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朅盘陀国时期的文化7

 楼兰映画 2013-03-28
朅盘陀国时期的文化

(一)朅盘陀国大都——古石头城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有两座城,一是现在的塔什库尔干山城,另一个是色勒库尔的古代石头城。如果说座落在慕士塔格山山麓的现在的山城展现了塔什库尔干现代的发展面貌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有话,那么古石头城就向我们重现遥远过去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城堡文化。

驰名中外的古石头城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东北角的一个高土丘上。用唐代西游的高僧玄奘的话来说,就是“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周二十余里”。石头城的北面就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香宝宝古墓群。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地吉日尕勒就在石头城以南30几公里处。很显然,以石头城为中心的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帕米尔高原人类活动十分集中的地区。

从石头城现有的遗迹看来,它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方圆3600米,这部分已遭严重破坏,仅可见用石块和泥砌成的城墙残迹、炮台的痕迹。外城城墙以内原有的民宅遗址、寺庙和其他建筑,后来土用来造田,石用来筑房了。

内城在外城东北角上,保存比较完整,古代城堡的威严和辉煌依稀可见。帕米尔高原的这所要塞看上去十分宏伟,由皇宫、军政官邸组成,塔吉克人平常称之为“旧衙门”。在建筑设计方面,该内城从土丘的下面砌起,到上面与土丘的上部大小宽窄相等,建成美观的楼阁,因此这内城所处的地方比地面高出许多。由于这城的结构以土丘的自然形状为基础构建,其整体形式既非方形,也非圆形,同上窄下宽的土丘的自然形状完全一样。城墙的墙基同石块砌成,上面以石块、城砖、草皮和泥筑成,有几处还用土坯修筑哨所和炮台。城的四角有四座大门,其中东北角的城门保存得相当完好。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1862-1943年)在中亚游历来到塔什库尔干时,游览了慕士塔格和古石头城,在《古代和阗》一书中刊布了石头城中保存完好的这个城门的照片。古代驼队商路从左右两侧进入该城,值得注意的是,城的最上部是椭圆形,留有很多的垛口,垛口离城墙内侧地面约一人高,垛口由上向下倾斜,显然是哨兵观察四周的地方,由此可见石头城的防卫系统是多么完备。城内基本上已成废越,但原来的街市、官邸、民宅的痕迹依然可辨,使人想起古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在此住宿的情景。城墙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墙外另有一些时断时续的石墙,层层环绕。

塔什库尔干的古石头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复杂、坚固、美观的结构而享誉国内外,历史上许多城堡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对这座云端下的古石头城进行过研究。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对马其顿商人玛伊斯·提塔亚努斯在前往“丝国”(seres)的途中,经过中亚海曼丹,恰里罗德和玛尔维等地,到达古代巴克特利亚的首都巴克特拉(即巴尔赫赫)以后,又越过帕米尔高原,来到著名的石头城的经历进行了记载,他说石头城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商业中心,法国史学家L·布尔努瓦在其题为《丝绸之路》的著作中证实玛伊斯·提塔·亚努斯去过的石头城正是塔什库尔干古石头城。

根据历史文献,古石头城被认为是塔吉克族的先民所建去曷盘陀国的都城。据《梁书》记载:“去曷盘陀国,所治在山谷中,城周四十余里,国有十二城,风俗与于阗相类。出好毡、金、玉。”《新唐书》记载:“去曷盘陀国治葱岭中,都城负徙多河,周二十里。”唐朝名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有关“童受伽蓝”的有趣的故事,这一记载为我们弄清楚石头城的历史年代,做出某些描述提供了依据。据说无忧王(去曷盘陀国国王)登基后,在王宫中修建了极为美观宏伟的佛塔,后来国王移王宫至东北角,把自己原来的王宫空出来让高僧童受住,在这里修建了金壁辉煌的宫殿给童受,并塑了庄严的佛像。童受原本是呾叉始罗国人。当时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有龙树,北有童受,号称“四日照世”。去曷盘陀国王听到童受的大名,不惜兴兵伐呾叉始罗国,强行把童受接到本国,并为之建伽蓝,他本人也虔诚地听童受讲经。据可靠的资料,印度“四日照世”的辉煌时代以及去曷盘陀国的无忧王兴兵征伐呾叉始罗国强行接童受回国的时代正是印度历史上的贵霜王朝迦腻色迦国王在位时期,因为童受与马鸣是同时代人,而马鸣是佛教大诗人和哲学家,在印度的贵霜王朝著名的佛教信徒国王迦腻色迦的时代经常出入王宫,甚至代表迦腻色迦王主持了印度的第四佛教大集结。从史料看,迦腻色迦王公元1世纪后半叶在位,既如此,他与我国历史上的班超(公元32-102年)当为同代人。班超在疏勒(喀什噶尔)时,有一次与大月氏人(吐火罗人)发生军事冲突,此事发生之时也与迦腻色迦王在世的时代相合。这样算来,去曷盘陀国无忧王将高僧童受接回自己王宫的时间正是公元1-2世纪的事。童受到来时王宫已建,由此可以推测,塔什库尔干的古石头城建于我国东汉(公元25-220年)中期,即公元50-60年间。另有一重要线索,我国西汉时代(前206-公元前23年)有西域都护府统辖的36国,其中有8国即在帕米尔高原上,其中的蒲犁国就是在塔什库尔干境内。《汉书·西域传》载“蒲犁国,王治蒲犁谷……”,有人证实汉代的蒲犁谷即后来去曷盘陀国王宫所在地石头城。

石头城历史究竞多久?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过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的著名学者林梅村先生在其《西域文明》一书中指出:“据以上讨论罗马商团是从塔什库尔干进入中国境内的,然后沿丝绸之路南道往返塔里木盆地。所以,石塔肯定不在塔什干,而在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其地汉代称作无雷,《法显传》作竭叉。《魏略·西戎传》作竭石,《大唐西域记》作去曷盘陀国周。该书卷12云:“去曷盘陀国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塔什库尔干河)……城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大崖东北,逾越履险,行三百余里,至奔穰舍罗……从此东下葱岭东冈……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石塔,一定得名于适合这个名称的某种自然景观。如果真是这样,它应即玄奘说的“大石崖”《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5作“大石壁”。按玄奘提供的里程推算,去曷盘陀与奔穰舍罗相距500余里,和《汉书·西域传》所说的无雷与蒲犁相距540里相符。那么,奔穰舍罗应即蒲犁。据此,石塔的位置应在无雷之东300余里和蒲犁之西200余里处,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与库斯拉甫之间。这条路是沿着塔什库尔干河东行,石塔或说大石崖似在该河河畔。

法国学者勒尼·格鲁赛(1885-1952年)在其巨著《草原帝国》中写道:“赫尔曼先生把这个地点定位于帕米尔的阿莱与'阿莱外地’之间的纵向山脉中的克泽尔苏,自那里起,可以从乌浒河上游盆地进入到喀什山谷。哈金先生到过这些地区,他认为'石堡’的确存在,具体方位在他以前所建议的瓦罕(即小帕米尔)与叶尔羌河发源处之间、敏忒格山口之北,今日称之为塔什库尔干的地方寻找。”

他还写道:“马可·波罗父子从巴里黑向东北斜行,穿过巴达克伤、勃律河以北的瓦罕高原谷地,登上帕米尔高原。他们又从古代丝绸之路(即塔什库尔干、托勒密所说的'石堡’)东下至喀什。”很显然,格鲁塞基本上同意哈金的看法,认为托勒密的“石堡”就是塔什库尔干的古石头城。因为他们已经把塔什库尔干(意为石头城)这个名称和托勒密所说的“石堡”联系在了一起。

另一位当代者名的东方学家阿里·玛扎海里(1914-1991年,法国籍伊朗人)在其名著《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中介绍有关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的希腊—罗马史料时,引用了托勒密《地理志》中有关“石堡”的记载,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间接观点,他写道:至于“石堡”,李希霍芬把它确定在费尔干纳到捷列克—大宛之间的大道上,即位于瓦赫夏普山一带,但斯坦因则认为它是指今塔什库尔干的遗址,这也是阿尔—比鲁尼的观点(见《马苏第天文表》)。

关于石头城已发现一批考古资料。1980年在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有关人员在石头城北角20多屋舍中集中考察了其中的4个,发掘出了陶器残片、唐乾元年间(758-760年)的铜钱,公元3-8世纪广泛流传于克什米尔地区的梵文写本和一些文物。对其中的木炭进行碳14测定,该房屋遗址距今已1300年左右。

199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府将塔什库尔干古石头城列为重点保护文物。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也将其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帕米尔高原被称作“世界屋脊”,这里气侯寒冷,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塔吉克族先辈在如此艰苦的自然条件下,筑成了古代宏伟的石头城。

塔什库尔干的古石头城是勤劳勇敢的塔吉克人民世世代代历史经历和灿烂文化的见证,它将在人类文化史上永远占有自己的位置。

(二)“汉日天种”的见证——公主堡

公主堡在民间也称“姑娘城堡”,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重要文物之一,其位置在今塔什库尔干县城以南约70公里的一座高山上,海拔4000多米,处于“八帕”之一的塔格敦巴什帕米尔范围之内。

公主堡地处红其拉甫河(也叫塔格敦巴什河)和喀喇楚库尔河的交汇处(此二河合流形成水势浩大的塔什库尔干河),震耳的河水奔流声与四周的回声汇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巨大的涛声。公主堡正是在这巨大的涛声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作为塔吉克族的历史见证,屹立在“世界屋脊”上。

公主堡方圆2000多平方米,依高山而建,正面是陡峭的石崖,西墙用黄泥和树枝筑成,除南北两面是可以攀上的砾石斜坡外,其余几面均是悬崖峭壁。上公主堡必经此斜坡。公主堡所在的山峰由西向东逐渐低下去,形成一个斜坡,公主堡正是依照此山峰的自然形状修筑的,所以公主堡地由西向东逐渐低下去。就是说,古建筑家们很善于利用山势建造城堡。公主堡的北面的下方有一个山谷,此山谷也因公主堡而得名“公主堡山谷”。公主堡内早已成为废墟,但只要仔细观察,仍可辨认出由东向西呈阶梯形修筑的宫室墙恒的痕迹。公主堡内有一棵孤零零的柏树,称为“公主柏”。堡上的东面有一处可对四周进行观察的哨楼。

公主堡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通过她可控制从这一地区经过的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北路。公主堡是为控制东西方交汇处的政治、经济、军事防务和交通而建造的。《汉书·西域传》载:“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汉书》中所说的“南道”和“北道”皆经由塔里木盆地,都要过葱岭(帕米尔),这两条道路到帕米尔后,先在古石头城汇合,然后继续往前行,进入公主堡境内后,又分为南道和北道两道,各自朝不同的目标,通向《汉书》中所提及的各地方。这样一来,公主堡就控制了古丝绸之路从帕米尔经过的各条分支。

“公主堡”建于何时?关于这个问题至今尚无翔实详的史料,但有一些历史线索。公元641年,唐玄奘从印度回归,途经去曷盘陀国时,受到纯厚质朴、仪容安祥文雅、笃志好学、敬重三宝的虔诚佛教徒国王的诚恳热情的接待,据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在热烈的交谈中,去曷盘陀国王道出他们是“汉日天种”(即汉公主和太阳神的后裔)。玄奘没有弄懂此话的真意,去曷盘陀国在向贵客讲述一则神秘而又有趣的故事,可玄奘却把国王讲的故事以去曷盘陀建国传说为题写进了《大唐西域记》。相传很古的时  候这里原本十分荒凉,没有人烟。波斯王有一次梦见自己脚下出了月亮,圆梦人告诉他这是他要从东方迎娶一女子为妃的先兆。于是波斯王便派大臣带上礼物,率人马去秦国求婚。使臣们经长途跋涉,来到秦国都城,向秦王说明来意,秦王欣然应允,将美丽非凡的公主许配波斯王择良辰吉日,送使臣和公主上路,并派了宫女、太监、卫队土兵护送,迎亲送亲的一行人一路风餐露宿,行走多日,好不容易才来到遍布崇山峻岭的葱岭。不料这时正值这一带战乱,烽烟四起,道路不通。迎亲大臣与从人商量,决定在路旁的山上修筑起一座宫室,宫室四周又修筑了围墙和城堡,将公主安置在其中,派兵日夜守卫,不许闲杂人等近前,暂避战敌。待路上太平后再赶路。三月之后,天下复归太平,道路重又开通。使臣欲禀明公主启程奔波斯国,不料公主已有身孕。使臣十分惊惧,下令严查公主受孕根由。公主的一位贴身使女告诉使臣说:每日正午,有一束光自太阳落下,进入公主卧室,与公主私会,公主由此遂有身孕。使臣和随行人员听得目瞪口呆,急忙商议如何措置。大家认为公主已成这般模样,既不可进献给波斯王,也不便送还秦国,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就地安家,立公主为王;拥兵自重。他们于是筑成周围三百步的城廓,自成一国。后来,公主至期生下一个十分英俊的婴孩,长大成为一名德才兼优的智者,公主便将王位传给他。有一天,公主染病,竟一病不起,临终前,她留下遗言,要儿子待她死后将她面东而葬,以志不忘故土。儿子遵母命,待公主死后,将她埋在离宫室百步远的地方,并用围墙围起来,与城堡连为一体。这里因此得名“公主堡”,公主的后代在这里世代为王。并且自称是“汉公主和太阳神的后代”。公元641年唐玄奘从印度归来途经去曷盘陀,由此可以肯定,公主堡的存在早于641年。

《梁书》记载去曷盘陀国“国有十二城”,我们认为,公主堡即此十二城之一。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斯坦因来塔什库尔干境内考察,沿玄奘走过的路行进,越过瓦黑吉鲁依山口,经塔什库尔干进入塔里木盆地,据斯坦因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他曾多方调查询问当年玄奘曾见到过的塔格敦巴什的城堡遗址,最后终于在山峰上发现了古堡。他根据对古堡内的考察肯定这就是玄奘所记写的汉公主住过的城堡。他还为公主堡遗址照了相,记录了《公主堡的传说》,将之公布于世。从此公主堡闻名于世,变成了考古者和旅游者们神往的地方。斯坦因提出了历史上任何人也未曾提出过的设想。他认为,公主堡的建筑特点与公元2世纪汉代长城建筑法相同,公主堡也是按照中国古建筑风格成的。如果斯坦因此说被证实,公主堡的历史则可由玄奘的时代前推500年左右,几近2000年。

新疆考古研究所的人员对公主堡进行了部分考察,在古堡中发现13处房屋遗址,发掘出陶器碎片和树枝等,对古堡上层的树枝进行碳14测定其时间约为300年,相当于清代。这一方面说明公主堡在清代曾经被使用,另一方面证明各个朝代都可能对之进行过修葺。公主堡是高居于云端以白云为冠的古代建筑奇迹,是塔吉克族祖先远古历史的引以为豪的佐证,是古代各民族友谊的象征,对公主堡的建筑历史背景的研究,对有关它的各种传说的文学和历史价值的研究,对塔吉克族古代社会历史、帕米尔地区与中原地区历史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公主堡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帕尔哈德—西琳渠遗迹

在中亚和伊朗无论哪个民族民间文学中都可以见到讲述帕尔哈德—西琳渠的故事、传说或者叙事长诗。可是我们这里所要谈到的帕尔哈德—西琳渠决不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中的水渠,而是塔什库尔干大地上真实的历史存在,虽已成废墟但却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至今的帕尔哈德—西琳渠。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内塔什库尔干河东岸由南向北走向的一道山岭被塔吉克人民称作“干代喀尔”(意为“恶山”)。沿这道山岭的山脚坡地由南向北有一道古代引水渠的遗址,人们称之为“帕尔哈德—西琳渠”,此渠自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一个叫艾介克布依的地方开始,由塔什库尔干河作源头,沿干代喀尔山山脚蜿蜓曲折的走势向前,一直到此山尽头阿甫拉布希亚甫山一个叫色台尔故孜地方终止,水渠全长约80公里,沿途穿越陡峭山崖、深沟和荒漠沙滩,两岸时有古代村落遗址和沃土、荒地、戈壁旷野,还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吉日尕勒,传说中曾非常繁荣的“巴扎尔西提”遗址,含有“旌旗招展”之意的“托格朗夏”古代村落,其建筑规模之大,挖渠技术之高超,从古代帕米尔的自然条件的角度看,实在令人惊叹。关于此水渠的宽度、深度及其周围建筑物的遗址尚未进行仔细考察,但从其宏观规模看,应是塔什库尔干地区从古至今最大的引水渠工程。堪与古代平原地区的引水渠媲美。

塔吉克民间流传着各种关于水渠的传说。有的研究者推测,认为这水渠可能是塔什库尔干地区历史上去曷盘陀国时代开挖的。他们的理由是,无论从人力、物力及其他社会条件上看,在塔什库尔干历史上只有去曷盘陀国统治500多年,其间是塔什库尔干地区牧业发展、商业繁荣、灌溉农业达到一定水平。如同僧人宋云记载的那样:“(去曷盘陀)人民决水以种,闻中国田待雨而种,笑曰:天何供水也?”朅盘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约100年)使莎车(鸟铩)臣属自己,拥有几座城池,曾出兵北印度,迫使以礼相请而遭拒绝的“四日照世”的高僧之一童受来到自己的国家,为他建台阁高广、佛偈像威严的寺院。由此看来,塔吉克人的先辈所建的这个国家国力强盛,曾对西域远近产生过自己的影响。《梁书》曾为古代新疆境内几处立传,也只有高昌(今吐鲁番)、于阗(今和田)、龟兹(今库车)、且末国(今且末境)和去曷盘陀(今塔什库尔干)五处,可见梁朝对去曷 盘陀国的特别重视。

帕尔哈德—西琳渠是塔什库尔干地区历史、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勤劳的塔吉克人民用血汗在“世界屋脊”上创造的奇迹,它的真正的奥秘和历史背景将被今后的研究所揭示。

(四)“福舍”和“大龙池”

塔什库尔干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隘口。如果说古石头城是由东而来经塔里木盆地的两条路的最后的汇合点,那么它又是通往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和更为遥远的欧洲各国的两条支路的起点。在塔什库尔干历史上的去曷盘陀国时期,丝绸之路经过去曷盘陀国的一段曾经流传过许多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事迹和故事。其中有一些被载入史册,有的则只是在塔吉克族民间世代相继、流传至今。

据唐代高僧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从去曷盘陀国都市朝东北方向行走,翻越许多高山和险崖,行程200里,便可到达一处古时候的“福舍”(资助旅行者、给食施药的慈善机关)。这福舍处于帕米尔东面的四山之中的越有100公顷的一块地方上。这里终年积雪,时有风暴,土地盐碱,不长庄稼,不生树木,除了稀稀落落的小草之外,别无他物。夏日三伏天也常常风雪大作,旅人至此,如同身处云端,商贾在此常常受灾蒙难。玄奘继续记叙说,据古代传说,从前有一次,万名商贾和几千峰面驼的驼队途经此地,遭遇暴风雪,人畜全部死亡,当时去曷盘陀国的一位大罗汉受派遣来救助,只好将所遗钱物收拢一处,在这里建立馆舍,给过往商客供给膳食、药品及其他所需之物,从邻国买地,建立驿站,疏通商路。从此以后,商旅每一次遇到危难,都能得到福舍的救助。玄奘所记的传说故事中涉及的事不单纯是传说,而有其历史依据。这反映历史事实的故事的深层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告诉我们,第一,古去曷盘陀国是东西方商队往来的必由之路,第二,佛教文化在古丝绸之路,包括在塔什库尔干的去曷盘陀国都有很大影响;第三,古丝绸之路非常繁华;第四,那时古丝绸之路上的福舍的建立曾对商路的畅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想象,去曷盘陀国在艰险的地方建驿站旅店、筑城堡,甚至在某些地方建福舍,疏通商路,一方面是为了给商队创造方便条件,使之安全通达帕米尔高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因为他们要通过这条商路输出自己的牲畜、羊毛、毡、金、玉等土产,换回他们所需要的布疋、棉花、生产工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帕米尔地区气候寒冷,不产棉,许多生活用品也不在那里出产。

时至今日,仍能看到古丝绸之路经过帕米尔高原有一段沿途各关隘处的驿站旅店的废墟,这些驿站旅店当年在丝绸之路上都曾起过福舍的作用。它们反映着古丝绸之路原貌,使人们的思绪飞向遥远的过去,引起种种想象与联想。

北魏的宋云去印度取经时曾涉足去曷盘陀国。他在《宋云行纪》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葱岭的不可依山中有一湖泊,湖里住着一条毒龙。有一次毒龙发怒,把正在湖边歇息和过往的行人都吞食了。去曷盘陀国国王听到这件悲惨的事情后,便将国事交给王子托管,自己去乌苌学习婆罗门经咒。在4年之中,他学会婆罗门经咒法术,回到去曷盘陀国重登王位。有一次他来到湖边,念起经咒,制服了毒龙,毒龙化作人形,悔罪自新,国王将他流放在2000里之外的帕米尔山中去。据宋云记载,这位国王正是宋云见到的去曷盘陀国王的前13代祖宗。这虽然是一则神话色彩很浓的故事,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塔吉克社会的一次变革的局部情况:首先反映了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劣。故事中多次提及的毒龙实际上象征着当地变化无常的恶劣气候;第二,说明去曷盘陀国王十分重视和关心丝绸之路上商队的安全,为了制服“毒龙”,国王竟暂时放弃王权,亲自到异国他乡学习法咒,自己亲自出马,为丝绸之路商道扫清障碍;第三,说明当时去曷盘陀国王王室不仅信奉佛教,而且笃信婆罗门信条;第四,去曷 盘陀国王不仅是国家的政治领袖,而且指导宗教活动;第五,到南北朝时期,去曷盘陀国已历13世国王,由此可想见去曷 盘陀国统治时间之长。

古去曷盘陀国的人们处于古丝绸之路最艰险的地段,曾经为此做过很多慷慨的善举,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他们的这种慷慨贡献的精神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人们的钦佩和赞颂。他们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的印记—古石头城、公主堡,帕尔哈德—西琳渠,起了“福舍”作用的旅店驿站等今天已变成了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
(五)叙事诗《勇敢的秦公主》

这是一部很长的叙事诗,长诗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古代塔吉克人民与中原地区汉族人民之间的兄弟友谊。长诗的内容是:古时候,秦国的皇帝有一位名叫萨拉日·胡班的公主,是君王的独女。公主14岁那年,秦王召来星相术士为公主占卜,预测她的吉凶。星相术士们预言公主长大后将会满腹经纶,威望盖世,是很好的王位继承人,但她的死会由蜜蜂引起。秦王听后,思虑了很久,想找一处葡萄不能熟、蜜蜂不能活的高寒之地。大臣们向秦王推荐了塔什库尔干这个地方。秦王应允,让公主戴上面罩,女扮男装,来到色勒库尔的瓦热西德村,为秦国守卫西部边疆。萨拉日·胡班自幼喜爱食葡萄,秦王临行前曾答应每年给她送葡萄去。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萨拉日·胡班已经满21岁了。有一次,秦王又派人送来一箱葡萄,开箱时,忽见一只蜜蜂从箱中飞出,在公主的朱唇上蜇了一下。公主由此一病不起,秦王夫妇闻讯,千里迢迢,带领御医术士前来为公主治病。可是,什么药也不见效。秦王为了向上天祈求护佑,广济博施,大赦天下,也没有什么效应。从小不照镜子的萨拉日.胡班有一天躺在床上,无意中从镜子里看到一位貌同仙女的美貌女子,便问身边的母亲那是谁,母亲告诉她那就是她自己。公主为自己这样花容月貌的美妙青春就这样过早地毁掉而感到悲伤,她把自己的一生遭际编成了一首叙事长诗加以吟唱。这里举一些片断:

我的年华好似春天的柳枝,
三百仕女常伴我每日起居,
我的金银财宝装满了宝库,
我却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这世上没有哪个美人能与我相比,
容貌如花,身段如雪松般笔直,
饱学之士也叹服我的智慧才华,
我却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我有新月般的眉,月儿般的丽姿,
踏乐而舞时如孔雀开屏般的美丽,
我一个手势便有成百的奴仆呼应,
我却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我本是秦王陛下独生的爱女,
我又是王储,要把王位接替,
所有的人都称赞我聪明睿智,
我却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我的名字萨拉日传遍了人世,
我的金樽盛美酒,一应齐备,
惟我独尊,他人都听命于我,
我却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供我随时驱使的是成百的奴隶,
上至国王下至乞丐都为我痴迷,
我目光闪闪,光彩可以照人,
我却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一只怪物来了,寒光向我紧逼,
三眼四足七颗头,一脸的邪气,
这怪物带来惊恐,威胁我的生命,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它四处巡行后凶恶地向我行刺,
蜇了我的朱唇,毒刺中射出毒汁,
这毒汁要葬送我年轻的生命,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我整夜不合眼,盼着东方的晨曦,
形容枯槁无奈何,只有坐以待毙,
我浑身乏力只余下这奄奄一息,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医生和巫师为我设了千方百计,
用遍了各种药,念完了所有的咒语,
这一切都没能使我的病好转,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一百只骆驼长长地排在一起,
要把宝库的金银为爱女驮去,
为救女父王要散去所有的积蓄,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成千上万的牛羊我毫不吝惜,
为了救秦公主统统做了布施,
可这些善行难救这不治之症,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父王把关押的囚犯放出牢狱,
给忧伤悲愁的人家送去欢喜,
我敞开金库的大门广施博济,
我却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长叹一声,霎时间分崩离析,
公主的死讯传遍了天下各地,
人们为我泪成河肝肠寸断,
我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萨拉日的宫闺将变作废墟,
这王冠的荣耀将被一风吹去,
年轻生命的明灯将永久熄灭,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当生命离开了我的躯体,
我躺着,手脚扎上了青丝,
黄土中的墓穴是我最后的归宿,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我本是人世的鲜花一枝,
我郁金香一般纯洁的玉体,
我一入土那花絮能不飘落?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啊,我死了,含苞的花儿在哪里?
如满月般姣美的容颜将在哪里?
我那飘向人世的芳馨又在哪里?
我要为凋谢的青春而悲泣。

传说秦公主所写的告别人世的诗篇的确哀婉动人。据说,她就葬在帕米尔高原上。这个传说乍看起来并无神奇之处,似乎还显得过于平淡。但我们若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这则传说,就会发现这个似乎平淡无奇的传说还是清楚地反映了遥远的帕米尔与祖国内陆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塔吉克人中流传的这个传说有散文与诗体两种形式,诗体可以吟唱。由此可以看到,塔吉克人是那样地珍视它。千百年过去了,那么多狂风暴雨般的历史事件都淡忘了,但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传说却经历了千百年的口耳相传,流传了下来。

千百年来淳朴善良的塔吉克族人民为秦公主不幸的命运而婉惜,而悲伤,而吟唱,这本身即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种感情就是塔吉克族人民与祖国息息相关的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