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布依八音”

 十二木卡姆 2013-03-12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南盘江流域,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这就是“布依八音”。布依八音是早年由中原传入的乐府乐,现在对她是什么年代传入的,怎样传入的有不同的说法。

  早年传入的“八音”是纯器乐演奏曲,在以后流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在原曲调中加入说词和唱词,形成了唱段。

每当谁家婚娶、寿庆、生子、立房,主人家就请寨子里的“八音班”来添喜助兴,在吹吹打打的演奏中间,又加上了吉庆助兴的唱段,祈福消灾,自然更赢得人们的喜欢。当然,这些说词和唱词都是用的布依话。

  在经历了器乐曲、表演唱(有些专家称小演唱)两个形态的发展以后,布依八音又迎来了她发展的第三个形态:“八音座唱”。《布依族史》一书认为这大概在元代。也有专家认为在元末明初。

  八音座唱与表演唱有不同。表演唱是根据演唱环境需要,说唱些祝福或吉祥话。而八音座唱则不同。据清代《清稗类钞》一书所述:“八音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有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这也就是说八音座唱所唱的是戏曲本子,里面有不同的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发展,但又不化妆,不是戏剧。这就像带器乐伴奏的评书。难怪国家文化部把她列入“曲艺类”,为“布依曲艺”。又因为八音座唱是坐在板凳上唱,因此,又有人叫她“板凳戏”。

  就在八音座唱发展的鼎盛时期,又一种新的文艺形式悄然而生。这就是布依戏。布依戏产生于清初,而成形于什么年代有不同认识。一是根据老戏师的家谱推算出来的,大概在乾隆年间:一是根据《兴义县志》记载,光绪初年(1875年),兴义巴结王土司的族人王寿山倡议,多人出资首次制作了专用戏服,在巴结老场坝搭台演出。至此,布依戏才真正完成了她的发展,不但有了曲调、有了声腔、有了表演、还有了服装,成为戏剧之一种。布依戏是在“八音座唱”的基础上衍化发展而成的(见《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贵州卷·布依戏音乐分卷》)。从表演上看,布依戏有动作、有化妆、有专用的服装,而这些恰恰是“八音座唱”所没有的。由此看来,表演是二者的主要差异处。这也就成就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艺术。

  由纯器乐曲依次发展为表演唱,发展为八音座唱,以后又延展至布依戏曲,形成四种音乐形态同宗的独特景象。而且,这四种音乐形态并没有被历史的“浪淘尽”,而目前同时存世,形成“四乐同堂”,殊显难能可贵。这为我们研究民间文艺的沿革发展提供了活标本。我认为这是她最有价值的地方。这也成为千年来保护她、流传她的布依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每当人们说到“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总会发问:这“八音”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叫“八音”?她代表的是什么?我们知道,在中国音乐史上,“八音”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周秦时期。那时把乐器按制作材质的不同区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这就是“八音”。后来泛指为乐器。而“布依八音”的“八音”和中国音乐史的“八音”有无关系呢?“布依八音”、“八音座唱”的“八音”,现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指八种乐器,即:萧筒、牛角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乐器。

  在“布依八音”流行地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当年部落首领进京朝贡,中央王朝赏赐的是一支完整的乐队,但是由于旅途道路艰险,瘴气弥漫,环境恶劣,北方来的乐人很不适应,一路上死的死、病的病,最后只有8个乐人到达目的地,正好他们8个人每人操司一件乐器,就是前面说的那8种。这也就是现在八音乐班里搞伴奏的8件乐器的由来。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不一定都真实,据一丁等老先生考证,早年的布依八音演奏有十几种二十几种乐器。就是现在山寨里的八音班,乐器也不一定就是那8种,三弦、唢呐、勒尤、勒朗、木叶等也常见。只是那8种相对用得更多一些罢了。

  清代《清稗类钞》说:“八音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这说明,那个时期,“八音座唱”还不叫“八音座唱”,仍叫“八音”。“八音”出身于皇家,地位尊贵,自然不能怠慢。现在“八音”流行的山寨,还有要演奏“八音”用乐器,先要沐浴更衣、焚香礼拜、请出乐器的习俗。

  “八音”是器乐组合的名称。八音演奏一般也是合奏。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讲到“八音”时是这么说的:“唯浔州平南县,系古龚州,有旧教坊,乐甚整异。有时以教坊得官,乱离至平南,教土人合乐,至今能传其声。”其中不论是说“乐甚整异”,还是“教土人合乐”,都是说的乐队乐器多,演奏形式是合奏。从现在流传下来的曲谱和民间流传的演出形式看,都证明了“合乐”的特点。笔者有幸做过尝试,用萧筒、葫芦琴、牛角胡、月琴中的哪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八音乐曲,味道都不对;用八音的乐器组合演奏其他民歌民乐,大多听着也怪怪的,感觉不舒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八音乐器和八音乐曲。

  关于八音的音乐、表演等,刘一丁、冯景林、姚桂梅等老专家都有不少著述,恕不赘述。这里只想说说那几件乐器,确也很值得玩味。

  胡琴是胡人的乐器,宋时传入中原。古书上记载它的形制“卷颈、龙首、二弦”。你看它同今天八音乐器“牛角胡”、“葫芦琴”的样式多么相似。早期的琵琶,古书上记载它的样式是“盘圆柄直”,这又和八音乐器“月琴”的样式一致。八音乐器中还有一种叫萧筒的,是一种无膜竖笛。竖吹的无膜笛肯定要早于横吹的有膜笛,因为萧筒的制作要比有膜横笛简单得多。只是现在乐人一般都不愿用无膜笛而改用有膜笛了。无膜笛的音质音量同有膜笛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从以上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八音乐器的古朴,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它所演奏的乐谱的古朴。她的锣鼓也很有特色。八音用鼓是刺鼓,就是在鼓帮上钉满了木(竹)刺,除了便于竖放打击外(一般鼓为平放击打),一般人还看不出有什么其它实际用途。其实,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样式。鼓最早用于军事和祭祠,浑身钉了木(竹)刺的鼓,看着更威严。小锣也是抛起来打,叫打飞锣,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看着古朴的乐器,听着古朴的乐曲,真使人悠悠然又回到千百年前的感觉。

  作者:谷民春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