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佳作赏析:《吉祥寺赏牡丹》

 敬秋 2013-03-19

苏轼佳作赏析:《吉祥寺赏牡丹》

(2011-06-07 20:19:53)

苏轼: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诗宋词双峰并立,苏轼便是峰上人,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优秀的文学大家。
    苏轼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打压。当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时,他又向皇帝提出谏议,客观评价王安石的功与过。结果,苏轼两边都得罪,不容于改革和保守两派。
    苏轼是一个旷达的人。他对高俅有知遇之恩,令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史载,每有苏轼家人或学生来访,高俅都是亲自接见,给予抚慰并赠以金银财物,周济其贫。这对生活困难的苏轼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他面对政敌的打击,不屈服,不气馁,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苏轼因病寄居惠州嘉佑寺时,曾写下:“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说宰相章淳读到此诗后大为嫉妒,犹其对苏轼的“春睡美”很不爽,再把他贬到不能再远的海南了。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
    苏轼是一个幽默的人。苏轼的幽默风趣,常常感染着周围的人,也感染着今天的人们。本诗“吉祥寺赏牡丹”就是如此,让人们看到了苏轼幽默豁达的个性。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人们常说:“这个人傻得可爱”,看到此句,能不让哑然失笑乎。人家苏轼可不是傻啊,可爱却是真的。苏轼作诗,常常从人们想象不到地方入笔,这和苏轼潇洒不羁的个性有关,别人不敢写苏轼就敢写。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老了,但我还是喜欢把花插在头上,我一点也不害羞,倒是花儿害羞了。读完此句,一个乐观豁达的苏轼鲜活而鲜明地展示于大家面前。
    这两句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面对吉祥寺盛开的牡丹,作者不从正面描写,却从另外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虽然没有正面说吉祥寺牡丹之美丽,但从苏轼往头上插花的动作和心语,不就感受到了吗。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上两句是写苏轼赏牡丹花之乐,往头上插花之趣。这两句转到醉归上,其实是和上两句一脉相承的,赏花和赏花后归来,心境上是相通的,心情上是递进的。从更深层次上表现出苏轼旷达的性格,乐观忘忧的人生态度。
    大家看看这幅场景吧:苏轼喝得酩酊大醉,一路上东倒西歪,瞧,头上还插着牡丹花。好家伙,十里长街的珠帘一半都挑起来了,人们勾着头,捂着嘴,争相看着醉归的苏轼。还有一点大家别忘了,这时的苏轼是“杭州通判”,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
    呵呵,说句题外话。人们常说喝醉了扶着墙走,这有什么呀,人家苏轼更酷:扶着路走。

    读罢全诗,击节大笑,会心一乐,快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