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词例句翻译——4

 西纳 2013-03-13
期,读音一:qī

(1)名词

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②日期,时候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

——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

(2)动词

①约会

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

——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

②约定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

——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③期望,希望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

——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

读音二:jī

名词。一周年,一整月。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7.奇,读音一:qí

(1)形容词

①奇特,罕见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前进越是困难,见到的景物也越发奇特。

②特殊,不平常的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拿事奉秦国的心思来礼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③珍贵的,稀奇的

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促织》)

——乡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们养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储存起来。

④出人意料的(措施)(计谋)

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失街亭》)

——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⑤美好的,合宜的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

——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2)动词

①惊异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促织》)

——每当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就会按照节拍跳舞,(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异了。

②认为出众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

读音二:jī

(1)形容词,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

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叫他与匈奴的单于对敌。

(2)数词,表单数、零数或余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个米粒左右。

58.迁,qiān

动词

①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迁移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当时元兵已迫近京城门外,无论是迎战、拒守、迁都都来不及了。

②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

有时也指降职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

——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

③放逐,征发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④改变,改动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

59.请,qǐng

(1)动词

①请求。请人做某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②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

——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

③谒见,问候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④邀请,约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⑤请教,请示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

——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⑥说情

文嬴请三帅。(《殽之战》)

——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60.穷,qióng

(1)形容词

①处境困难,环境险恶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②不得志,不显贵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③贫困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2)动词

①终了,穷尽,用尽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啊!

②寻到尽头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

61.去,qù

(1)动词

①离开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②距离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

——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③除掉,去掉

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

④前往,到……去

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为学》)

——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那舞榭歌台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2)形容词,过去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62.劝,quàn

动词

①劝勉,勉励

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

——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国内的百姓都互相勉励。

②劝说,劝告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63.却,què

(1)动词

①退

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涵相如列传》)

——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②使退,击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③拒绝,排斥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业。

④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

⑤去掉,消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

——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2)副词,表将要重复或继续。还,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再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3)连词,表转折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

——没有来由的再次渡过了桑干河,却又希望并州就是自己的故乡。

64.如,rú

(1)动词

①往,到……去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

——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

②顺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

——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

③如同,好像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桃花源中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人一样。

④及,赶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

——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⑤按照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

——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2)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如果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②表选择,或者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4)助词,形容词词尾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

——君子拉开弓不放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65.若,ruò

(1)动词

①像,好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

——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百姓安定吗?

②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徐公不如您这么漂亮啊。

(2)代词

①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

②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凭这样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爬上树去逮鱼一样。

(3)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板》)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算简单易行。

66.善,shàn

(1)形容词

①好的,善良的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征求询问好的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②好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晋鄙如果听从,很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

③友好的,亲善的

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

——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的对待他。

(2)名词

①好人,好事,好的行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②好的方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

——不必作战就使对方的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办法。

(3)动词

①交好,亲善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②长于,善于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③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④喜欢,羡慕

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羡慕世间万物遇到了大好时节,感叹我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⑤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因此感到心满意足,把刀子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4)表示应答之词。

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威王说:“很好!”

67,少,读音一:shǎo

(1)形容词,数量少,不多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

——生产(粮食)的人很少,而浪费(粮食)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产怎能不枯竭呢?

(2)动词

①缺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想在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插上茱萸,却少了我一个人。

②削减,减少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

——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诸侯国,以削弱他们的力量。

③瞧不起,轻视

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

——评论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3)名词,少数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读音二:shào

(1)名词,青年,少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众多名流贤者都来到这里,老老少少全聚集在一起。

(2)形容词

①年少,年轻

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善于写文章。

②小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触龙说赵太后》)

——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有出息。

读音三:shāo

副词,表程度,稍微,略微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被砍下的首级挂在城门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

68.涉,shè

动词

①徒步渡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察今》)

——澭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按照原来的标记趁夜晚过河。

②乘舟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察今》)

——楚国有一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③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驱赶着中原的士兵远征,进入江湖地带。

④经过,经历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报任安书》)

——现在您又遭受意外之罪,过一个月,就临近十二月了。

⑤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乐趣,虽然设有小门却常常关闭。

⑥阅览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顾炎武《复庵记》)

——幼年时读书,喜欢《楚辞》,阅读过很多诸子的文章和经典、史籍。

69.胜,读音一:shèng

(1)名词,胜利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2)动词,战胜,取胜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六国和秦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比秦国弱,还有不用贿赂就可以战胜秦国的趋势。

(3)形容词

①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我看那岳州的优美景色,全在一个洞庭湖上。

③盛大的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

——我年少无知,却荣幸地亲逢这盛大的宴会。

读音二:shēng

(1)动词,禁得住,忍得住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鸿门宴》)

——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

(2)副词,尽,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如果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就用不尽了。

70.识,读音一:shí

(1)动词

①懂得,知道

识众寡之用者胜。(《谋攻》)

——懂得兵多和兵少的不同用法的一方能取胜。

②认

②认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同样是沦落天涯的人,相见何必一定要曾经互相认识?

③识别,觉察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听出了(焦仲卿)马叫的声音,急忙穿着鞋子出来迎接他。

(2)名词,知识,见识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

——除了“学”,没有办法发现疑问,除了“问”,没有办法增加知识。

读音二:zhì,通“志”

(1)名词,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

——(王)公拆开大氅,拿出珍珠交给他们,(当初)封装的记号还和原来一样。

(2)动词,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记住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