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细菌感染引起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慢性症。临床表现可有急性肾盂肾炎史,但多数症状隐匿,表现不一。 较典型者呈反复发作型,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腰痛,低热或中度发热,有的仅长期不规则低热,易疲乏,轻 度食欲不振,或仅以血尿或高血压为主。有的青年患者仅有菌尿症(菌落计数>10万/毫升)而无其他症状,晚期患者有肾 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性酸中毒和尿毒症,可有坏死性肾乳头炎,肾周围脓肿等并发症。 本病多由急性肾盂肾炎未得到合理治疗或治疗后仍持续有无症状性细菌尿,或治疗后虽菌尿消失,但以后又反复发作,均可 引起多发性疤痕,造成肾内梗阻和肾盂、肾盏变形,演变为慢性肾盂肾炎。此外,急性期的病灶内留有的细菌抗原,能刺激 机体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反应,使炎症持续不愈而转为慢性。 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病史长,且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10的5次方个/毫升,肾脏有形态改 变(包括肾内疤痕形成,肾盂肾盏变形或肾萎缩体积缩小)。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抗菌素以抗菌消炎,对发作时控制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抗菌素对肾脏及全身的毒副作 用以及耐药性的影响,复发率较高,部分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本病多属中医“劳淋”“腰痛”、“虚损”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与胱膀,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生理功能甚为密切,若脏 虚损,腑将失利,若腑受邪,脏即受累。热淋久治不愈,或素体虚弱,湿热留恋,邪气内伏,久则伤肾,以致尿频、尿急、 尿痛、腹酸等一系列症状相继而出。若湿热久稽,则耗伤津液,损伤正气,致使临床上表现出肾得不足,脾肾两虚,湿热未 尽之正虚邪实之候,症情迁延不愈尚能由虚致损,“关格”,“肥闭”、“肾风”诸证均可出现
而形成的一个病理状态,慢性肾孟肾炎其病机为那热蕴结下焦,久之渐入血分与血相结于少腹,可按热结膀胱进行治疗。本 方使用结果,减少了本病的复发率,使病情相对稳定,是补充清热通淋治则的一种新治则。(
治性尿略感染心火亢盛型。(3)方功能健脾益肾、清利湿热。主治难治性尿路感染脾肾不足,下焦湿热型。(4)方功能滋 阴清热,利尿通淋。主治难治性康路感染肾阴亏耗、下焦蓄热型。(5)方功能扶正降浊,清热解毒。主治难治性尿路感染正 虚湿浊型。
15克。水煎服。 (2)生地12克、竹叶6克、生甘草6克、生山栀9克、通木3克、车前子9克、小蓟9克、藕节9克、生蒲黄6克,水煎服。 (3)太子参9克、炒白术9克、云茯苓9克、淮山药12克、粉丹皮9克、福泽泻9克、山萸肉9克、生熟地各9克、紫黄花地丁9克 、甘露消毒丹9克,水煎服。 (4)金银花9克、连翅9克、川石斛9克、生熟地各9克、淮山药9克、丹皮9克、泽泻9克、山萸肉6克,水煎服。 (5)大黄9克、仙灵脾9克、太子参12克、六月雪9克、白石脂16克、甘露消毒丹9克,水煎服。
;心烦少寐加黛灯芯;咽痛舌碎酌加川莲、大黄;纳谷不香,食后腹胀加鸡内金、广陈皮;腰酸明显加川断、狗脊、杜仲; 浮肿合防杞黄芪汤;头晕耳鸣加杞子、杭菊花:潮热加炙鳖甲、地骨皮、知母;尿中白细胞多,尿痛明显加瞿麦、篇蓄、鸭 跖草、土茯苓、紫黄花地丁;恶心呕吐加姜半夏、姜竹茹、老苏梗、尿少不利加车前子、福泽泻;浮肿加炙黄芪、汉防已、 生姜、大枣。
段尿培养长期阳性者;(3)长期应用西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能根治者。本方治疗全部采用中医辨证诊治方法,停用对 本病有治疗作用的一切西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版胶、鹿角胶,面肿腿肿加薏米、防已、冬瓜皮;蛋白尿、脓尿及血尿加龙骨、牡蛎、生地炭、茜草、黄柏、海螵硝、阿胶 或重用花粉;头痛加枸杞、菊花;纳呆、脘胀加黄连、砂仁、菖蒲、陈皮、枳壳;并发尿毒症用独参汤、外台茯苓饮、真武 汤。
经验,首用托毒生肌之法,以冀受损之肾组织得到新生、修复。内托生肌法实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另辟蹊径。本方剂量由编 者所拟
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版、生地。
医称之为“瘀滞”的实质。活血化瘀的药物能改善微循环的障碍,扩张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病灶局部的营养状况。 本方又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并不易形成抗药性,且抗菌谱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