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继新老师与农村校长谈学校管理

 山花烂漫 2013-03-16

陶继新老师与农村校长谈学校管理

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薛启华

 

2009615日,宫里镇教办邀请陶继新老师作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专题报告。我和全市的部分校长有幸参加了这次报告会,聆听了陶老师的精彩报告。下午,交流时在菅主任和刘主任的安排下,我们部分校长与陶老师面对面,零距离的进行了教学管理及教师成长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下面就部分校长及陶老师的交流摘录如下:

陶继新:如果没有和教师的交流,就没有今天上午的谈话。今天下午,我要从校长中吸取精神营养。如果没有和校长的交流,就没有36位校长的成长档案,也就没有我的几本书的问世。请各位校长畅所欲言。

校长代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的管理都已制度健全,对学校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刚性的规定。这种以制度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有效防止了管理活动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了计划性,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管理方式易于量化。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给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柔性的,但它不可以量化,当然教师的工作是最不可测量的,如果只是量化,而没有“心”化,但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中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评优树先等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量化,很难对教师做出评判,请问老师我们如何在以后的学校管理中做到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有机融合?

陶继新:制度管理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提到制度及文化,就想到它刚性的东西。制度是底线,不能触及,因此制度管理往往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其实在加强文化建设时,制度则不纯然是刚性的,它也有温柔的一面,比如对教师与学生的奖励制度等,则明显地打上了温情的印记。如一女教师生孩子,当然我们对教师什么时间休假、什么时间上班都有制度规定的一面,但我们可以给她们在生孩子前买一些育儿大全之类的书。虽然制度上没有规定买多少钱的?买什么书?但它却体现了制度管理温情的一面。刚柔相济,才属于天地运行的规则。同时,您可以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再下一些大的功夫,寻出一条新的道路来。也许,您已经在这条路上从容地行走了一段时间且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了。文化立校非常重要,学校里如果缺失了文化的气息,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成其为学校。不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人文管理有时是相辅相成的。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有时是一个层面的。

教师的工作是最不可测量的,如果只是量化,而没有“心”化,就不可能真正测量出教师的思想境界。一个心灵高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样的工作价值,岂能是一个量化能衡量的呢?

校长代表:现在很多教师出现一种职业倦怠,因为很多教师看不到发展的前景,他们看不到教师的职业幸福,今天上午你的报告也说,现在的社会和人都非常喧嚣。正如于丹教授所说:“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们看到周围一些乍贫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现宽广的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许多教师想想自己都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们很在乎眼前的利益,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评优树先等,当这一切完成时,它就失去了进取的精神,再者,我们要求教师去读书,加强理论指导,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但在实际中许多的教师把读书当作学校应付学校的检查。请问我们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引导教师教师去读书,实现教师的专业纵深发展?

陶继新:读书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只要教师真正融入到读书中,什么也没问题了。现在关键教师读不进书去。所以起初要求教师的读书可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甚至是惩罚性的措施。一旦读进去了,就放弃不了。作为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再就是自己的职称解决了,都高级了,无所谓了,他没有去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只有看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不断的提升,才感到生命的愉悦。我常给他们说:昨天的陶继新赶不上今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我的读书、学习、写作,我感到的是一种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愉悦,能够感受得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教师间的相互影响很大,这个群体,都不上进时,带着传染病的性质,都不上进。我在曲阜师范学校教书时,我们单身楼的那些同事,都不断学习,相互影响,他们都很有建树,形成了一个积极上进的场。所以我们也要培养教师读书的”场”.让教师看得见。经常浸润于经典文化之中的教师,由于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就找到了高尚心灵的归属地。而有了这种幸福状态之后的教师,就会有意无意地将这种幸福状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孩子们的生命状态趋于优化。这些,是考个高分远远不能比拟的。因为这种生命状态对其一生的成长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再就是让教师感到读书在享受着一种幸福。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再是借助外场,如请一下王立华老师,让他现身说法。对教师进行高端培训,从内外促进。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要让教师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到愉悦。为什么“上善若水”?为什么“大音希声”?这是天地运行的规则,很多人不知道。将自己放低,将眼光放远,将名利看淡,将诵读看重。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前进……这样的教师会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学生也有了一种自我成长的追求。另外从制度上制约教师去读书。读书多的、发表文章多的,应予以一定的激励措施。

校长代表:学校的发展不要看它的条件,要看核心竞争力。我校主要实施人文管理,如对有病的教师我们主动去看望,在我校工作的外地教师,在五一假期,我们利用这个时间组织班子成员去看望他的父母,这种人文关怀,使教师能够努力工作。新的素质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考核发生了大的转变,对教师只能从优秀率、及格率来划分档次,粗线条的管理。原来的物质奖励现在没有了,又加上我们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学校的管理仅靠原来的面子和感情,这种情况下人文管理该如何进一步去实施?如何去激励教师?

陶继新:我经常提到一点:校长的话语权。一个校长有自己的威严,但未必有他的威信。教师的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工人的管理计件即可,而教师则无法衡量。一个教师对学生所投入的感情和精力我们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与管理能够继续实施下去。

校长代表:我们学校规模较大。我们从幼儿园抓起开始背诵国学经典。效果很好。部分教师读书的积极性不高,但有一批老师非常热爱读书,如一位四十七八岁的老教师,积极读书,坚持写文章。自费学心理学,在泰安考了最高级别的心理辅导师,还有几个年轻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学生能够掌握读书的方法,还有的教师把指导学生读书的经验写成书。开始一部分年轻教师的读书热情不高,该如何去引导他们呢?

陶继新:可让这些优秀的教师讲一讲。我是《创新教育》报道版的执行主编,其中有一个栏目:《青蓝教师》。可以把这些教师报道一下。我提倡大器晚成,一些年轻的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文化积淀。但对他们作一下报道,让他们自己也感到也是一种动力,对其他教师是一种激励。

校长代表:我们学校对幼儿园及各个年级的学生也进行了古诗文诵读,学生不仅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而且小学毕业时能够背诵400多首古诗词。想请问老师,从幼儿园到小学各个年级该背那些国学经典,能否明确一下?

陶继新:这个没有严格的界定。一般一年级背《三字经》、《千字文》和《百家姓》。二三年级背《大学》、《中庸》;四五年级背《论语》、《老子》。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从低年级就开始背《论语》、《老子》。刚上来可能有时学生背不下去,但背着背着,孩子就感到没有负担了,记忆力也越来越好,这同时说明人的记忆力潜力巨大。经典不是读上一遍两遍能了其要义的。况且,即使懂了其中的意思,如果内化不到心里,也还是没有进入到读书的高层境界之中。这些年来,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背诵这个看似“死记硬背”的旧方法,竟然有着奇妙无比的效用。正是在一遍又一遍的背诵中,哲人的思想才会悄无声息地走进诵者心灵。

通过背诵来激活人的大脑。当然,别让学生纯然的去背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精华,但它在整个文化分支上,与《论语》不是一个层次。也要让学生去背《论语》《大学》等古典。一个人要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好比一棵大树要把它的根深深地扎下去,才能叶茂。这个根就是厚重的古典文化。好多年后这个孩子的后劲就能看出来。

校长代表:在教学管理中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持续下去?

陶继新:在谈到你们的学校管理中,你们对教师投入了高人文情怀,教师整天忙于教学,没有这事那事的,所谓无事才生非。使得整个校园和谐。但你们的和谐不是高层意义上的和谐,因为教师的生命活力还没有流淌下去。应该让教师感到自己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发展。一旦形成教师的个性发展状态,学校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老师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读书。

校长代表:5+2是否小于5的问题。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农村家庭的孩子如何在双休日度过?现实是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家庭条件达不到,孩子如何度双休?

陶继新:素质教育是好事。现在主要是配套措施还不够。现在素质教育还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农村很多家长周六周日没有这个意识(不给孩子提供学习的场所),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长的工作问题。可以组织一定形式给家长上课,家长一旦明确了这个意识,积极性很高,意识程度很大,与学校积极配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指的什么?是指学习呢?还是指活动?我认为应该组织一些活动。一天紧张的学习,如果不活动、不放松,就会形成负面的效应:效率低、厌学。通过让学生活动锻炼,那么他的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我们常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强健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我每天早晨一个小时的锻炼,上午一个半小时的高效写作,下午一个半小时的高效写作,所以我不感到累,我的效率是高效的,工作是轻松愉悦的。近年来,我不是奔波于天南地北讲课与采访,就是忙碌于读书写作之中,但是,我的心里一点儿也不累,甚至快乐得有点“不知老之将至”。

校长代表:我校成立了一个家长会报告团,我是主要报告成员之一,在于与家长的交流之中感到,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重视与学校的配合。但也有一部分家长认识不到位,那么陶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陶继新:现在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家长更多的不是不重视与学校的配合,而是家长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家长对孩子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有消极的心理暗示。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我们应与家长积极配合、协调、研究。

校长代表:坚持就能形成习惯。我们在市教研室的大力指导下,大力推行“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通过长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形成了。从自主、合作的角度看,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陶继新:其实你们已经找到这个路了。高效是相对的。全国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一言堂。坚信一点:学生有巨大的潜力。让最优秀的学生讲,不会比教师讲得差。学生方面的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上一星期我到诸城的一所小学听课,老师的表达能力不好,但学生的作文水平极高。我们应无限相信学生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放羊,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忽视。学生的潜能越开发的大,学生学得越愉悦,越高效。

校长代表:我们针对教师的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读书演讲、组织系列活动等,但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教师读书成长能否提供一定数量和范围的书?

陶继新:教师的培训,可以请像王立华这样的老师,让其他的老师感受一下。教师读的书应取法乎其上,一种是可以读懂的,一种是像《论语》那样的古代经典。可以读懂的像莎士比亚的作品,感觉不一样,一读就放不下,他的语言是那样的美、故事情节是那样的好。然后再读像《论语》《老子》等经典,两者交叉阅读。不要去读一般的书,就像冠军是高水平的教练教出来的。我常说,一个经常读好书的孩子,肯定坏不到哪去;一个经常读坏书的孩子,肯定好不到哪去。因为好书之中蕴含着真善美,坏书之中弥漫着假恶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天沐浴在真善美之中,人也会变得真善美起来;天天沉浸在假恶丑之中的人,也会陷入假恶丑的泥潭里而不能自拔。况且,一个人的能量也是可以迁移的,一个品德、心理素养和审美追求都好的孩子,学习起来的效率也会不求自高。长时间的读,就有了文化积淀,都能够取得成功,成为精神的贵族。

校长代表: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有的教师根本无法理解四书中的句子。那么我让教师来读书,对于快要退休的是不是让他们读一些取法乎中的书,对于年轻的教师让他们读一些取法乎上的书?

陶继新:我提倡看书要看原典。读书就要读那取法乎上的书,因为那是高层次文化。取法乎上的书不仅指我说的四书,其实鲁迅、巴金、茅盾的作品,包括外国莎士比亚的作品都是取法乎上的大作,我们都应提倡去读。教师通过读,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工作起来它就轻松愉悦。教师就要与经典为伴,享受职业的幸福;学生与经典为伴,品味成长的快乐。这样,不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文化品位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升了,身心也健康了。

转瞬之间,老师与校长们的交谈在热烈的讨论中度过了三个半小时。校长们第一次与老师这样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在农村教育的校长们,平时没有机会与老师这样的专家交流在课改教学中有许多的困惑。今天老师面对我们接踵而来的提问,他一一作了阐释,他以一个专家的博学、睿智,为我们指明管理教学的迷惑。因老师要回济南,我们在依依不舍中同老师告别。但老师的治校之道亦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