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空间——当代书法 http://www.9610.com

 思寒0519 2013-04-02

繁體中文

书法中的悟道
作者/赖智豪


  中国艺术是相通多元的,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书法是时间空间共生的艺术线条,不仅是空间造型,表示本身的形态(横、竖、撇、挎等)和字形结构,而且,也是时间的陈述,表示一个连续的流动过程,前者具有绘画性,后者具有音乐性,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突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趋向音乐的作品,一般从帖学入手:主张“一笔书”线条连绵相属,时间流淌于纸上,人的感官一触及线条,第一眼不论落在什么地方,注意力都会不自觉地顺着线条展开的顺序前行,在体会长短粗细,收入开合、轻重徐疾、提按顿挫的书写节奏时,领略到音乐的感觉。不同的音乐对书法线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像轻音乐和摇滚乐,韵律不同,但都是抒情乐曲,能不能欣赏就看你是否进入乐曲的和节奏的意境之中。行草创作就是合唱团,有大起大落的时空性和即时性,楷书则像轻音乐、太极拳、慢中有快、柔中带刚等,使线条有情趣是历代书法家追求的目标。

  趋向绘画的作品,一般从碑入手,基本上字字独立,为了避免散乱,强调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正侧、俯仰、章法的疏密虚实、墨色的枯、湿、浓、淡,将一组组对立的关系揭示出来,通过表现,利用对立双方存在着互补关系,将分散的单字浑成一体,在这些关系中尤其强调体势,使每个字形不稳,左右欹侧,必须通过上下左右字的相互配合,才能建立起平衡关系,点、线、面组成丰富多样的线条语言形式,线条曲直、粗细、疏离、虚实、大小、方圆等,这些都能观赏者产生苍劲与妩媚,柔嫩与古朴、磅礴与优雅等多重对比感觉,产生心灵撞击,这些由抽象线条产生的种种方式,直接构成作品整幅布局、章法、语言。这样的作品在视觉上是左右上下四面发散的,属于空间的展开平面的构成,具有绘画特征。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对于书法艺术的内涵问题,宗白华教授可以说一语破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存和生命这两个既相互关联又处于不同层面的状态,生存状态,是与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等物质供给的状态,而生命状态则是人对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一种精神态度。它决定着人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等行为方式。生命状态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流变性和生命的个体的差异性,就是每个人经历不同,所感受体会理解就不同,我们可以关照到自己和别人,时而饱满激扬、时而迷失忧伤、时而浮躁、时而散漫等异形纷呈的生命状态。

  书法作为一种过程艺术,书写的过程,不仅占据着书家生命的时光,也决定着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书法艺术正是透过书家瞬间的生命状态的感情来传达对生命价值和意义。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单元:开始、过程、结束,都是生命的节奏,都能唤起对生命的向往。书家正是通过对笔法及其感悟生命的参透,对线条的把握,最终与自身的生命状态的有机契合,将细致的生命情感和微妙的感觉意象流畅无碍地融入书法作品的形式结构,最终以独特的形式美自然呈现出书写主体的神气性灵。这就是书法艺术内涵的独特表达方式。书法与其说是书写,不如说是书家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书法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书家生命状态的表现,使欣赏者或因相似而形成的共鸣,或因相异而产生碰撞,从而激发其探索生命实质即人生终极关怀的激情。书法中的悟道

  悟是消化读书、临帖的过程、是整合、提升、转化已有积累的过程,也是培养对文学、哲学、美学及其它艺术的通感能力的过程。

  悟道最重要的是悟自己的审美理想、悟自己的个性表达、悟形式语言和情感的唯一关系,也就是说你自己笔下的书法语言和你自己的修改情感的对应是唯一的,这是古人和今人所不能替代。如何把自己读书所得、临帖所得、经过思考演绎、提炼成自己情感的唯一对应的形式语言。是悟道的过程也是全部的目的。悟道还需要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去感情,还必须关注时代审美需求。悟出个性、悟出独特风貌,为书法百花园的万紫千红增添色彩。

  本文参考
  中国书法简史 王镛编
  中国艺术教育大钢 美术卷 书法篆刻 王冬龄编
  线条的世界 陈振濂著
  临书指南 沃兴华著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邱振中著
  神居何所 邱振中著
  浅谈书法线条的抽象性 颜墨著
  读书临帖、悟道创作 张旭光著
  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 宗白华著
  晓来谁染霜林醉 廖志华著

穿透的线条
      ——解读颜真卿《争座位帖》
作者/赖智豪


  

  史铸就天才

  颜真卿的书法是继王羲之之后又一座高峰。

  唐朝从开国的“贞观之治”到盛唐“开元盛世”的繁荣与稳定,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思想、文化、艺术有着较宽松的环境。更吸引各地域与各国来朝,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竟相齐放。同时在统治者自上而下对书法艺术的倡导。整个社会充满自豪自信,这样所产生出来的文化艺术自然焕发出雄强博大的“盛唐气象”。到了唐玄宗时代,世人的审美开始从初唐时期瘦长形的书法渐渐喜欢饱满形。这无疑是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对作为交流工具的文字施加影响的结果。颜真卿就出生这一时代,他通过学习王羲之,初唐三大家(虞、欧、褚),甚至是金文北碑、魏晋残纸、民间书法、张旭的书法等。初唐时期瘦长,精雕细琢的书风,过于狭隘,要想在书法中体现,刚毅、气宇轩昂,重节义的大忠臣的本性,就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颜真卿感到只有胸怀宽广,饱含诚实感的刚劲的书法才能表现自己的精神。于是,他排除侧锋取姸,以金文直笔为主,且对王羲之的运笔进行调整、夸张,从而产生宏大、浑厚、诚实、大气磅礴的颜氏书风。

  中国书法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在笔法的源流中,平动笔法的篆书随着实用性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快捷实用的字体——隶书。用笔着重提按顿挫,迟速行留的内涵表现。在春秋晚期,《侯马盟书》已属草篆,笔画间已呈现出某些简单的连带方式,除强化西周金文波磔式线条而行笔提按有序处“绞转”的笔锋运动形式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笔锋由正而侧的简单转换。发展至魏晋时期,笔法日渐成熟,王羲之出生于这一时期,他将魏晋的笔法归纳总结:1、方笔藏头护尾,2、涩势,3、顿挫、迟速与绞转。晋人之“意”、以“象”和“阴阳”(都源于“自然”)作为表现方式以笔法作为技术保证,由此达到“天然”性的境界。王羲之无疑成为书法史一座高峰。

  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先生将历代的笔法总结为:平动、绞转、按提。王羲之的最大贡献是把绞转笔法做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颜真卿在王羲之绞转的基础上回归到平动笔法中,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篆籀笔意”的融入。而篆籀笔法的字体有一种天然的质朴美,正好弥补了二王书风在质朴方面的不足,为后人开启了取法的另一种可能,局面为之一新。颜真卿的成就不仅在于他博大书风的形成,更在于他的创新精神!这正是后学者最需要的。

  把颜氏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可清楚地看到颜真卿通变古今笔法的历程。他所书的《多宝塔》纯学初唐书家,时隔一年之后,《东方朔画赞》初具篆籀遗意,用笔内擫外拓兼施,写《祭侄稿》时已不乏二王笔法,笔势外拓。初步把古今笔法融通成一体是他与《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壁》的《争座位帖》。该作品基本脱尽初唐名家面貌,用笔以正锋为主,笔力沉劲入纸,在二王体系的基础上直取源头之水——篆籀笔法。颜真卿正是这样的“得其道”者。他凭借对书法本质的透彻认识与浑厚动力,不为名家所囿。直探笔法来源,终于“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成而为唐书“尚法”的典范。这也符合书体的变迁的原则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把他铸就成这座艺术的高峰。(如图)

  颜真卿书法源流图

  《争座位帖》技法阐释

  《争座位帖》是广德二年(764年)颜真卿写给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稿,凡七十六行,近二千字,本应称《给郭英乂之书》,但因为其内容为对郭英乂在百官集会时对坐次安排不当提出抗议,故一般称其为《争座位稿》或《争座位帖》。米芾《宝章待访录》:“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书第一书也”向来言语刻薄的米芾,对于颜真卿的行、草书却赞不绝口。清阮元评道:“《争座位帖》如镕金出治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作为稿书作者凝思于词理,意不在字,但满纸浩然之气篆籀圆熟流与心,形著于迹,开阖宏肆,得之意外纵横使转,妙尽“锥画沙”之神韵。颜真卿一方面成功地将篆隶和张旭草书的笔意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又吸取了民间书法中的优秀养分,如前凉《李拍之书》与颜行书有极为相似的渊源关系。籀篆笔意,笔划中实,外拓的结体,紧密的章法是一种暗合。从笔触上讲,直起直落,大气浑成从而打破藏锋与露锋的界线,凌空而落,锋芒自然藏于画心。随铺随绞,由于下笔较重,笔划则安排字的四周形成鼓状,一种外拓笔势,字距紧密,章法上巧妙地运用字内空间变化,不使其平其正,大小疏密,纵横开合的对比,更为夸张,行间产生一种互相相衔接,相避就的无行无列的章法形式。将一组组对立的关系揭示出来,通过表现利用对立双方存在着互补关系,将分散的单字浑成一体,在这些关系中尤强调体势,使每个字造型不稳,左右欹侧,必须通过上下左右的字的相互配合才能建立平衡关系。这与西周早期金文的格局十分相似。整幅作品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烟雨苍茫的艺术效果。楷书、行书、草书揉合通篇的书法中,这种“古今杂形,异体同势”的技法在《争座位帖》中给以充分的表现。《争座位帖》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归根是把绞转与平动、铺毫(提按)笔法发挥到了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笔锋随绞随铺,节奏变换,点画如虫蚀木,古质朴茂而元气磅礴,卓然为一大宗,开千年风气。

  滋润后学的颜风

  以《争座位帖》为代表的颜风一出,给后学者在二王体系之外一种新的参照。在宋代得到空前的盛放,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都是颜真卿的追随者,而明清名大家也均被颜真卿倾倒,直至现代。可见其影响力是无限的!我们身处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现在更多的是与西方文化经济的相碰撞,西方文化传统是科学化的传统。故大到天体,小到粒子,西方人把宇宙已经分解得很细。中国文化却注重模糊的感觉。他们把宇宙概括为一个“道”字,中国人对自然之所以生,之所以成,之所以变的“道”,从本质上总结宇宙自然生成、发展的规律。何以西方人那傲慢也不得不低头去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正因为中国几千年来已总结出自然的规律。一种生命的穿透,一种文化哲学的思想。感受自然而不是直观观赏某一景物,而是通过这一自然现象去体现一种生命的存在。要是没有阳光,空气,土壤的滋润,四季的变化,地域的差异,就不会有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中国人已经了解到天地万物都是遵循着自然生态的发展,生生不息地循环从复着。研究颜书,不能单从他的用笔技术层面上去学习,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当时处于历史的那一个位置,笔法转变的那一过程,社会上他的地位、角色、他的思想。要明白颜书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影响后世的历史原因,学习颜真卿书法,不但要学技法,更要养就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颜书体现出一种儒家思想,盛唐气象,正大光明的气度!——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现今我们的文化正从一个低谷慢慢向上攀升,给世人展示。我们要体味这一社会,领会这种精神,用作品努力去表现出来,这就有生命力了。《争座位帖》就给了我们很好的例子。我就喜欢颜书有着耀眼的穿透力,但更喜欢他映射出来的人格魅力。

  本文参考书目主要有:
  王镛《中国书法史》
  朱仁夫《中国现代书法史》
  刘正成《中国书法家全集》
  王冬齡《美术卷-书法篆刻》
  朱关田《颜真卿书法卷》
  陈振镰《线条的世界》
  邱振中《笔法与技法》
  许洪流《技与道》
  沃兴华《临摹指南》
  白砥《书法空间论》
  白鹤《颜真卿书法艺术》
  山崎大抱(日本)《写给学习《争座位帖》的人》
  本科《中国历史》
  谢澄光《颜真卿书法艺术》
  马啸《民间书法》
  刘宗超《中国书法现代史》
  上海书画出版社《风格技法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