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

 吴复苍 2013-02-14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

    

核心病机  脾虚、气滞、食停、热结。

核心用药  白术、当归、陈皮、枳壳、生地、玄参、麦冬、莱菔子、火麻仁、生甘草。

方义分析  方以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润肠,甘草益气补中以治其虚;陈皮健脾理气,枳壳消痞除胀以疏气滞;生地、玄参、麦冬清热,增液润便;莱菔子消食通便,火麻仁润肠通便。 

辩证加减  清·唐宗海《医经精义·脏腑通治》曰:‘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为主”。对于体实多动患儿,常加青皮、芦荟(少量)以疏肝理气,加酒大黄通腑泻热,厚朴理气除胀;体虚瘦弱患儿,排便无力,加生黄芪益气增力;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喘胸闷者,加瓜蒌仁、紫苑肃肺通便。此外,谷精草也有通便之功,对于目暗眵多的便秘患儿亦可用之。

对于久治不愈的患儿,配合健身疗法:

“运脾胃”

在椅子上正坐位,以双手搭在膝盖上,用双手的拇指按住膝弯下的阴陵泉穴,其他四指搭在膝外侧阳陵泉穴处,上身下俯,拇指沿胫骨内缘向下推至足内踝,其他四指随之在小腿外侧下滑,返回时其他四指加力,沿小腿外侧(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向上滑动至阳陵泉穴处,如此反复36次。

作用原理 

    1.经络上的健脾和胃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参与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

2.腹部的挤压作用  通过上身的起伏,挤压胃肠,能增强胃肠蠕动、胃肠平滑肌的张力,改善肠曲(升结肠与横结肠的结合部为肝曲,横结肠与降结肠的结合部为脾曲)功能,促进大便排泄,也能起到缩腹、瘦身和减肥的作用。仰卧起坐主要是健体,改善腹肌,运脾胃是改善胃肠消化、吸收、排泄,又比较省力,人们容易接受。

3.肛门括约肌的调整  下俯是肛门开张,上挺时肛门紧闭,肛门反复开张、关闭,提高了肛门括约肌的肌张力,改善肛门的肛上动脉、肛中动脉、肛下动脉的功能,可彻底改善排便无力状态。

                  

               腹部按摩八法

              (在图书馆内)


内病外治顽固性便秘——保留灌肠法

 

顽固性便秘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津液亏虚,肠失濡润,中医有阴虚便秘,血虚便秘,津伤便秘,产后便秘,病后虚秘等;二是动力不足或障碍,动力不足有气虚推动无力,阳虚运化不及。动力障碍是胃肠在各种病因作用下,肠腑结滞不通所致,可由寒邪凝聚,热结胃肠,瘀阻血脉,气滞肠中,湿困肠腑,燥伤肠液,肝郁便结等。剩下的事情是你要找一位责任心较强,学识渊博的中医为你诊断,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开列处方,煎好汤药,准备灌肠。

    中药2次煎成400m 1混合,1次灌入量以100 - 200m 1为宜。

② 用物准备及操作:热水袋1个,250m 1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温度计1支,常规灌肠用物1套。中药煎剂100 -200m药温39℃41℃,将药液倒入无菌输液瓶内。用1次性输液管连接肛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 )。治疗安排在病人晚睡前和晨间,嘱病人排空二便。肛管插入深度为25 - 35 cm,点滴法灌肠,速度30/m 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完毕嘱病人卧床,臀部抬高15,尽量保持药液在肠道内的时间。(本项最好找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护士朋友为你筹备工具,并教会你操作,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