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千古之谜

 自反而缩 2013-03-23
孔夫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千百年来一直被人误解、滥用。

这里,女子指的是成年女子,小人指的是小孩子(不论男女)。
易经之《屯卦》中,说“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字,就是嫁的意思,女子待字闺中,意味该女已成年。
易经之《随卦》中说: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 
此卦中,一至四爻正覆皆为艮,亦皆震。其中震为夫。艮为小子。
意思是说女子对老公好,就失去了小孩子;对小孩子好,又失去了老公。
此处,小子即是确指小孩子。
易经之《观卦》中说:童观无咎,小人之道也。
此处,小人即是指儿童。像以前小朋友看的连环画,就叫小人书。
当然,易经是一门哲学,丈夫、小子也可以指代志向、目标的大小等等。

孔子本来是说“唯女子与小子为难养也”的,因为语句顺畅的需要,才把小子改成了小人。
《论语》中,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不教也。”
很多人把束脩理解成肉干,说孔子先收肉干再教学,这是一种误解。
古时男子十五岁行成年礼(束脩之礼),同时十五岁又是上“大学”之年。
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就是说的十五岁以上男子该学的东西。

另外,理解孔子这句话的关键是在一个“养”字。
什么是养?绝不是养猫养狗的那种养。
这里,养的真正意思是“教”,即是教育的意思。
所谓教养教养,养即是教,教即是养。

下面引用一段《礼记》中的原话:
文王世子第八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乐交错于中, 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知其父子君臣之道也。 
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 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
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明显地看出,养就是“教”的意思。
太傅、少傅就是专门教世子礼乐的老师,而且教世子是必须要慎之又慎的。
孔子精通礼乐,是当之无愧的大教育家,其教学原则是有教无类。
即是敞开学习大门,无任欢迎大家前来求学。
但是,孔子还是在教学上设置了一道门槛的,就是女人不教,小孩子也不教。
(关于这一点,孔子不如释迦牟尼,后者还能收女弟子作尼姑,真正能体现男女平等。
同时,孔子不想当幼儿园教师,但释迦牟尼则能收小孩子作小沙弥。)

为什么?孔子说:因为女子与小人(小孩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意思是说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性格缺陷),不听话,不受教,自以为是。
要么一表扬就恃宠生娇,不知天高地厚;要么一批评就因嗔起恨,你说一句他顶十句。
反正是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只能是“不可教也”。
这种感觉,唯有孔子这样的经历者方知,别人是绝难体会的。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必须要相互配合的。
比如种田,一要农夫勤力,二要风调雨顺。
比如治病,一要医生医术高明,二要病人按时服药。
另外就是教育,必须要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

易经中第四卦叫做《蒙卦》,卦中说的就是教育的问题。
所谓“蒙以养正”。在此养即是教的意思。就是要通过教育来消除蒙昧无知。
但是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是教不得的。
而且卦中说,在教育上,“利,御寇;不利,为寇。”
意思是教得好,学生是治世之良才;教的不好,学生就是乱世之奸雄了。

学生天赋再好,遇上一个无能的老师,潜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老师水平再高,偏偏学生不肯受教,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徒呼荷荷。
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但如果学生是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也,那老师唯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卷铺盖回家也!
孔子精通易经,自然深解蒙卦之意,于是丑话说在前头,规矩铁板钉钉:
女子与小孩,统统的不收!
不管后人如何曲解这条规定,但在当时环境之下,孔圣人此举确实独具先见之明。
千载而下,真是不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佩服的五体投地:高,实在是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