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明区分脾的寒湿(红豆薏米粥,理中丸,黄连解毒汤,仙术汤)

 老儒子牛 2013-04-09
主要是关于中医脾湿寒、脾湿热的症状、调理和治疗,嘉宾是竹明,节目视频中针对数个不同的脾湿寒、脾湿热案例给出了不同的食疗调理方法和药方:香砂胃苓汤,红豆薏米粥,理中丸,黄连解毒汤,绿豆芽鲫鱼汤,仙术汤。

什么是脾湿寒与脾湿热: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而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脾湿生痰型哮证(脾虚)。

竹明区分脾的寒湿

脾湿热的表现和症状:腹胀、食少、恶心,口中粘腻,便溏而不爽,小便短黄,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部发黄,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

脾湿寒的主要症状:腕腹痞胀或痛,食少,口腻纳呆,大便溏稀,泛恶欲呕,肢体肿胀,小便短少,面目肌肤发黄,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苔白滑腻,脉濡缓或细沉。

脾湿寒与脾湿热的主要区别:脾湿热有发热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脾湿寒是舌体胖大,苔白滑腻。

案例1

辽宁冯先生,业务员,42岁,腹胀食少,恶心,便溏不爽,面部发黄。

脾湿寒、脾湿热推荐食疗或药方:

香砂胃苓汤:陈皮1钱半,厚朴1钱半,泽泻1钱半,藿香1钱半,砂仁1钱半,苍术2钱,茯苓2钱,猪苓2钱,甘草5分,官桂5分,白术2钱。处方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五。主治:呕吐泄泻,浮肿,小便不利。除湿健胃,逐水利湿。

红豆薏米粥,制作材料:主料:薏米100克,辅料:枣(干)25克,赤小豆50克,仙鹤草10克,调料:白砂糖30克,做法:1. 将薏米、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2. 用纱布将仙鹤草包好;3. 大枣去核浸泡;4. 将薏米、红豆、仙鹤草、大枣一同放入锅中;5. 加水煮成稀粥,最后撒上糖调味即可。功效:逐水利湿,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减轻药物对肝脏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薏米味甘淡、性微寒,能健脾利湿、消热;红豆味甘酸性平,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仙鹤草味苦性平,可解毒消肿、收敛止血;大枣具有防肿瘤的作用,还可增强免疫功能,因而肿瘤病人若在化疗过程中食用大枣,可减轻药物对肝脏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此菜适合肺癌患者食用。

案例2

女,39岁,口腻,纳呆,大便溏稀,肢体肿胀,小便短小。

脾湿寒、脾湿热推荐食疗或药方:

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由附子、党参 、白术(炒) 、干姜、甘草组成的传统中成药方剂,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功效:温补肾阳,除湿。补元气,补脾驱寒。

仙术汤,苍术(一斤,米泔浸三日,竹刀子切片,焙干,为末),茴香(二两,炒,为末),甘草(二两,炒,为末),白面(一斤,炒),干枣(二升,焙干,为末),盐(四两,炒),上件,一同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功能:温脾胃,进饮食,辟瘟疫,除寒湿。

案例3

女,29岁,身热部扬,汗出热不解,皮肤发痒,脸上起痘痘。

脾湿寒、脾湿热推荐食疗或药方:

黄连解毒汤,同名方约有25首,现选《外台秘要方》卷一方。组成: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二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绿豆芽鲫鱼汤,原料:绿豆芽30.0g,鲫鱼 100.0g,粟米油 15.0g,大葱 10.0g,胡椒粉 1.0g,精盐 5.0g,制作过程:鲫鱼去鳃、去内脏等,洗净:绞股蓝洗净,填入鲫鱼腹内;净锅内放生姜油烧热,下鲫鱼煎后,放鲜汤、川盐、胡椒粉、葱节,煮至汤味浓时,放味精、绿豆芽煮熟,起锅即成。功效:补虚益气,清热解毒,生津减肥,利水消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