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自我观察》第七章

 昵称11595748 2013-02-08

[转载]《自我观察》第七章

(
转载
第七章 盲点----进行捕获和消耗的系统

 

每一个现象都从能量场中升起:每一个想法、每一份感觉以及每一个身体的动作都是某种能量的显化。在人类这种不平衡的生灵内在,不时有一种能量不断升起,淹没其它的能量。在这种头脑、感觉和身体无休止的争斗中产生了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力量,每一股力量都坚定地谎称它自己为“我”。在各种欲望的不断更替中,只有混乱的冲突模式一再上演,持续的意愿和真正的渴望都不可能存在。在这种混乱的冲突模式中,我们走过生活,而我们的小我则幻想着它已经拥有了意志力和独立性。葛吉夫将这种情况称为“恐怖的处境”。

 

(Peter Brook 《神秘的空间》The Secret Dimension第30页)

 

 

宇宙中的一切都要进食,也都是食物,这是一条法则。它在各个层面上都行得通,无论是对于银河还是原子微粒,上帝还是各种生灵,地球还是人类。与这个法则相关的另一条法则是:得到喂养的会更加强壮,得不到喂养的会死去。这条法则也适用于不同层面,在物理学上为真的在超自然科学里也同样为真。我们的心灵围绕着一个核心要素或者一个固定的神经模式建立,在不同的体系里我们对它有着不同的称呼,“污点”、“局限”、“主要特征”、“主要问题”、“主要缺陷”、“卑鄙的专制者”或是“盲点”* ——这些都是不同的修炼体系给小我*最为主要、显著和重要的核心起的名字,这也是小我最基本的神经机能或信念系统。我的心理机能正是围绕着这样的缺陷建立起来的,它把自己隐藏起来以便控制我的整个内在世界。要命的是,我竟然被我的缺陷迷住!我很信任它,并让它掌控我的生活。它控制着我的思维-情绪复合系统。他会捕捉和消耗我的注意力。它需要被不断地喂养。我很喜欢“卑鄙的专制者”这个称呼,因为我的缺陷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种表现。萨满的体系里经常使用这个称呼,但为了方便我将它称为“盲点”,因为这个词简洁而精确地描述了它对于我的意识所采取的行动:它依靠消耗我们内在的能量而存活,它的构造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它。就像基督曾经在《新约》中说过的那样,我们很容易在邻人的眼中看到污点,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这是一个法则。我们的构造决定了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的缺陷,但却很容易看到邻人的缺陷。地球是为有缺陷的灵魂开设的学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缺陷,它可以喂养成长中的灵魂。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盲点,我们的心理模式就是围绕这个盲点建立起来的。这个盲点主导着我们的生活,控制着我们的关系。其他人都能看到我的盲点,而我们自己却看不到。一个精明的人会发现,当其他人指出他的盲点时,他会否认,并且为他人这样看待他而感到气愤。只有通过不带评判的,最为耐心和诚实的自我观察,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个人才会获得看到盲点所需的清明、诚恳和力量。

 

盲点会窃取注意力的能量作为自己的食物。它并非只是活在某一个中心里。它会与理智和情感中心协同运作,创造出一个思维-情感复合系统,(有的体系称之为“迷宫”*)。有时它会显现为一种思维模式,有时是情绪模式或习惯。念头常常会触发情绪,由此它们形成了一个复合系统。我的盲点是自我憎恨,但它却被一系列的习惯保护和掩盖了起来。这些习惯包括:说谎、对被拒绝的恐惧、恐慌、对关系的恐惧、对亲密的恐惧、疑虑、欺骗、愤怒以及自我毁灭等行为。多年以来,我的盲点看起来像是说谎,随后又像是对被拒绝的恐惧,随后又好像是一些其它的习惯。我一层层地穿越,每一层的习惯后面总是有另一层的东西,而我的盲点一直隐藏着,在最核心的地方我的盲点就是自我憎恨。对其他人来说,那盲点可能是贪婪、嫉妒、不诚实、缺乏耐心、歇斯底里、喜悦、色欲、妒忌、拨弄是非、罪恶感、指责、虚荣、骄傲、或其它的东西。对我来说,“我不够好”就是我的盲点显现的方式。

 

盲点得到喂养,就会长得更加强壮。它以一个喂养系统的方式运作着,也就是说它由来自于同一个整体的两个共生的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总是一起工作,其中的一半跟随着另一半,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每一半都处于喂养系统中,如果自我观察只是抓住这个系统的一半,那么这种观察就是不完整的,这样也就符合了这个喂养系统的目的。这个系统只有一个目的:捕获和消耗注意力。它需要用注意力来喂养,因为注意力就是我们,就是意识,所以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吃掉我们。于是,这里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盲点消耗注意力,以它为食;要么是盲点被注意力所消耗,成为注意力的食物。而后者也正是灵魂成长的方式。这印证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是被转移了。在这里,我想要强调转移这个词,于是用“转移”替换了“转化”。在整个宇宙中,能量不断地转移,从太阳到地球,从地球到人类,以此类推。我们的内在也是如此。在盲点上也在发生着能量的转移,这使得盲点可以成为一种食物来源,一种供灵魂成长的食物。这才是盲点真正价值的体现。所以,如果能以适当的方式对待盲点,不去评判和进行任何形式的介入,盲点就会来喂养注意力,它的能量就会转移给注意力。如果对待盲点的方式不当,我们就会认同于盲点,并且去评判观察的对象。这样,注意力的能量就会转移到盲点中。一方成长了,另一方就会被削弱。这是很自然的。

 

以下是喂养系统的运作方式:

 

1.捕获: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行为——什么行为都可以,只要是习惯性的行为,我们都可以了解和辨认出来。这个行为可能是妒忌、嫉妒、色欲、贪婪、奢求、仇恨、争执、介入或是任何习惯性的、机械性的和自动化的行为。我在应对盲点时是有优势的,这种习惯性的行为是完全可以预计的,当我看到过它们10000次以后(甚至更多次,我是一个学习速度很慢的人),它们一旦露头,我就能马上认出它们,并且每次都能非常准确地知道它们会把我带向哪里。所以,我需要做到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在一个放松的身体中保持临在的状态。无论在做任何事,无论身边发生任何事,我都尝试去找到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这样,在盲点出现之前我就能够做好准备。

 

放松的身体是可靠的。注意力如果集中在对的地方,它就无法被捕获。集中在对的地方指的是无论任何的行为发生(羡慕、嫉妒、贪婪、色欲、哀伤、奢求等等),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放松身体。

 

但是我们那围绕盲点构建的小我知道如何捕获注意力,因为对于如何让吸引或抓住注意力,小我已经有了上万次的经验。小我是机械的、重复性的和习惯性的——它就是习惯的复合体。所以这个系统的前半部分就是捕获注意力。

 

2.消耗:喂养系统的后半部分是评判我们的行为(也就是认同),它会自动地、习惯性地紧随这个系统的前半部分,因此它是可以预计的。当我有妒忌、嫉妒、色欲、愤怒、仇恨、过量饮食、说负面的话、说闲话等各种行为时,马上会有对这个行为的评判紧跟其后,这就是这个系统的后半部分。先是行为,然后是反应,这是一个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等量的反作用力。)当我想要改变我的行为,我会去做内在的观察,但这只完成了一半;我还没有完整地观察到我想改变的那个内在系统。基于不完整的信息或观察我只看到了这个系统的一半,这会使我处于危险的境地并且会危及我的修行。到底什么对我是好的,我所知甚少,我也不了解我内在那微妙的平衡。如果我改变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会有变化,我可能会处于比开始修行之前还要糟糕的境地。

 

我还没有了解到:我想要改变的部分,我想要改变的行为,或者更准确地说,我想改变的习惯并非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一个更大更完整的系统的一部分。它只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一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圆。观察习惯性的行为只是在观察这个圆的一半,180度,而非360度。我想要改变这个习惯的原因是因为我对它有了评判(与它认同了)。这是很简单,很明显的。除非我把一个习惯判断为坏的、错的、龌龊的,否则我不会想要改变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对习惯的评判就是一种习惯。这个习惯有赖于先做出坏的,不好的评判,并从中获得能量和力量。对习惯的评判是这个习惯的另一部分。这个习惯其实不是对酒精、甜食、色情的爱好或是我们观察到的任何其它的东西,而是饮酒并且对自己饮酒做出评判,这才是那个整个的系统、完整的、360度的圆。这个完整的系统让我们的自我保持现状,停留在既有的位置上。对我来说,我的现状就是自我憎恨。这就是我评判观察对象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力量。小我的存在有赖于这样的认知:我不够好,我是有问题的、有损伤的,我需要解决问题、修复损伤。小我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没有小我的存在基础了。就是这么简单。

 

评判(系统的后半部分)只有一个功能:消耗注意力。我们的污点,或者说盲点以注意力为食并将它消耗。按照法则,盲点会因此变得强壮。得到喂养的会变得强壮,这就是法则。

 

另一方面,注意力可以通过小我的喂养而存活并强壮起来,这时喂养系统就会这样运作:注意力安住在家里,没有被这个循环前半部分(行为)所捕获。“安住在家里”指的是,无论什么被丢到注意力前面,注意力都持续地去感觉和放松身体。如果注意力保持稳定,稳固地专注在身体上,并保持身体的放松,这个系统的后半部分,即反应(评判)也就无法捕获它。当注意力不被行为或反应所捕获时,这个喂养的系统就会去喂养注意力。于是我内在的注意力,即灵魂,就会变得更加强壮,能够更久地保持专注而不被捕获。

 

所以,自我观察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评判。这并不意味着评判会就此停止,我只是不再认同于评判,不再去喂养它,而是用它来喂养我。内在的注意力每天都需要得到适当的喂养,所以每日的静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给我半小时不被打断和打扰的时间来练习让注意力生根和安住在家里。任何时候当注意力被捕获时,只要我“记得自己”,也就是变得有意识,意识到自己被捕获了,我就可以“再度开始”。我们都是初学者。我自己也是初学者。每天我都会一次次地再度开始。逐渐地,在被思维-情感复合体捕获和消耗之前,我就可以“记得自己”,也就是找到身体,让注意力回到对身体的感觉上并放松身体。

 

所有不必要的思绪,不恰当的情绪以及不必要的身体紧张都在为我们的盲点服务,我们可以预料它们总是会把注意力引向盲点。而注意力一旦被盲点捕获就会被它消耗掉。所以,要去观察不必要的思绪,不恰当的情绪以及不必要的身体紧张。放松的身体是可靠的。不要评判、谴责、批评,只是观察。如果我不把熊吃掉,熊就会吃掉我。

 

盲点的唯一目的就是喂养自己,它通过触发那些使它得到最佳喂养的模式来实现目的。那些模式就是理智、情感和身体的习惯。这些模式总是伴有身体上不必要的紧张。如果这些模式在任何的情况下出现,我都马上将注意力专注在身体上,深呼吸……并保持身体的放松,那将会怎样?你可以自己去验证,而不要只是听从一些所谓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即使这些所谓的专家有着各种文凭和证书和头衔。自己去验证,否则你将会被借来的知识,他人的见解和自己的盲点所束缚。

 

去改变观察对象的努力只是在浪费能量,而且难以带来改变。这种努力也是一种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为,只会使更多的能量被捕获和消耗。通过观察所积累的理解,我们可以逐步耐心地改变我与观察对象的关系,也就是说我可以不那么容易地认同存储在“迷宫”(即思绪-情绪符合系统,译注)中的各种剧本和形象。这样我与它们的关系就会变得1)漠然;2)客观;3)不执着。改变观察对象的努力就是评判产生的后果。就是这样。所以,“捕获和消耗”系统的后半部分通过我对观察对象的评判来抓住我。这种评判每次都会抓住我,使我的盲点(自我憎恨是我的盲点)不被触及并且得到很好的喂养。

 

评判无可避免地会伴随着不恰当的情绪——因此不恰当的情绪就是一个致命的信号,说明盲点在开始运作。这是一个即时反馈机制。所以自我观察的基本原则就是观察不恰当的情绪;评判也无可避免地会伴随着不必要的思绪,它说明盲点又开始运作了。这是另一个即时反馈机制。所以自我观察的基本原则也包括观察不必要的思绪;同样的,评判也无可避免地会伴随着不必要的身体紧张,所以自我观察的基本原则也包括观察不必要的身体紧张,并放松下来。这些即时反馈机制都可以帮助灵魂发展、成长和成熟。它们不是缺陷,而是帮助我觉醒的天赋。它们可以滋养灵魂。

 

所有为了变得有意识而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无论它多么的微小。这是一个修行的法则。每当我进行观察,我内在某些有意识的东西(注意力)就会因为得到滋养而成长,每次观察自然都会有收获。所有有意识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这是一个法则。我不在意“大的进展”,而更加在乎为了“了解自己”而进行的稳步、耐心、谨慎而正确的努力。这就是我们获得自由的希望。这种希望对于头脑来说是疯狂,对于情绪来说是哀伤和痛苦。而对于自我观察来说则是力量与智慧。它喂养了注意力,因而会带来更多的意识。由此我也成熟起来。

 

原创译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