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ional 4 地表

 惦个LOOK庶 2013-02-10

本讲教育信息

. 教学内容: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 知识结构

 
                

. 重点、难点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外力作用与地貌

 

. 具体内容

中国有句成语叫“沧海桑田”,描写了地表形态的不断演变,在高高屹立的青藏高原上科学家们竟然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现在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一个天然障碍,但有谁知道,多少年前这里却是一片陆地。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造和演变。

引起地球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其中由自然原因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者的关系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建设地壳、使地壳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控制地表基本形态

1. 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

2. 内外力作用共同进行

3. 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成岩

  破坏地壳,改变地表的原始形态,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整个地表形态都是由这两种力共同作用而形成,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却削平高山,填平盆地。我们先一起研究几种主要的内力作用。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 岩浆活动

当岩浆内压力大于上覆岩层外压力时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当其内压力小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时则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课本59页《岩浆活动》的图片

变质作用主要是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变质成为变质岩。

2. 地壳运动

又称构造运动,是形成各种地貌的主要原因,人们不可能看到整个地壳运动的过程,但可以通过地质构造所产生的地貌来推测,证明地壳运动,所以说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按方向来分,地壳运动有两大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所带来的地质构造之一——褶皱

 

岩层受挤压向上隆起,这种形态叫背斜,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凹陷,这种形态叫向斜,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和盆地。

1)找石油、天然气,应该在背斜,因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结构,易储水储气。

2)造隧洞,应该在背斜面,因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3)建采石场,应该在背斜的顶部,因为这里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4)“自流井”会分布在向斜,因为这里底部低凹,易储水。

有时候会出现地形倒置的情况。——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所以,要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不能单看它的外表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它的岩层关系。

另一种地质构造——断层是由于垂直运动造成。

找泉水,湖泊,应该选择断层构造附近,因为岩隙水易于随断层而出露,该地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为洼地,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建造,应该回避断层构造,因为易于发生断层活动,破坏工程,让水库泄漏。

地质构造是指出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地质构造种类

成因

岩层形态

岩层位置关系

形成地形

具体实例

褶皱

背斜

岩层因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叫褶曲。一系列褶曲形成褶皱。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一般为山岭,常被侵蚀倒置成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等巨大的褶皱山脉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一般为谷地,常被侵蚀倒置成山岭

断层

地垒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形成断层

中间岩块相对上升

岩层被两条以上的断层切割,两侧岩层有明显的错动

常形成断块山

我国的庐山、泰山等

地堑

中间岩块相对下降

常形成凹陷很长的谷地

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岩层受力形成断裂有两种可能:一是挤压力超过岩层自身的韧性;二是岩层本身受到的是两侧的拉张力作用。产生断裂以后沿断裂面错动,形成断层。

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泰山、庐山、华山。断层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低地或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3. 变质作用——结果形成了变质岩

4. 另外一种形式的地质作用——地震

5. 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的内部还有很多小板块。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上运动的。注意板块同地壳不是一个概念,板块同大陆或大洋的范围也有区别,只不过借用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而已。特别强调印度洋板块的范围,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归属于印度洋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板块的边界:

 

生长边界:裂谷或海洋

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板块的消亡边界。

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大陆部分的消亡边界。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均分布在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证明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壳活动确实比较剧烈。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和搬运作用都需要动力,而动力分别是风力、流水、波浪和冰川。

流水侵蚀地貌,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等。

风力侵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堆积地貌,如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等。

一旦沙丘发生流动,掩埋村舍、道路、牧场等。措施——植树造林。

地貌形态的成因是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是内力、外力综合作用的产物,在整个作用过程中,内力作用是主导。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岩浆经侵入或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②⑧⑩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风化形成风化物。

③风化物经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为沉积岩。

⑤⑥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④⑦⑨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