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西吕梁山区下葬习俗

 乾坤188 2013-03-09

晋西吕梁山区下葬习俗

来源:北京市殡葬管理处  作者:  发布于:2010-1-25  本文被阅读:2022次

丧葬习俗是民间礼俗中较为繁复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千百年来下层民众深层的文化积淀,表达了他们在面对死亡时的集体情感与意识,在普通老百姓传统知识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以现代文明人的眼光来看,偏僻山区保存尚好的丧葬习俗充斥着迷信的东西,他们会对文明社会中仍还存在这样的“迷信”举动感到费解,当有的人以猎奇的心态获悉山区丧葬习俗后,又不免要鄙视这些习俗的奉行者了。在这里,我不想为民间丧葬习俗的实践者作太多的辩解,只是以一种客观求实的态度,把仍然留存于晋西吕梁山区的丧葬习俗当作一种得到较好传承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读者。

 
丧葬习俗所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在短短的篇幅内远不能解说清楚。这里,我只就吕梁山区丧葬习俗中最后的部分,即下葬时的习俗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封口”仪式:死者(须是正常死亡,暴亡者的丧仪另当别论)去世后的第五天或者第七天(停尸的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死者家属的方便)清晨,他(她)的孝子贤孙们要早早起床,到死者的棺木前哭丧。丧葬仪式的总管(总负责人)早已从乡邻中找出与死者属相不相克的青壮年男子十二至十六名,负责扶灵。在送葬的队伍出发前,每人都必须“喝汤”(小米粥),死者的直系亲属还要在怀里揣上馒头,当地人认为,孝子们不能空腹送葬,否则他们将会永远挨饿,永远缺衣少食。吃完饭,孝子们要进行“封口”仪式,众人帮着移开尚未上钉的棺材盖,死者的儿女们拿着醮了酒精的棉花球为死者象征性地擦拭脸与手,并由死者的女儿或儿媳妇在棺材里放置死者身前使用过的洗漱用具、“鱼儿三牲(油炸过和猪、牛、羊面食)”、打狗棒和死者的生辰八字。出嫁了的女儿准备好的被子面一幅要盖在死者身上。儿女们尤其要注意看死者的老虎枕头(枕头做成老虎形状)是否放好,死者的头部不能比他的脚部高,当地人说,如果死者的眼睛能够看到他自己的脚的话,会常给孝子们托梦的。一切就绪后,死者的儿媳妇们会操起剪刀,掀开死者的左衣襟,剪下一小块衣襟来,永远保存,当地人说这叫做得“底财”,死者的后人的日子因此会好过一些。随后,在死者安卧的地方与棺材的空隙处,塞满柏叶松枝,一来防止地下动物对尸体的侵食,二来防止出灵时山路上的颠簸。尸体被固定住以后,要在尸体上撒纸钱(圆形方孔的纸币),然后“合棺”,合棺时不用铁钉子,而是用木楔子,每一个木楔子下面压一块红布条,当地人说这是为了讨个吉利,当众人钉木楔时,孝子们一齐大叫道:“××呀,别害怕,这里正给你立楼盖厦”。合棺后,扶灵的人七手八脚把炮杆捆在棺材上,儿女们开始大哭。
二、“送行”仪式:扶灵的年青人们准备停当后,死者的子女们就要进行“远送”仪式了。棺材的旁边早已备好了一个香炉,孝子们每人捻一柱香,哭着向大路走去,走大约三百米远,一齐跪倒在路旁,把手里捻着的香插在路边的地头上,再静静地回到棺材旁边。这样“远送”三次,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些,当地人说,这样做表示活着的亲人们舍不得死者离去。“远送”结束后,死者的长女要跪在棺材的大头边(棺材一头宽,一头窄,宽的那头叫“大头”),由扶灵的人抬着走向墓地。棺材盖上还要绑一只“引魂鸡”(必须是红色的公鸡),以引领死者的灵魂,以免走失或迷路。另外,还要用一匹约十米长的白色灵布,它的一头系在棺材上,另一头由所有的孝子们展开来,顶在头上,牵了走在棺材的前面。送行时的顺序是这样的:长子长孙手执柳枝走在最前面,后面紧跟死者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孙子们,他们一手执着“哭丧棒”,一手扯着白色的灵布。“送行”仪式一开始,“同乐会”和“八音会”(当地民间乐班)就要吹打起来,送葬队伍经过村子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院子里挂出一块红布,打起一个小火堆,以免死者的鬼魂误入人家。送行队伍在村子里走走停停,抬一会,放下来歇一会,“八音会”和“同乐会”的艺人会尽力地表演,村民们还会围观,他们似乎忘记了死者的存在,他们解释说,这是死者在人世间最后一遭了,一定要使劲闹一闹才好。
三、“下葬”仪式:送行完毕,“八音会”的艺人们和女眷们就半路折回来,不去墓地了。至于她们回家后的活动下面还要说到。死者的男性亲属们也要在半路里停下来,把别在孝服后面的孝单(一块一尺见方的麻纸,上面写着十六个字:哀我父亲,养我够劳,寿终正寝,伏维尚飨)撕下来,把孝服反着穿上,据说是为了不让死者的灵魂认出他们来,从而避免他附着到他们身上。一到墓地,扶灵的人们就地歇息,死者的儿子跳进墓穴里,象征性地打扫一番,为自已的父亲安家。然后,众人先把棺材顺进去,把“引魂鸡”放出来。风水先生拿着罗盘坐字,确定棺材的方向。认准方向后,要在墓穴的后壁上挂上一面镜子,当地人叫“照妖镜”,棺材上放上一本书,这是为了让后代人聪明所做的努力。棺材的两边,有纸扎的金童玉女引路。棺材前面放着长明灯。一切妥当后,由孝子们砌墓门,砌墓门时,一定要留出一个气眼出来,以便让风水先生“进气”。所谓“进气”,就是由风水先生生一堆火,拿一把铁锹在火上烤热了以后,凑到墓门的气眼上,再在热锹上倒一些醋,大叫一声“土工上来”,负责修坟的土工们回答一声,“上来了”,之所以这样做,据说是为了防止把修坟的土工们的灵魂压在墓穴里。“进气”仪式完成后,众人开始在墓穴上培土,孝子们一定要把坟堆修得圆圆的,取得是圆圆活活,圆圆满满的意思。风水先生在坟堆附近“谢土”,当地人叫作“安顿土家”,希望土地爷不要降灾给死者的子孙。众人随风水先生叩头罢,回家。回家时,孝子们不能走送葬时走过的路,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大家要尽量多拾一些柴禾,回来放在自己家里,取的是“发财”的美意。
四、“安家”仪式:上面说过,女眷们是先行回到家里的。死者的儿媳妇们要迅速地清扫死者留存下来的遗物,只是棺材安放过的地方周围不清扫。她们还要赶在男性亲属们回来之前,在大门外生起一堆火,在旁边放置一口大盆,里边放入一把菜刀。男人们回来后,首先要从火上跨过,然后再拿起水里的刀,刮一刮自己的手,免得把秽气带回家里。同时,儿媳妇们还要给风水先生准备香烛、筷子、五谷杂粮、麦麸、笤帚、黄表纸、祭品等物。等他回到家里后,由两位孝子陪着,分别在死者家里的灶君、张仙、门神、天地、土地等神位前贴上他所画好的符录,他会吩咐一个人洒五谷,一个人提着从墓地带回来的“引魂鸡”,拍打它的身体,让它发出叫声来,当地人说,这是防止死者的灵魂会呆在家里侵扰活着的人。风水先生的符录贴毕,下葬仪式也就告一段落了。
上面关于吕梁山区丧葬仪式的简单介绍难免挂一漏万,而且在每一个具体的村落或小社区,也一定还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从整体上讲,吕梁山区的丧葬习俗至今仍旧遵从上文所述的基本模式。我们先且不要急于对这一乡村风俗的存在下一个肯定与否的价值判断,因为,就我个人对民众生活的知识来看,这远不是一个那些不了解、不理解普通老百姓的夸夸其谈的人们所能做出的判断。如果读者们能从了解一种文化现象的心态出发来阅读本文,也许上面的介绍还是有一点所谓资料学的意义吧。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前一条: 您目前所浏览的新闻已经是最后一条了!     后一条: 您目前所浏览的新闻已经是第一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