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4句歷代格言,你知道幾句?

 youko蔵書閣 2013-03-31

youko蔵書閣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出自《格言聯璧 · 接物》。

  意思是:對方有理,自己沒理,要讓人;對方無理,自己有理,要容人。

   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

  ——出自(清)龔自珍《丁亥 ·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之,漫不詮之,得十五首》。

  意思是:如果連自己的心都抑制不住,怎麼能戰勝客觀世界?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

  ——出自(元)張養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不能用衡量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出自(唐)韓愈《原毀》。

  意思是:不拿要求一般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卻拿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我看不出這種人是在愛重自己。

   病人之病,憂人之憂。

  ——出自(唐)白居易《策林》一。

  意思是:把別人的缺點看成是自己的缺點,把別人的憂愁當成自己的憂愁。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

  ——出自《格言聯璧 · 接物》。

  意思是:要求自己要從沒有錯誤中發現錯誤;對待別人即使其有過錯,也要從中發現他的優點。說明要嚴以律己、寬以以待人。

   待己者,當於無過中求有過;待人者,當於有過中求無過。

  ——出自《訓俗遺規 · 史搢臣願體集》。

  意思是:對待自己,應當在自以為沒有錯誤中找出缺點;對待別人則反之。

   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

  ——出自《養正遺規》卷下。

  意思是:對待別人要寬厚,對待自己要簡約;要求自己要嚴,要求別人要寬。

   但攻吾過,毋議人非。

  ——出自《陳確集 · 別集 · 不亂說》。

  意思是:只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要議論別人的是非。

   但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

  ——出自(清)王 日卓《今世說》卷二。

  意思是:如果每日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就妨礙自己走上聖賢的道路上去。

   德盛不狎侮。

  ——出自《尚書 · 旅獒》。

  意思是:高尚的人自然自重,也不侮辱別人。

   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出自《孟子 · 離婁上》。

  意思是:人首先都是因為自己不知自愛,而後才被別人看不起。

功業向上攀,官職直下覷。

  ——出自(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意思是:功績要向先進的人攀比,職位要向下級的人看齊。

   工於論人者,察己常疏。

  ——出自(宋)張 木式《南軒集》。

  意思是:巧於談論別人的人,倒是很少檢查自己的。

   攻吾過,毋議人非。

  ——出自《陳確集 · 不亂說》。

  意思是: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要議論別人的過錯。

   恭默深思,搜求己過,自然日新月異,到底有受用處。

  ——出自《陳確集 · 書示仲兒》。

  意思是:為人能恭敬而深思,經常檢查自己的錯誤,就會不斷進步,這些終究會有用處的。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出自《論語 · 衛靈公》。

  意思是:嚴以律己,寬於待人。

   廣積不如教子,避禍不如省非。

  ——出自(宋)林逋《省心銓要》。

  意思是:積累很多的財物,還不如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重要;要想免去禍害,還不如常常檢查自己的錯誤要緊。

   歸咎於身,刻己自責。

  ——出自《漢書 · 杜周傳》。

  意思是:對自己要嚴格要求。

   過者,聖賢所不能無也。自以為無過,而過乃大矣;自以為有過,而過自寡矣。

  ——出自《十駕齋養新錄 · 改過》。

  意思是:不犯錯誤,就是聖賢也做不到。如果自以為沒有錯誤,那麼錯誤就大了;常常自以為還有很多不足,那麼過失就少了。

   好責人者,自治必疏。

  ——出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思是:喜歡責備別人的人,要求自己必然不嚴格。

   化人之心固甚難,自化之心更不易。化人可以程限之,自化元須有其志。

  ——出自(唐)吳融《贈廣利大師歌》。

  意思是:改造別人固然很難,但改造自己更不易。改造別人只要有個模式就可以了,而自我改造則需要堅強的意志。

   禍生於懈惰。

  ——出自《韓詩外傳》。

  意思是:一個人懶惰,放鬆要求自己,便有禍患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論語 · 顏淵》。

  意思是: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決不能強加於他人。

   己先有過,何以正人之過乎!

  ——出自《陳確集 · 雨牖漫筆》。

  意思是:自己先有錯誤,還怎麼能糾正別人的錯誤呢?

   檢身若不及。

  ——出自《尚書 · 伊訓》。

  意思是:檢點自己的思想和品行,像來不及似的。

   見毀,而反之身者也。

  ——出自《墨子 · 修身》。

  意思是:聽到別人詆毀你,應當檢查一下自己。

   潔己是心豪。

  ——出自(唐)劉禹錫《浙西李大夫示述夢四十韻並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

  意思是:能自覺改造自己的人,就是智慧過人的人。

   盡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責下。

  ——出自(唐)吳兢《貞觀政要 · 公平》。

  意思是:事情做不好要儘量從自身找原因,不要埋怨他人和下屬。

   居心要寬,持身要嚴。

  ——出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思是:對待別人要寬厚,對待自己要嚴格。

   舉世何人肯自知,須逢精鑒定妍媸。

  ——出自(唐)鄭穀《閑題》。

  意思是:人世間誰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呢?所以必須用好鏡子來對照自己是美的還是醜的。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出自(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意思是:如果擔心別人造謠生事,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並且把奸人從身邊趕走。

   君複自愛,莫為非行。

  ——出自《古樂府 · 東門行》。

  意思是:高尚的人一貫堅持自尊自愛,杜絕不正當的行為。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出自《荀子 · 勸學》。

  意思是:君子能夠廣博地學習知識,每天又能自我檢查,所以變得更加聰明,行動也不會有過失。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 · 公孫醜下》。

  意思是:君子不因為自己做得不好,就去抱怨天,或者責怪別人。

   君子不鏡于水而鏡於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凶。

  ——出自《墨子 · 非攻》。

  意思是:君子不以水為鏡子,而以別人為鏡子對照檢查自己;以水為鏡能看到自己的面容,而以別人為鏡子,便會知道吉凶。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出自《論語 · 衛靈公》。

  意思是:高尚的人對自己嚴格要求,而卑鄙的人喜歡苛求別人。

   君子以細行律身,不以細行取人。

  ——出自(清)魏源《默觚下 · 治篇》。

  意思是: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來苛求別人。

   君子之遇艱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

  ——出自《二程全書 · 伊川 · 易傳三》。

  意思是:高尚的人遇到行不通的事,一定要反過來從自身找原因,從而加強自我修養。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

  ——出自(清)張潮《幽夢影》。

  意思是:要求自己要象秋風一樣嚴厲,對待別人如春天般的溫暖。

   貌輕則招辱。

  ——出自(漢)揚雄《法言 · 修身》。

  意思是:容儀舉止輕佻就會招來侮辱。

   明是非者檢人,思憂患者檢身。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意思是:公開搬弄是非的人常常盯著別人,深思熟慮憂患的人能約束自身。

   莫將閒話當閒話,往往事從閒話生。

  ——出自(清)金埴《不下帶編》卷六(引唐詩)。

  意思是:不要把閒話當成無所謂的事,閒話裏邊常常生出事端來。

   木生蟲,還自食。人生事,還自賊。

  ——出自《文子 · 符言篇》。

  意思是:樹林生了蟲子,必然蠶食了樹林的本身。人做錯了事情,必然自己害了自己。

   乃知輕重不在彼,要知美惡猶吾身。

  ——出自《王文公文集 · 眾人》。

  意思是:別人對自己如何評價是無關緊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看看自己有什麼缺點。

   內不自誣,外不誣人。

  ——出自《韓詩外傳》卷五。

  意思是:對己不自欺,對外不欺騙別人。

   寧人負我,無我負人,此待己之道也。

  ——出自(元)張養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寧可別人對不起自己,也不能使自己對不起別人,這是做人的方法。

   平生五字律,頭白不貪名。

  ——出自《陳與義集 · 適遠》。

  意思是:我的一生始終遵循著一個信條,那就是一輩子不求虛名。

   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出自(唐)韓愈《原毀》。

  意思是:要求別人詳盡嚴格,就會使人感到學好太難;對自己要求太少,就會阻礙進步。

   青春豈不惜,行樂非所欲。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感興》。

  意思是:我並非不愛惜青春,但追求行樂並不是我的想法。

   去小智而大智明。

  ——出自《莊子 · 外物》。

  意思是:去掉小聰明,就會有更多的聰明才智。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出自《孟子 · 盡心下》。

  意思是:有些人的毛病就在於放棄自己的田地,卻要去替別人耕田,要求別人的很重,自己負擔的卻很輕。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 · 藥言》。

  意思是:人不應該自己原諒自己,也不應該叫別人原諒自己。

   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出自《尚書 · 伊訓》。

  意思是:對別人不應求全責備,但卻要抓緊檢查自己的缺點。

   人不自知其過者,不明也。

  ——出自《薛文清公讀書錄 · 警訓》。

  意思是:一個人不能知道自己的錯誤,這是由於糊塗的緣故。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強,斯召辱矣。

  ——出自《薛方山紀述 · 上篇》。

  意思是:人不知自重自愛、自立自強,就會招來侮辱。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出自《孟子 · 告子下》。

  意思是:一個人常常檢查自己的錯誤,然後才能改正;自己覺得心意困惑、思慮阻塞,才能有所發奮創造。

   人能反已,則四通八達皆坦途也。

  ——出自《呂涇黔語錄》。

  意思是:人能多檢查自己的弱點、錯誤,無論走到哪里,都會立於不敗之地。

   人心未易知,燈檯不自照。

  ——出自(元)康進之《梁山泊李達負荊雜劇》第三折。

  意思是:自己的心不易瞭解,正象燈光只照別人不照燈檯自己那樣。比喻人往往對別人的缺點看得很清楚,但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卻不易看出來。

   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

  ——出自《郭嵩燾日記》卷一。

  意思是:人生的不幸,不知道檢討自己的過錯,而不知道羞恥的人是大不幸的人。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出自《格言聯璧 · 接物》。

  意思是:別人誹謗自己,與其辯解,倒不如能夠寬容他;別人侮辱自己,與其隨時提防,倒不如感化對方。

   任情返道,勞而無獲。

  ——出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

  意思是:放任自己的情緒而違反客觀規律,付出再多的勞動也不會有收穫。

   善惡在於己,己不能故耳,道何狹之有哉?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 · 除狹》。

  意思是:從善作惡全在自己,搞不好工作是自己的無能,怎麼能說道路狹窄呢?

   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出自(明)祝允明《讀書筆記》。

  意思是:善於觀察別人的人要首先觀察自己,善於觀察自己的人要首先觀察自己的心。

   善敗由己。

  ——出自《左傳 · 僖公二十年》。

  意思是:事業的成功與失敗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主觀因素起主要作用。

   善則稱人,過則稱己。

  ——出自《禮記 · 坊記》。

  意思是:有了成績就稱頌別人的幫助和支援,有了錯誤就自己承擔責任。

   善禁者,先禁身而後人;不善禁者,先禁人後身。

  ——出自《意林 · 申鑒》。

  意思是:善於執紀的人,是先嚴格檢查自己而後才去檢查別人;不善於執紀的人,是先嚴格要求別人而後才要求自己。

   善為人者能自為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 · 貧富》。

  意思是:善於為別人著想的人,他自己能設身處地;會管理別人的人,一定能管理好自己。

   上下怨天,下不尤人。

  ——出自《禮紀 · 中庸》。

  意思是:不要怨恨上天,也不要責怪別人,要嚴格要求自己。

   稍知自省,便覺一己克治不盡,那有餘力責人。

  ——出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思是:稍微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就覺得自己管好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那裏還有工夫去苛求別人呢!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若塵埃。

  ——出自(唐)神秀《偈》。

  意思是:人的身和心本來是潔淨的,但也有被灰塵沾染,因此要時時擦洗,不要讓塵埃沾汙。比喻人應當經常檢查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以清除世俗灰塵的污染。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出自《老子》。

  意思是:戰勝別人的叫做有力量,能克服自身的缺點叫做強大。

   聖人之于善也,無小而不舉;其於過也,無微而不改。

  ——出自《淮南子 · 主術訓》。

  意思是:聖人對於別人的才能,儘管再小也要用他;對於自己的過失,再小也要及時改正。

   士當求進於己,而不可求進於人也。

  ——出自(元)張養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要想求得進步,必須依靠自己,而不能依賴別人。

   事到全美處,怨我者難開指摘之端;行到至汙處,愛我者莫施掩護之法。

  ——出自《格言聯璧 · 悖凶》。

  意思是:如果事情做到完美無瑕,使怨恨我的人也挑不到任何毛病;如果行為十分污濁,一貫愛護我的人也無法加以掩飾。

   事後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

  ——出自《格言聯璧 · 接物》。

  意思是:事後對人吹毛求疵,求全責備,這種人要是自己去幹那件事,未必能趕上人家的萬分之一。

   所求於己者多,故德行立。

  ——出自《管子 · 君臣》。

  意思是:嚴於律己的人,高尚的品德就樹立起來了。

  
天下無難處之事,只消得兩個如之何;天下無難處之人,只消得三個必自反

  ——出自《呻吟語 · 敦倫》。

  意思是:只要多動腦筋,天下就沒有處理不了的事情;只要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天下就沒有不好相處的人。

   天下有三檢:眾人用家檢,賢人用國檢,聖人用天下檢。

  ——出自(漢)揚雄《法官 · 修身》。

  意思是:天下有三種人的檢查:普通之人用持家的道理來檢查自己,賢良之人用治國的法律來檢查自己,高尚之人用天下的公道來檢查自己。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出自《薛文清公讀書錄 · 器量》。

  意思是:只有自己心胸開闊,才能對人寬容;只有自己忠厚老實,才能容納別人。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出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思是: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才能教育別人;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

   未聞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出自《淮南子 · 詮言訓》。

  意思是:還沒有聽說自己的行為不端,而能去糾正別人的錯誤。

   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 · 貧富》。

  意思是:不能滿足自己的,怎能滿足別人呢?不能管理自己的,怎能管理好別人呢?

   畏於己者,不制於彼。

  ——出自(宋)呂本中《官箴》(引孫思邈語)。

  意思是:對待自己能夠嚴格要求,就不會被別人所牽制。

   我所不能者,不敢以責人;人所必不能者,不敢以強人。

  ——出自(清)魏禧《日錄裏言》。

  意思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苛求別人去做;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不要強迫他人去做。

   無身不善而怨人,無刑已至而呼天。

  ——出自《荀子 · 法行》。

  意思是:不要自己做不好而埋怨別人,不要等到刑罰降臨頭上再呼天喊地。

   喜來時一點檢,怒來時一點檢,怠惰時一點檢,放肆時一點檢。

  ——出自(明)呂坤《呻吟語 · 省察》。

  意思是:要隨時隨地檢點自己的言行。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出自《易經 · 系辭下》。

  意思是:受到小的責備,而能加倍地警惕,這雖小就因禍得福了。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出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思是:做事不可隨心所欲,說話不可信口雌黃。

   行矣且無然,蓋棺事乃了。

  ——出自《昌黎先生集 · 同冠峽》。

  意思是:經常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到了生命結束時才算完了。

   省躬知任重,甯止冒榮非。

  ——出自(唐)沈全期《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

  意思是:經常反省檢查自身,是因為知道自己任重而道遠,怎麼肯接受徒有虛名的榮譽呢?

   學者果能嚴於攻己,又能恕以及物,為仁之道,其在是乎!

  ——出自《朱舜水集 · 恕》。

  意思是:學者若能真正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體現出仁義了。

   一不敬,則私欲萬端生焉,害人此為大。

  ——出自(宋)楊時《二程粹言 · 論道篇》。

  意思是:對自己稍有不加約束,就會產生許多私心雜念,這是最害人的了。

   一死鴻毛或泰山,之輕之重安所處!

  ——出自(宋)文天祥《言志》。

  意思是:人的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究竟走那條路,全看自己怎麼安排。

   以言人不善為至戒。

  ——出自《周元公集》卷七。

  意思是:應當把喜歡說人壞話的缺點,當做頭等警惕的事情。

   以仁安人,以義正己。

  ——出自《春秋繁露 · 仁義法》。

  意思是:用你的愛去溫暖別人的心,用正義來嚴格要求自己。

   以細行律身,不以細行取人。

  ——出自(清)魏源《默觚 · 治篇》。

  意思是:在平時的言行中,要嚴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平時的細小言行來衡量人。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意思是: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要求自己,就會少犯錯誤。

   於上深有所望,於下深有所責,其處己則莫不恕也而可乎?

  ——出自(宋)楊時《二程粹言 · 論學篇》。

  意思是:對上要求很高,對下要求很嚴,對待自己卻很寬,這樣怎麼能行呢?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出自《尚書 · 伊訓》。

  意思是:對待別人不要求全責備,而檢討自身象來不及似的。

   怨人不知自怨,求諸人不如求諸己得也。

  ——出自《淮南子 · 繆稱訓》。

  意思是:責備別人不如責備自己,對別人求全責備,不如嚴格要求自己。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出自《禮記 · 中庸》。

  意思是:自己地位高,不欺淩地位低的人;自己地位低,不攀附地位高的人。

   責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責人者實以長己之惡。

  ——出自《魯齋先生集》卷八。

  意思是:責備自己可以培養美德,苛責別人剛好助長自己的惡行。

   責人者必自恕。

  ——出自(清)申涵光《荊園進語》。

  意思是:苛責別人的人必然寬恕自己。

   丈夫立身須自省,知禍知福如形影。

  ——出自(唐)樊鑄《及第後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

  意思是:一個人處在世上應當時常檢查自己的弱點,應當知道禍與福就象形和影那樣緊密相聯。

   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出自《禮記 · 中庸》。

  意思是:端正自己而不苛求於別人,別人就不會怨恨你。

   只是不肯移,非不可移。

  ——出自《陳確集 · 別集 · 瞽言》。

  意思是:說明有些人之所以沒有多大進步,只是主觀上不願意改造自己,並不是不能改造自己。

   只一自反,天下沒有不可了之事。

  ——出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思是:只要經常自我反省,嚴格要求自己,天下什麼事情都可以解決。

   治人不治,反其智。

  ——出自《孟子 · 離婁上》。

  意思是:我管理別人,可是沒有管好,那得反問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

   治身之節者,惠也。

  ——出自《管子 · 小稱》。

  意思是:善於治理自身的人,就會得到好處,這叫做聰明的人。

   專治己而不責人者,己必成。

  ——出自《梅峰語錄》卷上。

  意思是:只嚴格要求自己,而不求全責備於他人,自己一定會得到成功。

   專責己者,兼可成人之善;專責人者,適以長己之惡。

  ——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 · 藥言剩稿》。

  意思是:一心責備自己,不但有利於自己的進步,還可以給別人做出榜樣,培養別人的優點;反之,則恰巧滋長自己的驕橫的惡習。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

  ——出自(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意思是: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怎麼能使眾人信服呢?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出自《格言聯璧 · 持躬類》。

  意思是:除了嚴於律己,沒有可以勝過別人的辦法;除了自強不息,沒有可以超過別人的辦法。

 

youko蔵書閣
 
youko蔵書閣 

youko蔵書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