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湖船餐

 苏迷 2013-04-03
太湖开捕节后,渔民们忙碌起来,菜场上的鱼儿多起来,苏州各餐馆里的鱼肴也陆续登场。其实,做一个幸福的苏州人,这季节首选的当是到太湖边吃船餐。
  选一个双休日,约几个朋友,开一辆私家车,向太湖进发。
  回想第一次吃船餐,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一年,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学驾驶。学成后刚拿到驾驶证时,很有点"鲜夹夹"的意蕴。于是,相约星期天,去光福吃船餐。那年,我们去的那条船,船主姓金,据说以前担任过渔业村的书记,年纪有点大了,媳妇接了班。我们去的那天,老金还专程从家里赶来船上,与我们共进船餐。
  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太湖水,无风,细浪一排排,轻轻拍打在船身,发出"啪啪"声响,让船微微有点摇晃。此景,令人心醉。
  太湖船餐,自然以太湖出产的鱼虾为主,船家说是"家常",我以为改为"经典"更准确。
  冷菜中有戗虾,选用的是太湖白虾。太湖鱼虾中,最著名的是"太湖三白",分别是白鱼、白虾和银鱼。太湖白虾,个头不大,虾须特长,柔柔的,浑身雪白,透明,我把它叫作"太湖精灵"。食太湖白虾,最好生食,用白酒戗过,用红腐乳汁蜜一下即可食用。那虾肉,含在嘴里是甜津津的。
  那天的太湖船餐,第一道热菜上的是油氽鳑鲏鱼。据说,这种小鱼至今尚不能人工饲养,纯天然。鱼不大,长得挺俊,两头小,中间大,模样有点像海鱼中的鲳鱼,热带鱼中的菠萝鱼,只是鳑鲏鱼个头要小得多。
  鳑鲏鱼、穿条鱼都是野生的小杂鱼,一般是上不了桌面的。从前苏州的大户人家,家里汆鲫鱼汤,先要买一斤鳑鲏鱼煮汤,取其汤,弃其鱼,然后用那个汤来汆鲫鱼。这就叫讲究。春吃太湖船餐,塘鳢鱼、昂刺鱼也是必吃的,一般是两选一。塘鳢鱼只在油菜花盛开时才见,苏州有"菜花塘鳢鱼"一说。塘鳢鱼也长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二两左右,那已经算是大鱼了。塘鳢鱼在苏州的菜馆一般有三种烧法:大一点的塘鳢鱼,拿来红烧,称作"正塘",各客菜,用春笋片打底。但这道菜很难烧,一不小心,鱼头会掉,掉了便称不起正塘了。第二种做法是熏塘,用做熏鱼的办法,先把鱼在大油锅里氽,再合点卤往鱼身上一浇,味道不错。小小号的塘鳢鱼是用来炖蛋的,塘鳢鱼炖蛋,吃的倒是原味,而且那鱼的鲜味都跑到鸡蛋液里去了。那份炖蛋是会让人掉眉毛的呀。昂刺鱼,身披黄盔甲,嘴留小胡子,头部还有两把质地坚硬又粗壮的"大刀"。昂刺鱼脱水后会发出叫声,故东山人叫它"汪牙"。昂刺鱼没细骨,红烧亦可,太湖人最喜欢的烧法是"昂刺鱼莼菜汤"。记得那一次船餐,我们吃的便是它。
  吃过腐乳卤戗白虾,吃过银鱼炒鸡蛋,最期待的自然是"太湖三白"中的太湖白鱼了。"三白"之中,太湖白鱼算是巨无霸,一般斤把重,最大的可达二三斤呢!太湖白鱼长相俊美,大大的眼睛,即刻让一张脸生动起来,嘴巴微微有点翘,太湖人称它"翘嘴白鱼"。太湖白鱼一般是清蒸食用,大的一切三,小点的一剖两,蒸前最好盐花搭一搭,盖上干荷叶,用小石鼓墩压上个把小时,这样蒸出来的白鱼不仅入味且提鲜了,鲜从来是与咸为伴的,菜肴太淡自然品不出一个鲜字来。而且鱼肉呈片状,比活杀后即清蒸味道要丰富得多。
  苏州人讲"无鱼不成席",但太湖船餐吃的几乎就是全鱼宴。仲春时节,在苏州的菜馆用餐点汤,一定就是"腌笃鲜"了,而太湖船餐,上的却是鲢鱼头粉皮汤,似乎有点不合时宜,这应该是冬令菜肴。但在太湖,在船餐席上,面对一砂锅的鱼头汤,丝毫不会感觉突兀,因为那是太湖里的鱼啊!人嘛,就是心随景转,在那样的环境里,吃什么都是美味,何况吃的又是产自太湖的美味。
  那一次的太湖船餐是难以忘怀的。以后虽也在东山、昆山用过船餐,但总不如光福那次印象深刻,也许是先涉为主吧。
  那么,今天,这一次的船餐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又一次站在光福船餐聚集的太湖港湾,却是见不到昔日的热闹与繁华,见不到湖边的桅杆与楼船。这是怎么啦?
  打了个电话给老金,问是怎么回事?老金在电话里说,船餐还在的,只是从水上搬到了岸上,从船上搬到了屋中。
  那还能叫船餐吗?
  "这又是为什么呢?"
  老金在电话中爽朗地笑着,"为了太湖水"!
  我的心一下子被点亮了。是啊,为了保护太湖水,我们应该有所割舍。想起前阵子去东山,在陆巷码头附近,也看见湖边排列成行的船餐楼船在拆卸,当时没留意,以为是更新,却原来是吴中人民为了保护太湖水,在牺牲生意火爆的太湖船餐。
  心有点热,不觉脚步轻盈,按着老金的电话导航,朝着开在岸上的太湖船餐馆走去。
  ■叶正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