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三里穴位图(图片)

 金华303 2013-03-08

足三里拼音:zú sān lǐ
分类:

 按照 经络分类法 此穴位属于 足阳明胃经

按照 部位分类法 此穴位属于 下肢外侧穴位
按照 功效分类法 此穴位属于 益气壮阳穴
取穴定位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取穴】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 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

功效主治  

     【功用】益气壮阳,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主治病症】

  本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泻,便秘,肠痈,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5.妇产科系统疾病:乳痈,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8.下肢痹痛,水肿,脚气。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5寸,针感向下肤放散;

  2.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

  3.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4.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