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知青文艺宣传队

 垂钓渔公 2013-02-27

难忘的知青文艺宣传队

还记得那些燃烧着青春的舞台吗?每当夜幕降临,月牙初上,处处是文艺宣传队活跃的战场。东边演京剧《红灯记》,西边唱锡剧《沙家浜》;南边跳芭蕾舞剧《白毛女》,北边演对口词、三句半。赞颂解放军医疗队,讴歌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灰堆是舞台,汽油灯是理想的灯光。没有扩音器,大嗓门就是最好的音响。一支笛子,两把二胡就是全部的家当。穿田埂,走垄岗,每个村庄都有歌声飞扬。如今,再看一看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是不是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时光。
    知青岁月,是六十岁以上的人无法绕过的记忆。今年大年初三,十一位1968年一起从镇江中学下放到丹阳吕城的老知青,在下放45年后再一次聚到了一起。年过花甲的他们唱起当年的歌,跳起当年的舞,回忆着当年的情景。还以下放20年聚会时拍下的一幅合影(见照片一)为蓝本,按照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姿势,拍下了一张新的合影(见照片二)。
    照片一前排右一,那个当年闹着不肯站到一边,非要搬个小椅子坐在一边的小家伙,是站在后排右一的知青吴家祥的儿子。而在照片二中,“小家伙”已是而立之年。
    其实更能见证历史的还是那一幅幅老照片。照片三是六位女知青在跳完舞蹈《丰收舞》后的合影,照片四则是舞蹈《洗衣舞》表演中抓拍下来的画面。照片三后排左一与中间的两位女知青,与照片四第二排右一、第一排右一的两位是同样的两个人,她们分别是照片一和照片二中前排右二的曹节生,和前排左一的刘宝华。透过岁月的风尘,今天我们依然能从新照片中看出当年的她们的风采。
    “刘宝华当年是我们演出队主打节目《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虽然我们新河大队知青文艺宣传队在当时的丹阳红了半边天,但开头的时候,我们还为要不要成立这个宣传队开了几次会,争论了一番呢。”老知青吴家祥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小花絮:1968年10月,包括他在内的省镇江中学文艺宣传队的10多名队员,为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到了丹阳县吕城公社新河大队。他们到农村时随身带上了手风琴、笛子、二胡、锣鼓等乐器,在艰苦的劳动之余,自娱自乐吹拉弹唱。很快,整个大队都知道了这帮知青有能耐,了不起。不久,新河大队接到吕城公社革委会通知,公社要组织文艺汇演,每个大队都要参加。大队领导便找到他们,要他们组建大队文艺宣传队。但知青们没有立即答应,大家为此先进行了讨论。一种意见认为:我们知识青年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从事文艺宣传要耽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间,不能同意。另一种意见认为:我们知识青年虽然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但贫下中农要求我们从事文艺演出,我们就应该满足贫下中农的要求,发挥我们的一技之长,何况公社要组织文艺汇演,我们更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为大队争光。几次讨论下来,第二种意见占了上风,新河大队知青文艺宣传队随之成立。
    “慢慢的,我们宣传队的名气越来越响。只要有演出,有汇报,有领导来,我们都要出来表演。”吴家祥告诉记者,他们当年虽然很红,但好处只有一样,就是演出时可以改善伙食。不然,一个月六块多钱的生活费,一个不小心,总有几天要“就着酱油下饭”。除了改善伙食,贫下中农还会给宣传队赠送一块表示感谢的匾,到知青们返城时,这些匾已积了有100来块。
    谈起知青生活,吴家祥非常感慨。他认为,那段岁月对知青们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中的何小明后来成了丹阳当地颇有名气的笛子教师,他的儿子现在在杭州成了一名专业音乐人。我们中的徐月萍培养出了一名青年钢琴家,就是蒋晴。我自己当年是个很腼腆的男孩,通过演出也锻炼出来了。我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走上了管理岗位。而最初显示出来的才华,大多都是来自于这一段经历。我们常说,吃了下放的苦,什么苦都不算苦了。”(记者 沙艳秋)本版图片由吴家祥提供

1(20年合影)



2(45年合影)

3丰收舞



4洗衣舞



5泛舟河上



6学生宣传队

7学生宣传队



8围坐听吹笛



9各族人民热爱毛主席



10小歌剧张思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