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与义之间平衡的艺术

 bbsz 2013-03-2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把君子和小人就这样简单而粗暴的区别了开来,但是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既不是小人也算不上君子,但我们至少要做到看见“利”的存在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义。俗话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主要是在利与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所谓不为利驱、不为物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
  综上所述,所谓义,应该是一种有正当付出,有正当回报的行为及行为精神。,而所谓利,则不仅仅只是一种索取,关键在于不妄取,不妄做,照我看来,利与义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完全可以兼顾到做人的道义:
  商人追求的是平等交换的利,利己不损人的利,满足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
  君子追求的是世道和善的利。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国之栋梁应有之胸怀。求在利人,不在利己。他人与国家获利,就等同于自己获利。损己利人之心,虽人皆有之,但也惟君子常有。此类人当得社会称誉与信任。
  圣人之求利,在于万民,在于长久;其利可施诸社会,可流诸百世。如孔子爱人之思想,老庄无为相谐之道。既秆于春秋战国,亦延至于今,使大众受用,可称之。
  故为国求利者,圣贤;为己求利者,亦君子而非小人。
  只要是凭着自己双手打拼赚来的,利己不损人的就应当说是有义之人。
  总之,利与义并不矛盾,二者没有善恶之分,分别善恶的是我们的心,是取利还是取义,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利要取的合理合法,才能问心无愧,义要光明磊落,才能心安理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