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道陵与五斗米道

 云天953 2013-03-15

                     张道陵与五斗米道

    与于吉传播太平青领道同时,在巴蜀一带有张道陵所创立的五斗米道兴起。太平青领道与五斗米道两者,实同源于黄老道。,皆尊崇黄帝.老子并以神仙崇拜及方术为教义特徵,不过后者由于创始巫觋盛行的地域,与巫道有所融合,故更重醮事章符,亦更多巫觋之术。

  《后汉书.刘焉传》记载:

        张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故谓之米贼。陵传衡,衡传于鲁。

  关于汉顺帝时(一二六至一四四年)张道陵于鹄鸣山创五斗米道的史实,在《后汉书》.《魏书.释老志》.《华阳国志》及道书中均有记载,故古籍虽乏专文论述,亦足证相传不讹。

  关于五斗米道与巫道的关係问题,据《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中平元年……秋七月,巴郡巫人张修反注:刘艾纪曰:时巴郡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米五斗,号曰五斗米师。又《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曰: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据此,知巴郡巫人张修亦修五斗米道。按《云笈七籤》卷廿八谓:谨按张天师《廿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一四三年)正月七日中时下廿四治。其廿四治分布于益州,远及于长安,是张道陵在日,五斗米道已传播于巴郡。张修,巴郡人,为五斗米道,自然是张道陵之同道。张修系巫人,可见张道陵之五斗米道与巫鬼有密切关係。又据北周甄鸾《笑道论.戒木枯死廿二》谓:

         又按三张之术,畏鬼科曰:左佩太极章,右佩昆吾铁,指日则停空,拟鬼千里血。又造黄神越章杀鬼,朱章杀人。或为涂炭斋者,黄土泥面,驴辗泥中,悬头着柱,打拍使熟。

      又谓:
  今观其文,词义无取,有同巫侣解奏之曲,何期大道若此。

        北周《笑道论》所说的巫术,南朝刘宋时之着名道士陆修静犹行之。由此可以推知巴郡之五斗米道巫术淫祀必更盛行。再看明《正统道藏》所收张道陵着述,皆近巫觋。可见张道陵五斗米道乃是黄老道与巫道相融合的宗教。汉末的五斗米道,即后世之天师道与正一道,绵延承袭,至今仍保存符章醮仪及降妖驱邪的巫觋之风。

  要考察张道陵初创五斗米道的教理教义,我们当然要依据有关史籍及道书中所记载的张道陵着述。可是信徒们为了自尊其教.自文其教,往往托神造作,夸饰不实,这就不免使人产生难以考究清楚的感觉。虽然如此,但大体情况还是有据可查的。

       《魏书.释老志》记载:

        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其书多有禁秘,非其徒,不得辄观。至于化金销玉,行符敕水,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

        《法苑珠林》六十九条:

          后汉时张道陵造《灵宝经》及章醮等道书廿四卷(《太平广记》引《神仙传》作篇)。

        《云笈七籤》卷六:

          汉末,有天师张道陵精思西山,太上亲降,汉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重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

         后世踵事增华,托出于陵之道书甚多,但张道陵当时所持有者,可能只是《老子五千言》.《太平洞极经》.《天官章本》及醮事章符.正一盟威之道.三天正法.黄书等。其所行教义的主要内容,道书有如下记述: 陆修静《道门科略》续:

       太上授天师正一盟威之道,禁戒科律,检示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知好恶。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内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万通,诛符伐庙,杀鬼生人,荡涤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复有淫邪之鬼。罢诸禁心清约治民,神不饮食,师不受钱。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民人五腊吉日祠先人,二月八月祭社灶。自此而外,不得有所祭。……若疾病之人,不胜汤药针炙,惟服符饮水,及首生年以来所犯罪过,罪应死者皆为原赦。积疾困病,莫不生全。

      《三天内解经》卷上谓:

        汉宣帝永寿三年……与天地水官太岁将军共约永用三天正法:不得禁固天民,民不妄淫祀他鬼神,使鬼不饮食,师不受钱,不得淫盗,治病疗疾,不得饮酒食肉,民人唯听五腊吉日祠家亲宗祖父母,二月八日祠祀社灶,自非三天正法诸天真道,皆为故气。疾病者但令从年七岁有识以来首谢所犯罪过,立诸道仪章符救疗,久病困疾医所不能治者,归首则差。立廿四治,置男女官祭酒,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

         陆修静《道门科略》盟威清约之正教注:

         盟威法,师不受钱,神不饮食,谓之清约。治病不针炙汤药,惟服符水首罪,改行章奏而已。居宅安冢,移徒动止,百事不卜日问时,任心而行,无所避就,谓之约。千精万灵,一切神衹,皆所废弃,临奉老君三师,谓之正教。

         葛洪《神仙传.张道陵》谓:

         陵与弟子入蜀,住鹄鸣山,得正一盟威之道,能治病,百姓奉之为师。弟子户至数万,即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长官。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输出米绢器物纸笔樵薪等。领人修复道路,不修复者,皆使疾病。陵又欲以廉耻治人,不喜施刑罚,使有疾病者皆疏记生身以来所犯之罪,乃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复犯法,当以身死为约。

          据此再参阅《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及《三国志.张鲁传》所述张道陵孙张鲁推广五斗米道的作为,则可归纳张道陵初创五斗米道的教义教规为:诵习五千文;不妄祀;有罪首过;符水治病;用章表与鬼神誓约;修路;行黄赤 之道(即男女和合之法);立廿四治,置祭酒;收信米五斗。这些统称为三天 正法。五斗米道认为一切灾害疾病,皆由精鬼作祟,须乞天官救治;求雨.请晴.却虫.断瘟疫.保胎.催生.保婴.乞子……等,道民皆要诣天师治,请祭酒用奏章.符籙通神,祈求消灾降福,故五斗米道特重盟威之道及正一章符。

  五斗米道已形成庞大的道教团体,有其独特的组织体系。初建廿四治.应天廿四节气,继增为廿八治,合廿八宿。《云笈七籤》卷廿八《廿四治》记载:

   上八治:第一阳平治,治在蜀郡彭州九陇县。

                            :第二鹿堂山治,治在汉州绵竹县。
      :第三鹤鸣山上治,治在其上青城天国山。
      :第四漓沅山治,治在彭州九陇县与鹿堂山相连。
      :第五葛山治,治在彭州九陇县与漓沅山相连。
      :第六庚除山治,治在广汉郡绵竹县西。
      :第七秦中治,治在广汉郡德阳县东。
      :第八真多治,治在怀安郡金堂县。
   中八治:第一昌利治,治在怀安郡金堂县东。
      :第二隶上治,治在广汉郡德阳县东。
      :第三涌泉山神治,治在遂宁郡小汉县。
      :第四稠治,治在犍为郡新津县。
      :第五北平治,治在眉州彭山县。
      :第六本竹治,治在蜀州新津县。
      :第七蒙秦治,治在越巂郡台登县。
      :第八平盖治,治在蜀州新津县。
   下八治:第一云台山治,治在巴西郡阎州苍溪县东。
      :第二濜口治,治在汉中郡江阳县。
      :第三后城山治,治汉州什邡县。
      :第四公慕治,治在汉州什邡县
      :第五平冈治,治在蜀州新津县。
      :第六主簿山治,治在邛州蒲江县界。
      :第七玉局治,治在成都南门内。
      :第八北邙山治,治在东都洛阳县。

  张道陵于廿四治外,后来又加冈氐治.白石治.锺茂治.具山治.此四治在京师(洛阳)东北,合.治口四治,共为廿八治,上应廿八宿。

  所谓治,或称庐,或称靖,或称静室,即致诚请祷之所。以后靖.治有所区别,民家曰靖,祭酒住所曰治。祭酒即头目,《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谓:各领部众为治头大祭酒。治,也就是当时五斗米道分布于各地的据点,这个据点就是教区中心。

  五斗米道各治皆置职,陆修静《道门科略》谓:天师治置职,犹阳官郡县城府,治理民物。奉道者皆编户着籍,各有所属。其职称有:正治.内治称治头祭酒,别治称主,还有将军.校尉.主簿.领神.监神.督察.功曹.书吏.从事.仙官 等等。祭酒之官,父死子嗣。

  各治的活动,主要有付天仓及三会。《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太真科》谓:

        家家立靖,崇仰信米五斗,以立造化和五行之气。家口命籍,繫之于米。年年依会,十月一日同集天师治,付天仓,及五十里亭中,以防凶年飢民往来之乏。往来之人不装粮也。

         付天仓,即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所谓三会,即奉道者一年有三次朝会天师治。正月五日为上会,又称举迁赏会;七月七日为中会,又称庆 生会;十月五日为下会,又称建功会。陆修静《道门科略》谓:

         令正月五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师当改治录籍,落死上生,隐实口数,正定名簿。三申五令,令民知之。其日天哉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喧哗言笑。会竟,民还家,当以闻禁威仪,教敕大小,务共奉行。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太真科》谓:

         十月五日清旦,朝会天师治,列行集入治堂前,北向,俱拜伏地,听堂上主者宣令科戒。……十月五日言上生籍;七月七日中会,度生命籍,考进中外法气合会之功;正月五日众官举迁次会,劝赏迁职。

          又见《赤松子章曆》卷二:

          三会日,正月五日上会,七月七日中会,十月五日下会。右此日宣上章言功。….其日天帝一切大圣俱下,同会治堂,分形布影。……此日上章受度 法籙,男女行德施功,消灾散祸,悉不禁制。

         又见《犹龙传.度汉天师篇》引《旨要妙经》:

         又三会日,以正月五日名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名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名建功大会。此三会日。三官考核功过,受符籙契令经法者,宣依日斋戒,呈章赏会,以祈景福。

  五斗米道各治的活动,还有宣行道法.设厨会(又称饭贤).授籙。所谓宣行道法,即为病者请祷,或为道民向天神上奏章,祈恩求福。所谓设厨会,即道民求福愿厨,设厨会求愿收福,为病者设厨会求度,道民犯科法,设厨会解散,为亡人设厨会解罪过,厨会请客人数不等,客人为主人祈福。所谓授籙,即凡道民要接受护身符及三戒,然后由师授籙,认为各籙皆有神灵,可以治精鬼,消灭灾祸;另则为授黄老赤籙(即行气导引房中之法)以修长生。

  综合而论,张道陵初创的五斗米道,不仅已有经典.醮仪.科戒,而且已是信徒遍布巴蜀,影响远及洛阳的有组织的宗教团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