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説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説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个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
1、 孝感動天
![]() 2、百里負米
![]() 3、嘗糞憂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cán)陵令。至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
医曰:“欲知瘥(chái,病愈)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sāng,磕头礼拜)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 4、滌親溺器
![]() 5、扼虎救父
![]() 6、懷橘遺親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 7、刻木事親
![]() 8、哭竹生笋
![]() 9、 蘆衣順母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
![]() 10、鹿乳奉親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待见归。 ![]() 11、埋兒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有诗赞曰: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 12、賣身葬父
![]() 13、棄官尋母
宋代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厂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 14、親嘗湯藥
![]() 15、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疾笃,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但愿子孙如。 ![]() 16、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 17、拾葚異器
![]() 18、 聞雷泣墓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后汉书·蔡顺传》一则里也有记载: 母平生畏雷,自亡后,每有雷震,顺辄圜冢泣,曰: 顺在此。有雷同之处。
![]() 19、臥冰求鯉
《搜神记》卷十一
![]() 20、戲彩娛親
《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 21、嚙指痛心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感虚》中首次记录了这一故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曾子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方到。”即以右手(,同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 ![]() 22、行傭供母
【原文】“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 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诗曰: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 23、涌泉躍鰱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汲而奉之。母更嗜鱼脍,夫妇作而进之,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诗取以供母。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知事母,妇更孝于姑。 ![]() 24、恣蚊飽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