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粮食市场回顾及2013年展望

 亢标 2013-03-08


时间:2013-02-17 15:21:00   来源: 君略研究报告网

    回首2012,“涨”与“僵”成为国内小麦玉米市场的主题词。展望2013,在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尚不明确、欧债危机阴霾不散、通胀仍面临较大压力等情况下,国家宏观调控仍将是粮食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

    一、2012年小麦市场整体处在紧平衡状态中,“涨”声一片

    综合影响2012年度小麦市场的主要因素:

    1、受饲料企业前期大量小麦替代、今年收购托市麦2325万吨集中入库等因素的影响,小麦市场供求偏紧,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2、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逐年递增,国家保价惠农政策明显。为了提高粮农种粮积极性、保障粮农种粮收益,国家及时发布了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规定:201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

    3、2012年以来,国家二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底价,截至目前,2010年产三等白麦拍卖底价提高至1.08元/斤,2009年产提高至1.02元/斤,这对高涨的小麦市场无疑又注入了一利多因素。

    4、小麦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市场流通量相对较少。新小麦上市后,粮农吸取去年存小麦收益较低的教训,卖粮积极性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售粮小高峰后,粮农手中余粮有限,略有存粮的粮农惜售情绪升温,导致现货市场处在供不应求状态。

    预计2013年小麦市场整体走势将以上涨为主基调,“政策市”仍将是影响小麦市场的主导因素:

    1、预计2013年各贸易商入市收购积极性会更高。经过2012年小麦市场大幅上涨后,有效的刺激了小麦市场收购热情。本年度中后期小麦市场收粮难的现象势必会刺激各收购主体来年入市收购态度。预计2013年新小麦上市后将会出现收购较“热”状态,将有效拉动小麦市场行情走势。

    2、“政策市”及市场需求都将是影响小麦市场的主导因素。2012年小麦市场年度库存减少及需求旺盛都将会对2013年小麦市场形成一定影响,2013年度国家有效库存的补充将会对现货小麦市场形成有效的拉动。如2013年小麦市场仍将增产或维持平产状态,小麦市场“政策市”将会明显,如2013年小麦总产减产等情况发生,小麦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将不可避免。

    3、粮农心理售粮价位将会进一步提升。2012年小麦市场大幅飙升,致使粮农心理售粮价位也进一步提升。在物价及种子化肥等农资上涨的情况下,粮价逐年上涨已深入粮农心理,价低不卖的惜售观念将有效支撑小麦市场行情走势。

    4、国家仍有较大调控小麦市场的能力。为了平抑小麦市场,12月份国家除最低收购价小麦进行每周网上拍卖外,政策性粮食收购也加入拍卖行列,如果小麦市场价格超过一定承受能力继续大幅上涨,不排除国家通过加大拍卖数量平抑小麦市场的可能,而且2012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为2325万吨,12月26日起除江苏、湖北总共投入60万吨左右进行拍卖外,其他省份还未入市拍卖,后期将有足够能力来调控小麦市场。

    5、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逐年递增,国家“托底”效果明显。为了保护粮农种粮积极性、保障粮农收益,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逐年递增。预计在加大惠农力度、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国家政策下,最底收购价政策仍将保持上涨状态,“政策托底”的拉动效应明显。

    6、国际麦价高位运行,将对我国小麦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国际市场麦价在各种天气因素的影响下,价格高位运行。3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322.8元/吨,合人民币2031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717元/吨,比去年同期涨335元/吨。SovEcon农业分析师表示,因供应吃紧以及2013年度冬季产量前景不断恶化,俄罗斯小麦价格预计在明年创新高。

    综上所述,2013年度在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尚不明确、通胀仍面临较大压力、国家压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下,预计2013年小麦市场整体走势仍将以“涨”字为主基调,“政策市”将是影响小麦市场的主导因素。

    (二)2012年玉米市场在不缺粮状态下,购销处在“僵”的氛围中

    经过2011年玉米市场大幅上涨后,2012年的玉米市场整体行情“波澜不惊”,粮农惜售、贸易商无意抬价收购的状态令本年度玉米市场购销一度处在“僵”局中。据监测,截至12月27日,德州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入厂价在2200—2280元/吨之间(14%水分),个体粮商坐庄收购价在2140—2180元/吨之间,与上年度末基本持平。

    综合影响2012年度玉米市场的因素有:

    1、2012年新季玉米收获前,虽然粮农手中玉米逐步枯竭减少,但中间粮商及各级粮库经过2011年“抢粮囤积”后,仍有一定数量的玉米积压库中,致使玉米市场处在“不缺粮”状态。

    2、2011年小麦、玉米市场价格的倒挂,致使各饲料企业大幅采用小麦进行替代,玉米使用量大幅减少。在小麦大量用于饲料消费之后,玉米供求在总量上保持了平衡,到年底算帐甚至还有盈余。2012/2013年度国内玉米期初库存比上年增加是公认的事实,从而增加了全年国内总供给量。

    3、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显示,2012年我国玉米又获丰收,玉米产量为20812万吨,比去年增产1534万吨。玉米市场在不缺粮状态下,供应压力渐显。

    4、2012年度,国际国内经济形式正处在缓慢复苏期,玉米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开机率降低,需求的降低也是影响玉米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5、2012年度玉米市场一直处在相对“波澜不惊”状态,各贸易企业利润较低甚至亏损,致使新季玉米上市后收购行为谨慎,“买”方的收购态度及行为也是影响玉米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预计2013年度玉米市场将呈触底反弹状态,但上涨幅度应该不会再现2011年的飙升走势:

    1、十一月份国家公布了玉米临储政策,政策规定:内蒙古、辽宁1.07元/斤,吉林1.06元/斤,黑龙江1.05元/斤,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期限截至2013年4月30日,华北不启动。临储政策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也为玉米市场奠定了底部空间。

    2、截至目前,德州小麦玉米价差达到300元/吨左右,饲料企业早已使用传统配方进行饲料加工,玉米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拉升。

    3、经过2011年玉米市场大幅上涨与小麦市场形成过严重倒挂现象后,粮农对当前玉米市场价位并不认可,持粮待涨的惜售心态较重。在玉米市场“买”、“卖”双方的价格拉锯战中,随着库存的消耗,预计粮农的惜售将会导致各深加工企业不得不靠陆续抬高收购价格来补充库存。

    4、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预计深加工企业开工形式也将好转,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强,再加上饲料企业小麦替代降低玉米需求升高,将对玉米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

    5、目前国家在东北地区临储收购政策已启动,截止明年4月30日较长时间的临储收购政策,在有效托底玉米市场的同时,也将有效“消耗”现货市场粮源供应压力。国粮局发布公告显示,截至12月10日山东、辽宁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已经合计收购2012年产玉米2033.4万吨,比上年同期多收148.6万吨。临储收购数量的多少,也将对后期玉米市场走势起到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2013年度预计玉米市场在玉米丰收、国家临储政策、市场需求、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走势会更加复杂。纵观整年走势呈温和上涨的机率仍较大,但出现如2011年大幅飙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2012年德州蛋白豆价格上涨

    截至12月27日,德州蛋白豆价格在5080元/吨左右,比上年度末上涨640元/吨左右。

    综合影响2012年大豆市场的因素有:一是由于近几年大豆与玉米种植收益差别较大,部分粮农改种玉米致使大豆播种面积及产量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10766亩,相比去年降幅为9.03%;二是十一月份国家出台了大豆临储政策,政策规定大豆临时收储价格为2.3元/斤,折合4600元/吨。本年收储价格上调幅度为历年之最,达到600元/吨。资料显示,2008至2011年的收储价格分别为3700元/吨、3740元/吨、3800元/吨和4000元/吨,呈逐年提高的走势;三是在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降低导致产量降低的情况下,我国大量进口大豆来填补供求缺口。国家统计局预期我国今年大豆进口量升至5750万吨的历史高值。

    预计2013年度国产大豆价格仍将延续上涨走势:一方面国产大豆产量不断下降,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强劲,2012/2013年度国内大豆供需在连续五年节余后首次出现缺口;另一方面国产大平榨油消费量不断降低,加上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支撑,今后国产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相关性将会降低,国产大豆将会走出相对独立行情。

    综上所述,受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国产大豆供不足需以及国家托市收购政策影响,未来几年国产大豆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走势,国产大豆价格可能会长期高于进口大豆价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