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的一脉孔子后裔“原在眉县”

 songsgt 2013-03-30
“失传”的一脉孔子后裔“原在眉县”
                                                                                          2012.9.13  宝鸡日报 本报记者  孙海涛
   山东孔庙孔氏家族总家谱中记载“传俊”为孔子 68代孙,“生三子,三子继习无传”。眉县横渠镇红祥村孔姓村民找到的一度遗失的老家谱上明确记载着“继习徙居河南邺县”而后得子“广时” ,且“广时徙居陕西眉县”。从此,一个萦绕在红祥村孔姓村民心间和孔氏总家谱上的百年之谜终于揭开谜底——
      ●孔庙相关专家鉴定眉县横渠镇红祥村孔姓老家谱和信牌后,认定这两份宝贝正是光绪年间的书册。孔子第七十七代衍圣公孔令贻是编撰此家谱的重要协助者,可以说,这份眉县家谱货真价实,弥补了孔庙中孔氏总家谱的一个空白。
      ●专家仔细研究后证实,信牌为山东曲阜“圣府”所发,记载着光绪年间对眉县孔氏分支中孔祥恺的人事任命,孔祥恺正是眉县红祥村孔姓村民家谱的编撰者,又为红祥村孔姓村民是孔子后裔增添了一份铁证。
    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眉县横渠镇红祥村,一个坐落于秦岭北麓山脚下的小村落,本以盛产个大粒红的葡萄远近闻名,但两个月前,这里又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赋予了一个新的称呼——“孔子村”。
    当地人之所以称红祥村为“孔子村”,是因为该村村口在两个月前矗立起一座栩栩如生的孔子雕像,村里百余户孔姓村民时常到雕像前祭拜圣人。原来, 2011年2月 17日,本报记者曾深入红祥村,以《红祥村有孔子后裔?》为题对该村孔姓村民自称孔子后裔进行了深入报道,随后,各家媒体竞相来到红祥村报道此事,该村也随之声名鹊起。
    红祥村孔姓村民是不是孔子的后裔?关键在证据。遗憾的是,诸多媒体并未在红祥村找到过硬的证据,就连一本老家谱也不知所踪。日前,红祥村村民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度遗失的老家谱和孔府信牌,为全村 100余户孔姓村民正本清源找到了铁证。
面对质疑“老宝贝”是寻根关键
    “祖祖辈辈开始,老人们就告诉我们,咱是孔子的后人。”在红祥村,年过七旬的孔德彦老人这样告诉记者。但由于关键证据的遗失,很多人在提到红祥村孔姓村民是不是孔子后人的时候,心里始终打着一个“问号”。所以,自去年开始,村里的一些老人专门开会研究,觉得务必要找到关键的“老宝贝”。
    孔德彦话中的“老宝贝”实际指的是村里世代相传下来的一本老家谱和两张信牌。村里很多老人都见过“家谱”和“信牌”,其中详细记载了红祥村孔家一脉自山东曲阜老家迁徙的历史,同时记载着眉县孔家一脉历代先祖名录。 2011年记者采访时,曾有村民向记者表示,这两样宝贝曾一度保存于一位本村孔姓人家中,但该家老人于数年前得急症去世,而这两样宝贝之后由谁保管,他们也并不知情。
    尽管“家谱”和“信牌”不知所踪,但红祥村孔姓村民依然严格按照家谱排字起名,以长幼有序,代代不乱。那么,这些代表辈分的“字”又从何而来呢?孔德彦告诉记者,这些“字”并非祖先遗训,而是由历代皇家“御赐”而来。孔德彦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第一次向孔氏御赐 10字辈:“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清乾隆五年(公元 1740年),乾隆皇帝又御赐 10字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道光十九年(公元 1839年),道光皇帝又御赐 10字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到了民国初年,孔子第七十七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拟定行辈 20个字,同时报请批准颁布。记者了解到,目前红祥村孔姓村民中,最长者为“令”字辈,最幼者为“绍”字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 7辈同堂。“这么偌大个家族,如果老家谱遗失了,那该如何向后人交代?”孔德彦如是说。
千里寻根两份家谱“珠联璧合”
    事实上,这两样“老宝贝”仍安全存在于红祥村村民孔维仁的手中。他之所以未向同族公开,是因为孔维仁知道“老宝贝”对全村孔姓村民的重要性。 2011年清明节前后,孔维仁踏上了东去的列车,他要去山东曲阜孔庙,完成一次与先祖跨越时空的“对话”。而后,再返回村里公开“老宝贝”,给全村人带来天大的喜讯。
    在孔维仁看来,凡事一定要谨慎,尤其是涉及宗族大事的“老宝贝”。原因很简单,“家谱”和“信牌”均编撰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只有 100多年时间,而曲阜作为孔子的家乡,保存着最完善的孔子宗族资料,他必须去实现这份家谱与孔氏家族总家谱的“对接”,而后,才能给乡亲们一个最好的答案。
    带着两份“老宝贝”,孔维仁找到了孔庙相关专家,专家鉴定后,认定这两份宝贝正是光绪年间的书册。同时,专家告诉孔维仁,孔令贻是编撰此家谱的重要协助者,其墓正在孔庙之中,可以说,这份眉县家谱货真价实。
    不久后,孔维仁与相关专家惊喜地找到了更直接的证据。原来,山东孔庙孔氏家族总家谱中记载,“传俊”为孔子 68代孙,“生三子,三子继习无传”,这意味孔继习的后人在总家谱上属于记载缺失,而眉县孔氏家谱中恰好记载着“继习徙居河南邺县”而后得子“广时” ,且“广时徙居陕西眉县”。“孔庙专家告诉我,红祥村的这本光绪年间的家谱可谓弥补了孔庙中孔氏总家谱的一个空白,也同时说明,眉县红祥村孔氏村民正是孔子后裔。”孔维仁告诉记者,当孔庙专家听说红祥村孔子后裔历经多代,依然严格遵守家谱排字、长幼有序时,连称“难得”。
 孔维仁告诉记者,孔庙专家还对他带去的“信牌”进行了详细研究,证实该“信牌”为山东曲阜“圣府”所发,记载着光绪年间对眉县孔氏分支中孔祥恺的人事任命,而孔祥恺正是眉县红祥村孔姓村民家谱的编撰者,这无疑又为红祥村孔姓村民是孔子后裔增添了一份铁证。
面向未来红祥村欲发扬“孔子”文化
    红祥村“老宝贝”得到山东孔庙承认的消息,使这个小山村的村民们倍感骄傲。已过花甲之年的村民孔德位告诉记者,多少年来,每年正月十五,全村孔姓人都要祭祀祖先孔子,在孔子画像前,先是由长辈训话,然后依次完成上香、烧纸、磕头、祭酒、作揖等程序,数百年间祭孔从未间断过,即便是“文革”期间,也照旧进行。如今,“老宝贝”再次失而复得,更得到了孔庙承认,全村人决定,一定要在村口矗立一尊孔子雕塑以示纪念。
    两个月前,村里投资 4万余元,在村口建起了 5米高的孔子雕塑,周边绿树环绕,村里的孔姓族人更是不时前往祭拜。
    村民孔垂云告诉记者,山东孔庙总家谱按照惯例是“ 60年一大修订, 30年一小修订”,而上一次修订是在 2008年,也就是说,全村孔姓族人至少要再等 25年才能真正名列孔庙总家谱,这让自己心中有些遗憾,因此,村里的孔氏族人都想尽快在本地建立起孔氏宗祠,以便更好地传扬孔子文化。但他同时也表示,建起这样一座孔氏宗祠,需要 50万元以上资金,村民自筹资金缺口太大。
    采访中,红祥村不少孔姓村民都告诉记者,尽管他们现在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们更希望今后能将往圣绝学发扬光大,让孔子思想在三秦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红祥村村民展示孔庙发出的“信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