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中大黄的应用与承气汤类方串解

 寂寞在繁衍 2015-09-12

吕志杰

1 经方对大黄的应用

大黄在中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论之甚详,医圣张仲景用之最精。《本经》曰:“大黄一名黄良。味苦,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这说明大黄具有多种功效。

大黄色正黄,其性寒凉,味虽苦而带清香之气,入血分而兼入气分,善治一切里实热证,“除邪气而不伤正气”(《本草正义》)为其特点。经方有31首方剂中用大黄,另有1方在加味法中用及。这32方(《金匮》第23-25篇不计)对《本经》所述大黄的主治功效运用的丰富多彩。  
1.1 荡涤肠胃 仲景创制的著名的大、小、调胃三承气汤是对《本经》所谓大黄“荡涤肠胃”的绝妙运用,主治邪热属阳明与肠间糟粕互结所形成的“胃家实”证,后人称为阳明腑实证。三方皆以大黄“荡涤肠胃”为主。其中大承气汤配伍枳实、厚朴疏通气机,并用芒硝,软坚泻下,四药相合.其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之功最为迅猛。主治大便燥结,甚者热结旁流,脐腹胀痛,潮热谵浯,手足?然汗出等阳明腑实重证。若大承气汤减去芒硝,名曰小承气汤,适用于阳明腑实证中气滞较甚者。若大承气汤减去枳、朴,加上甘草,名曰调胃承汤,适用于阳明腑实证中燥结较甚者。另外,,以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并变方剂为蜜丸,名曰麻子仁丸,变攻下之方为润下之剂,适用于胃热律亏所致的大硬结,小便数之脾约证;对于邪热蕴结少阳胆腑证,仲景以大柴胡汤主之,该方用大黄者,使胆腑邪热假道阳明泻之可也。上述可见,仲景对于大黄“荡涤肠胃”的灵活运用可谓高妙!

1.2 通利水道 大黄通谷之功已如上述,而利水道为何?《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张景岳释曰:“决,通也;渎,水道也。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用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张仲景以大黄利水道有下列4方:①大陷胸汤,方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三药共奏破结逐水之功。主治水与热邪互结于上中二焦所致的“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或“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丸,方由大陷胸汤加葶苈子、杏仁、白蜜等组成。此方改汤为丸,并加入葶苈、杏仁宣泻肺气,白蜜缓和泻下之性。适用于大陷胸证邪结高位兼见“项亦强,如柔痉状”。③厚朴大黄汤,方由厚朴、大黄、枳实组成,三药相合,泻实涤饮。主治“支饮胸满者”。④己椒苈黄丸,方由防己、椒目、葶苈、大黄组成,蜜和为丸,疏通二便。主治“肠间有水气”证。上述可知,大黄不仅通谷道,泄大便,而且通水道,利小便。其通利水道之功应引为重视及深入探讨。

1.3 下癖血血闭 仲景对《本经》所谓大黄“下瘀血、血闭”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分述如下:

1.3.1 治“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的蓄血证《伤寒论》中治疗蓄血证的3个方剂均使用了大黄:①桃核承气汤,方由大黄与桃仁、桂枝、芒硝、甘草相配,适用于少腹急结,其人如狂之蓄血轻证。②抵当汤,方由大黄与桃仁、水蛭、虻虫相合,适用于少腹硬满,其人发狂,脉沉涩有力,或身黄之蓄血重证。③抵当丸,即抵当汤减少水蛭、虻虫用量,加大桃仁用量;其大黄用量不变,改汤为丸,变峻攻之方为缓攻之剂。

1.3.2 治疗湿热疫毒深入血分的“瘀热”发黄证 《金匮》中治疗黄疸病有3个方剂用及大黄:①茵陈蒿汤,方由大黄与茵陈、栀子相配,主治:“瘀热以行”所致的“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 者。②栀子大黄汤,方由大黄与栀子、枳实、豆豉相合,主治“酒黄疸,心中懊恼或热痛”等症。③大黄硝汤,方由大黄与硝石、栀子、黄柏相伍,主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等瘀热重证。三方所治,虽病因、病机及病情或轻或重有所不再,但皆以大黄通利二便,攻除瘀热则一。

1.3.3 肠痈瘀热证 《金匮》治疗热壅气滞,营血瘀结于肠中所致的急性肠痈,证见振寒发热,“少腹肿痞,按之即痛”,甚至拘急拒按等,以大黄牡丹汤主之。方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组成。

1.3.4 妇人瘀血病 《金匮》中治疗妇人杂病及产后病用大黄者有3方:①抵当汤,本方不但治“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的蓄血重证,而且主治“妇人经水不利”而属于瘀结实证者。②大黄甘遂汤,本方以大黄破瘀,甘遂逐水,阿胶补虚养血,攻补兼施。主治产后“水与血俱结在血室”而表现为“少腹满如敦状”等症。③下瘀血汤,方由大黄、 桃仁、蜇虫三药相合,攻血破瘀之力颇猛,用蜜为丸。缓其攻破之性,主治产后“腹中有干血著脐下”所致的“腹痛”等症;此方亦主“经水不利”因瘀血者。产后多为虚证,但亦有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仲景以攻逐之方治产后之病,可见其辨证(病)论治的求实精神和胆大心细的医疗作风。

1.4 破症瘕积聚 仲景以大黄“破症瘕积聚”者有2方:①大黄庄虫丸,本方以大黄与 虫、虻虫、水蛭、桃仁等逐瘀药和干地黄、芍药、甘草等补虚药相配伍,主治五劳七伤,正虚久瘀所致的“内有干血之病证。②鳖甲煎丸,本方以鳖甲软坚敢结为主,配大黄、桃仁、廑虫、蜣螂等破瘀药与人参、阿胶、芍药等补虚药。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主治疟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虚,假血依痰,居于胁下,“结为瘫瘕”疟母病症。

 
1.5 调中去宿食 《金匮》宿食病篇以大承气汤主治宿食在肠,“脉数而滑”,“不利不欲食者”。《伤寒论》说:“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方后云:“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愈。”这是仲景运用大黄“荡涤肠胃”或 “调中化食”,以除“宿食”的最好注脚。

1.6 治邪实寒热 大黄苦寒,治病功在泻实为主,故《本经》所谓大黄治“寒热”者乃指邪热壅实而言。如大陷胸汤证之“热所小有潮热”者,乃水热结实所致;大承气汤之“潮热”者,乃腑气壅实所致也;大柴胡汤证之 “往来寒热者,乃“热结在里”所致也;抵当汤(丸)之“有热”者,乃“痰热在里”所致也;茵陈蒿汤证之“寒热”者,乃湿热疫毒深入血分,“瘀热以行”所致也;大黄牡丹汤证之“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者,乃邪热瘀结于肠中所致也;大黄附子汤证之“发热”者,乃寒实内结阳被寒郁所致也;苓甘五味姜辛加半杏大黄汤证之“面热如醉”者,乃“胃热上冲熏其面”所致也。上述种种,无一非里实热之证,故诸方配伍大黄通里泻实,内脏调和,则体表之振寒发热自愈。《内经》反复告诫“治病必求于本”,此之谓也。

1.7 推陈致新,安和五脏 人的生命活动就是一个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大黄的上述种种功用,可归纳为“推陈致新”四个字。邪实得去,正气自安,故云“安和五脏”也。

总之,大黄之功至大至广,神奇之药也,既可救治危急重围,如“良将’之勇,一战成功;又可调治慢性痼疾,如“良相”之谋,安抚八方。临证运用之时,全在于灵活变遇,神明善变,则大黄出将入相之功发挥无遗矣。

2 承气汤类方串解

凡有形之邪结聚于内,形成里实热证或水饮内停证等,当以泻下或/和逐水剂治之。以大黄为主的承气汤类为攻下之良方。经方以大黄为主的承气汤类方剂共14首;按其主治功效归纳,可分为寒下、温上、润下、逐水四类。按其方药组成归纳,可分为如下三类:

2.1 以大黄为主药的承气汤类 本类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大黄附子汤、大黄甘草场、大黄牡丹汤及麻子仁丸等9方。①大、小、调胃承气汤等三方所主之证,均属阳证、里证、热证,即阳明腑实证,皆有潮热,心烦,汗出,大便秘结,谵语等症状。然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皆重,同时因里实较盛,累及神明,所以呈现独语如见鬼状,循衣摸床,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用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四味药相配伍,协力增效,相得益彰,攻下之力峻猛,为泻下剂之代表方。腑实证较轻以痞满为主者,减去芒硝,只用大黄、厚朴、枳实,名小承气汤。腑实证以燥实为主者,减枳、朴,加炙甘草,名调胃承气扬。邹树说:“三承气汤中,有用枳朴者;有不用枳朴者;有用芒硝者,有不用芒硝者;惟大黄则无不用,是承气之名,固当属大黄。”(《本经疏证?卷十一》)此说很有道理。②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两方之药与小承气汤相同,只是具体病机不同,故方药剂量有所变通,方名为之变。③大黄甘草汤可以说是调胃承气汤去芒硝而成,专为胃热上冲,食已即吐而设。本方重用大黄为君通腑气,少佐甘草和胃气,如此单捷小剂,用之得当,立竿见影。④大黄附于汤主治寒实内结证,方以大黄与附于、细辛相伍,寒温并用,为温下代表方。⑤大黄牡丹汤乃承气汤变通之剂,方以大黄、芒硝等泻热通腑药与桃仁、丹皮凉血活血药及冬瓜子相伍,治疗营血瘀结于肠之肠痈脓未成者。⑥麻于仁丸亦为承气汤变通之方,主治脾阴不足并肠胃燥热的脾约证。故方以小承气泻肠胃之热,麻仁、杏仁、芍药益脾阴之虚,合而用之,恰合病机。

2.2 大黄与逐水药共用的承气汤类 本类有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己椒苈黄丸、大黄甘遂汤等4方。①大馅胸汤证与大承气汤证皆属热实证,两方皆用大黄、芒硝二药。但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膈脘腹的证侯,以胸、膈、脘、腹的疼痛为主症,疼痛拒鞍,按之板硬,故用硝、黄泄热开结;特用甘遂以泻下逐水。大承气汤证为燥热结滞于阳明胃肠之候,以日晡潮热,谵语,烦躁,多汗或手足多开等热毒内盛的证候和腹满痛,绕脐痛,大便燥结等腑气不通的证候为特征,故除用硝黄泻热通便外,特用枳实、厚朴行气消满以畅腑气。②大陷胸丸证和大陷胸汤证皆为水热互结的大结胸证,两方亦皆用大黄、芒硝二药但大陷胸汤为配伍甘遂;大陷胸丸为配伍葶苈子、杏仁。“汤者荡也,荡涤邪秽,欲使其净尽也。丸者缓也,和理脏腑,不欲其速下也。大陷胸丸以荡涤之体;,为和缓之用,盖以其邪结在胸,而至如柔痉状,则非峻药不能逐之,而又不可以急剂一下而尽,故变汤为丸,煮而并渣服之,乃峻药缓用之法。峻则能胜破坚荡实之任,缓则能尽际上迄下之邪也。”(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卷二》)③己椒苈黄丸证为饮结肠间,致使气机阻滞,腑气壅塞不通,而见腹满肠鸣,大便秘结;更因气不化水,津液不能转输上承,而见小便不利,口舌干燥,甚剧身体浮肿,故治以己椒苈黄丸。方用大黄通大便,防己、椒目利小便,取葶苈子泻肺者,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腑病治脏之法。④大黄甘遂汤证“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且阴血不足。故本方用大黄意在“下瘀血”,甘遂逐停水,柯胶养阴血以扶正气,可谓以攻为主,攻补兼施之方。

2.3 三物备急丸 本方源自《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是值得重视的方子。本方既非以太黄为主的承气汤类,亦非大黄与逐水药共用剂,而是将苦寒泻下之大黄与辛热峻下之巴豆相畏同用,并用干姜温阳守中。三味合用为丸,共奏攻逐寒积之功,以作备急救危之用,为神奇之良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