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汤 【原文】 1. 2.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论》(135) 3.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论》(136) 4. 5.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伤寒论》(149) 【组成与用法】 大黄六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兩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功效】泻热逐水破结。 【医案】 胎物残留 初诊:2006年10月13日。陈某,31岁,妊娠4个月,于9月7日引产术后,至今阴道出血未净,经口服止血药物无效,腰部坠痛,纳可,二便正常。10月13日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3mm,左侧子宫角部见一偏低回声团块,大小约11mm×8mm×10mm,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团块有血流信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胎物残留。 治法:逐瘀攻下,佐以清热。 方剂:大陷胸汤合失笑散(《和剂局方》)、佛手散(《外台秘要》)加味。 炙大黄9g 二诊:2006年10月17日。服药第2天阴道出血增多,与经量相当,今天出血减少,血色鲜红,背痛。服药期间出现恶心。B超复查:子宫内膜厚度2mm,左侧宫腔底部可见一8mm×4mm大小的絮状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未发现明显血流信号。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温胃止血。 方剂:桃花汤合柏叶汤加减。 赤石脂30g 三诊:2006年10月20日。阴道出血今天净,胃脘胀,背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养脾胃。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加味。 党参12g 四诊:2006年10月25日。无不适,B超复查,子宫内膜厚度4mm,宫内异常回声团块已经消失。 【按语】 大陷胸汤是治疗结胸证,即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或短气躁烦的方剂。成无己说:“甘遂味苦寒,苦性泄,寒胜热,虽曰泄热,而又能直达,陷胸破结,非直达者不能透,是以甘遂为君;芒硝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又曰‘咸以软之’……是以芒硝为臣;大黄味苦寒,将军也,荡涤邪寇,除去不平,将军之功也,陷胸涤热,是以大黄为使。” 该案为引产术后胎物残留,致阴道出血不净,腰部坠痛,证属瘀血留滞为患。《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训。虽大陷胸汤治水热互结在胸,但上药无不直趋下焦,且有荡涤之势,故以大陷胸汤攻下导滞,合失笑散、佛手散,益母草、枳实活血行气化瘀,加贯众、蚤休以清理湿热,收缩子宫以止血。用药之后,阴道出血增多,但左侧子宫角部偏低回声团块缩小,彩色多普勒检查原先发现的团块血流信号消失,提示残留的胎物已经脱离子宫壁,失去血液供应,即将排出,改用桃花汤合柏叶汤加仙鹤草、荆芥炭、海螵蛸、贯众炭、阿胶以止血。三诊阴道出血净,但胃脘胀,背痛,再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温养脾胃。从治法上说,此案首诊见血而活血,属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通因通用”,亦即“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中的反治法。然而许多疾病并非一法而始终,当视病变而法变,二诊瘀血已去,故改用固涩法以止血,即“散者收之”,属“正治”法。在用药方面,一诊用贯众,着重于清热,二诊用其炭,着重于收敛。甘遂的副作用之一为恶心,故二诊时用温涩法以止血和胃,方中炒粳米必用。三诊仍以香砂六君子汤善其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