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活型態的不同(其實我猜台灣也開始和美國日益近似了),美國的老中如果要自己做年糕的話,絕大多數都可能會到中國雜貨店去買袋裝的糯米粉來做。由於我一向愛吃糯米食品,加上美國市面賣的年糕,從未見到佳品,花了很多工夫向各方英雄好漢請教,幾年下來綜觀其製法也不過數種。至於坊間和網路上流傳的年糕食譜雖多,不知寫的人想藏私還是另有原因,總覺得懂解得不夠透徹。有些年糕的做法,也許可以做出一些好味道來,但又受限於生活型態、條件的不同而覺得不夠實際。 今年總算有幾天空閒,想把自己學會的一些做年糕的方法整理出來,提供《七事堆》的同好參考。相信大家可以依各自的條件選擇最適合的做法來蒸製合自己口味的年糕。 由於每個家庭的條件都不盡相同,如要把製作方法依各種不同的條件,量身剪裁式的來寫,會變得十分冗長而且不切實際,琢磨了好久,決定先從理論談起,把做年糕的道理和方法搞懂了,不論怎麼做都錯得有限,如能多試幾次,相信每人都可以做出超水準級的年糕。 以製造的觀點來分析,年糕可大類分為(年糕)胚子和點綴兩大部份。 胚子做得好壞與否,可能會被表面的裝飾點綴暫時遮掩。外行人或偶爾才吃一兩次年糕的人可能因經驗不足而被蒙混。但如果是買整塊年糕回家來分好幾次吃的話,遲早還是會被精明的食客發覺到其中不妥、怪異之處,久了仍可分別好壞。 年糕上點綴用的東西,多半都是增加美觀、香味和口感之用,隨著家庭、地區口味的不同而有萬千的變化。但也可以正面的影響到年糕的風味。一般購買人都從年糕裡的飾物多少和精緻與否來判斷年糕的好壞。 做年糕胚子的材料不外乎(糯米)粉、糖、水三項。粉的好壞對胚子有百分之五十的影響力,糖、水的影響力約各佔四分之一左右。 年糕粉可大分為用整粒的糯米現磨以溼粉的形態來做的,也有預先把糯米磨粉再以乾粉的形態來做的。(江浙地區有用上好的大米來做年糕的,本文暫不討論)。由於台灣地區習慣吃以糯米粉為主做出的年糕,本文就以這種做法的年糕為主題稍做介紹。 什麼才算是我心目中所謂的好吃的年糕呢? 不黏、不膩、要香、要飴、要軟、要糯、要好做、要美觀、要有嚼勁,要耐久藏。 用存糯米粉做出來的年糕,只要得法,上述八項至少可以做到七項。至於美觀與否,則是各人主觀的判斷,旁人(我,主夫)無法置喙。 開始深談之前,要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做年糕的訣竅: 糯米這個東西非常奇怪,無論是生是熟,只要攪拌得夠,它就能嚐來有嚼頭(台語稱為 Q,時新香港的流行語說是「彈牙」)。也就是說,我在下面談到的做法裡,無論冷揉還是熱攪,你都要花多一點時間去揉攪那拌溼了的粉團,做出來的年糕才夠 QQQ 才能與眾不同。 要攪拌多久? 我個人是用攪拌器快攪個十分鐘左右才擺手。我當然不反對你用手去慢慢揉它... ;-) 別忘了,我把年糕的製作分成胚子和點綴兩部份,在這前半段的討論裡,你只看到如何做好吃的胚子。你必須自己花一點腦筋來設計,才能做出喜歡的自家的年糕(後面也會介紹)。
敬祝 《七事堆》的網友們來年人人都 大吉大利 步步高陛。 ------------------
如果豆子好,新鮮易爛,在豆子還沒有開花以前就得把用來做點綴的份量用碗另外盛開。把煮開花了的豆子攪進糯米漿裡去,會太爛而不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