面高耸的天目山,满山竹与杉,大山似宽厚的母亲,超山与诸丘陵,则似伏地奔跑嬉戏的狮子和小老虎。蜡梅大开了,春梅才绽开一点,而塘栖还多好枇杷,腊月里坐果的枇杷又开出一茬新花,与梅之浓香交织氤氲。雪后太阳高照,微风里樟与竹婆娑摇动见绿影,一点点抖落结在枝头的冰凌。春的动静,体现在远近公路上连绵不断的机车声,山上的斑鸠和农家的鸽子叫声,甚至有游鱼与鹌鹑也次第出现了。
  《西湖四时游兴》,还说一年赏梅好时节:"每当腊尾春头,湖雪初霁,或一驴得得,或双桨翩翩,徜放鹤亭前,又觉清香扑鼻,淑气侵肌,萧然有林下风。诗情画意,非躁心人所能领略者。"今日我等假汽车交通之便利,在西湖孤山看梅,看吴昌硕纪念室和印石博物馆,再去塘栖谒画家之墓,而唐梅宋梅,两古梅俨然是画家前身。塘栖人在开发以梅花为核心的吴昌硕文化,梅坞的广场上树立着林林总总的印石造型,逐一镌刻着吴昌硕的咏梅诗句。1962年,吴昌硕去世35周年的时候,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约请吴东迈手辑大画家的著述和诗文,但好事多磨,绵延直到1993年秋天才正式出版,冠名《吴昌硕谈艺录》,题识杂著而外,诗文为其大宗,其中咏梅诗正30首。而最喧腾人口者,当属那首绝句--
  十年不到香雪海,
  梅花忆我我忆梅。
  何时买棹冒雪去,
  便向花前倾一杯。
  2013年1月29日于郑州甘草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