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为什么能够征服高句丽

 今世游 2013-04-11

隋炀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征服的高句丽,为什么会被大唐所灭?表面上看有隋炀帝的指挥无能、全国的劳民伤财以及高丽人的英勇等原因。但是实质上高句丽最终败在大唐手下,被大唐所灭,还是由如下原因构成:

1、唐太宗亲征,大扬大唐武威。公元645年唐太宗亲自率水陆两军14万人讨伐高句丽,先后越过天险辽水,攻克盖牟、火攻辽东城、义取百岩城、水军突袭卑沙城、陆军以3万对15万决胜驻跸山,最后撤军安市城。以2000多人的极小损失代价攻克高句丽城池10余座,毙敌4万,俘敌10万,迁高句丽民众7万于内陆,缴获大量物质为以后的胜利做了有利的铺垫,这些战绩大灭高句丽抵抗大唐的信心,同时也打出了大唐军队的威风,在后来的一些列唐军对高句丽的战斗中,高句丽从此每战必败。

2、唐太宗义取高句丽,深得高句丽民心。唐军攻克辽东城后,高句丽白岩城即派人请降,当唐军开到城下后,守军却登城抵抗,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激怒了唐太宗,他一度曾打算血洗白岩城。后在唐军猛烈攻势下,白岩城再次请降,唐太宗以宽容的态度原谅了守军,所以才会有唐军开进白岩城时,守军和百姓夹道欢迎。而全城集所有财物献给唐太宗时,唐太宗也只是象征礼节性地收取一点,所有高丽人后来都表示“圣天子的恩德是我们连想都没想到的”。在驻跸山大捷后,唐太宗对高句丽降将高延寿、高惠真赐以官爵,中低级将士赐以官职,妥善遣往内陆,所有士卒,一律给以钱粮,令其返回本乡。由于季节原因,唐太宗最终攻打安庆城未能得手,决定撤兵临行时唐太宗特意赐守诚将领100匹绢,勉励他要继续效忠高句丽王。这些仁政深得高句丽民心,也使高丽民众对其失败心悦诚服,在精神上击垮了高句丽人对抗大唐的防线和自信。

3、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积极意义。隋炀帝虽然最终未能击败高句丽,但也耗尽了高句丽非常巨大的财力与物力,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唐彻底击败高句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泉盖苏文的暴政加速了高句丽的灭亡。泉氏家族是高句丽的篡权者,“名不正、言不顺”,“国人恶之”。为巩固其地位,首先排挤大批高句丽杰出人士,其次实施暴政,致使在其家族统治时期的高句丽,人心涣散,国力衰退。

唐太宗亲征后,无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为灭亡高句丽做了良好的准备。随后经过一些列唐军对高句丽的战斗后,公元668年,大唐军队兵临平壤城下,攻占平壤城。建国700多年的高句丽王朝终于被大唐所灭。

(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