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心裁(40)大陷胸丸

 学中医书馆 2013-02-24

大陷胸丸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伤寒论》(131)   

【组成与用法】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 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功效】逐水破结,峻药缓攻。

【医案】

输卵管积水

初诊:2006年3月6日。章某,30岁,因原发不孕5年就诊,平素月经周期不规则,35~48天一潮,经量不多,经色先红后暗,夹血块,7天净,经前乳房刺痛,经期不减,下腹胀,纳差,腰酸痛,带下色黄,二便正常。末次月经2月9日来潮。B超检查提示:子宫大小45mm×37mm×47mm,两侧输卵管积水,右侧61mm×26mm×27mm,左侧23mm×11mm×10mm,输卵管形态不规则,管壁毛糙,厚,内部透声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左侧附件压痛,右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1)原发不孕。(2)两侧输卵管积水。(3)月经稀发。

治法:逐水破结,祛瘀行气。

方剂:大陷胸丸合五苓散加减。

制大黄9g  葶苈子12g  玄明粉(冲)10g  杏仁10g  桂枝6g  茯苓皮20g  泽泻12g  猪苓10g  白术1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30g  大腹皮15g7剂。

二诊:2006年3月13日。药后大便溏频,月经逾期未潮,偶有下腹疼痛,尿妊娠试验阴性,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厚朴10g7剂。

四诊:2006年3月20日。月经未转,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7剂。

黄体酮针20mg肌内注射,连续3天。

五诊:2006年3月27日。月经3月25日来潮,经量偏少,今未净,舌脉如上。

治法:调气血,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生甘草6g7剂。

六诊:2006年4月6日。经水已净,乳房微痛,舌脉如上。

治法:逐水破结,活血行瘀。

中药守36方,加路路通10g、郁金10g14剂。

七诊:2006年4月24日。B超检查提示:子宫大小43mm×33mm×45mm,未发现两侧输卵管积水征象,子宫直肠凹见前后径15mm液性暗区,左侧卵巢可见9mm×7mm×8mm大小高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考虑畸胎瘤可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36方,续进7剂。

【按语】

大陷胸丸是治疗结胸项强如柔逐水破结,峻药缓攻的方剂。何为结胸?指邪气内结,胸腹胀满疼痛,手足不可近者。大陷胸丸中用大黄、芒硝泻热破结,甘遂峻猛逐水,葶苈、杏仁清泻肺热下水,猛药为丸缓用,更以白蜜煎服,以泻胸中水热胶结。

案系两侧输卵管积水,症见乳痛腹胀,月经延后,带下色黄,证属水热互结,经隧不通,当依《素问·汤液醪醴论》的“去宛陈莝”法,治以清热逐水,祛瘀行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补上治上,制以缓”,故用峻下药为丸以疗病位在上之结胸;而此案病位在下,又大便如常,故仅取大陷胸丸之药,去甘遂、蜂蜜,煎汤服用,以因势利导,再配伍五苓散加强化气行水之功,佐以丹参、益母、牛膝、腹皮,以行气活血,水下血行,故积水自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